父母過分溺愛孩子 只會害了孩子
現代很多父母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非常的疼愛孩子,這是沒錯,但是不能呢個過分的溺愛孩子,這樣只會害了孩子,孩子犯錯,不能上呢么事都靠爸媽,孩子犯錯,家長不能只說&ld;沒關系&rd;,這樣不會幫到孩子,反而會導致孩子更加的不負責任,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為什么父母對孩子&ld;沒關系&rd;,只會害了孩子。
&ld;沒關系,下回注意&rd;這句話基本上已經成了很多家長對犯了錯的孩子的口頭禪,也成了孩子的&ld;免錯金牌&rd;。用孩子們自己的話講,&ld;下回注意&rd;的潛臺詞就是&ld;下次也沒關系&rd;。當下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很多小錯誤過于包容甚至是縱容。孩子在外調皮搗蛋,弄壞了別人的東西,面對人家的指責,很多家長總是&ld;象征性&rd;地批評孩子兩句,然后掏錢給人家賠禮道歉,轉過頭來就告訴自己的寶貝兒:&ld;沒關系啊,別嚇壞了。&rd;頭幾次時,孩子對自己的過失還會覺著內疚,怕受到家長的批評,但幾次下來,他們發現這都&ld;沒關系&rd;:欺負了別的小朋友,媽媽替我去道歉;丟了水壺,爸爸立馬買新的;哪怕是故意發脾氣將挺貴的玩具摔壞,也不會受到太多指責,而很快又會收到新玩具。總之,在孩子從小的記憶中,犯了錯惹了事兒都沒關系,自有爹媽替他擺平。
某小學低年級老師這樣看&ld;00后&rd;和&ld;8090后&rd;:&ld;十幾年前,當&ls;獨一代&rs;還是學生時,他們很刺兒,總找老師告狀,而現在,還是他們來找老師告狀。現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已經為人父母,可每當孩子在學校有了不順心或受委屈時,他們還是要替孩子出頭,甚至有時老師覺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明明孩子自己就能找老師解決的,家長非要親自出馬。反正在家長眼中,無論大事小情,孩子的事自己都能擺平。&rd;
任何父母都希望為孩子鋪設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披荊斬棘、奮力搏殺,哪怕有個小石子,父母也會告訴孩子&ld;沒關系,有爸媽呢&rd;,然后將小石子一腳踢開。可孩子的路還很長,并不是遇到溝溝坎坎時爹媽都有機會喊暫停然后掃清障礙的。一手難遮天,如果有一天,爹媽已經跟不上孩子的速度,無力為其&ld;掃雷&rd;時,那么一切的小坎坷在孩子眼中都將放大成巨大的困難。
&ld;沒關系,下次注意。&rd;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后隱藏著家長替孩子卸下責任的隱含意圖。在這里,&ld;沒關系&rd;可以說是&ld;不負責任&rd;的代名詞,當家長埋怨孩子&ld;不懂得為前途考慮&rd;時,可曾想過,你們根本沒有給他鍛煉責任感的機會。很多家長一定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孩子不懂得心疼錢,看孩子花錢&ld;無所謂&rd;的那股子勁兒,&ld;就好像錢是大風刮來的一樣&rd;。同樣,對于得來太容易的一切事物包括感情,在他們眼中,都是那么無所謂。對于&ld;無所謂&rd;孩子,一位老教師形象地做了比喻:&ld;沒挨過打,所以不知道疼。犯錯自己擔著,適當懲戒,自然以后會小心,遇到類似問題時,也不會哭天抹淚指著父母救援,定會自己想辦法解決。&rd;
對&ld;無所謂&rd;孩子來說,仿佛每件事都可以&ld;下次再來&rd;,可人生不是演戲,沒有彩排,更不是每件事都有改正的機會,也許打碎花瓶、弄丟東西這樣的事情可以下次注意,可更多決定前途甚至命運的事情只能是&ld;一招定乾坤&rd;,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無法叫停而重新來過。
&ld;沒關系,好好寫作業去吧。&rd;作為家長的您,細想想是否也說過這句話?記者在對小學生的隨機采訪中得知,這句話,是他們闖禍后最愿意聽到的一句話,因為只要父母說了這句話,就意味著事情已經結束,只要&ld;好好寫作業&rd;,那么就&ld;沒關系&rd;。有些調皮卻聰明的男孩兒表示,只要寫好作業,學習成績不錯,那么即使闖了禍,基本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除了成績,他們清楚在家長眼中其它的事情都&ld;沒關系&rd;,自然有恃無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現如今的&ld;沒關系&rd;父母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看似是愛得深遠,其實是目光短淺。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考試季,也是家長們最忙碌的時期,考生們還沒踏入考場,家長們就已經盤算好要去哪個學校。更有甚者,為了是去甲學校還是乙學校難以取舍,轉而向記者求教。
記者接到這類電話不是一兩個,每年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朋友。幾年前,趙女士的女兒上初三,孩子自己認為考上中上等的高中沒嘛問題,可趙女士心氣兒高,非要讓孩子上數一數二的學校不可。那時,雖說趙女士也顧著孩子的飲食起居、營養搭配,可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想方設法托關系、找門路上。終于,孩子還沒考試時,趙女士已經將后路都準備好了。為了給孩子減壓,那段時間趙女士兩口子的口頭禪就是&ld;沒關系,你考成嘛樣都能上某某中學&rd;。話說,&ld;某某中學&rd;當時是本市數一數二的學校。后來,孩子自然是因為趙女士的打點和努力而上了那所中學,在孩子眼中,母親就是無所不能的&ld;萬能媽媽&rd;。有了這座大靠山,孩子的用功程度直線下降,三年后高考時,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專。現在趙女士說:&ld;當年的做法錯了,凡事都替孩子解決,以為這樣做能為她提供最好的條件,可是,你給得越多,她得到越容易,也越無所謂。&rd;
如果說孩子上中小學的時候家長還&ld;只盯成績&rd;,那么孩子一旦上了大學,家長就恨不得連成績都&ld;包辦代替&rd;。小劉的大學副校長是劉爸爸的發小兒,從大一剛進校,劉爸爸就告訴了小劉這層&ld;王牌關系&rd;,并打包票:&ld;即使考試不及格,也能想辦法讓孩子及格。&rd;每次考試前室友挑燈夜戰復習功課時,小劉都輕松至極,儼然胸有成竹,別人問他時,他一臉無所謂,幽幽地說:&ld;考出來再說,不及格的話就讓我爸找人唄。&rd;那語氣和神情,仿佛在議論別人的事兒。
也許是孩子從小聽多了&ld;沒關系&rd;之類的撇清責任的教育語言,所以長大了,他們對自己的事也變得無所謂。不僅在學業中如此,當面臨求職就業時,他們依然是那&ld;無所謂&rd;的&ld;大小孩兒&rd;。小魏大四畢業時沒找到工作,魏爸爸說&ld;沒關系,出國留學吧&rd;。于是老兩口拿出了大半積蓄供孩子出國。無奈小魏的外語不過關,家里只得安排了語言門檻不高、知名度很弱的某亞洲國家學校,兩年后學成回國,小魏既不著急投簡歷,也不參加招聘會,依舊是宅在家里,等著爹媽幫他找工作。眼見得當年的同學都成家立業,快30歲的小魏也不著急,他表示:&ld;無所謂,家里也不指著我掙錢,等他們安排吧。&rd;說這話時,小魏既不上火,也不臉紅,儼然跟他沒關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