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負面表現家長也有著莫大的責任
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同的家庭教育可能就會造成不同的性格特點,孩子的毛病,和父母也有著莫大的關系,相信許多家長朋友還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近日,一份名為《一張表說明孩子毛病背后的家庭教育》的表格在網絡瘋傳,其中列舉了17種孩子的負面表現,引發了廣大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深思。教育專家紀大海表示,表格雖不具有傾向性,但瘋轉卻反映出家長對家庭教育看重。
表格中詳細列舉了17種孩子的表現,包括自卑、懦弱、喜歡暴力、不善良、不懂是非等。每種孩子的表現都對應一種家庭教育的情況。同時,表格還分了干涉型家庭教育結果、暴力型家庭教育結果、溺愛型家庭教育結果等多種家庭教育類型。網友&ld;劉克敏&rd;表示,家庭的影響將伴隨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做一個好父母很重要。
&ld;其實有很多教育方面的著作都強調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這份表只不過適當地羅列了出來。&rd;著名教育專家紀大海認為,表格并不具備傾向性,不是說家庭中有苛求的家長就一定會讓孩子出現自卑、懦弱的心,&ld;瘋狂轉載的背后,反映出家庭教育是大問題。&rd;
&ld;看著孩子悶悶不樂,心里非常著急。&rd;昨日,市民唐女士向記者講述了她的&ld;無奈&rd;。原來,她的女兒今年讀初三,正處于花樣年華,然而在孩子的臉上卻難得看到笑容,大多時候拉長著一張臉,仿佛在用行動無聲地宣泄自己的煩悶。
據唐女士介紹,她和丈夫長時間兩地分居,女兒一直自己照看,丈夫每年也就只能回家一次或兩次,這造成家庭或多或少的有&ld;殘缺&rd;。唐女士回憶稱,有一次一家人好不容易在一起吃飯,因為一件小事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而這一切都被她女兒看在眼里,一個人偷偷在角落流淚。初中之后孩子的性格變化更加明顯,不快樂天板著臉,和同齡孩子形成了鮮明對比,&ld;現在我們也在嘗試改變自己,希望以后她的性格有所轉變。&rd;
天府新區萬安小學教師張興玉也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案例。&ld;如今已畢業的小曾在剛轉入學校時性格有些孤僻。&rd;張老師說,&ld;在發現孩子有這些負面情緒后,我們通過各種形式和家長溝通,向他們講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rd;從那之后,小曾的父母一下班就來接孩子下課,晚上一起吃飯、散步,睡前還給小曾講小故事,一家人其樂融融,慢慢小曾變得越來越自信。如今,孩子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一所中學。
俗話說:&ld;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rd;,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家長的責任是培養孩子成為適應社會的獨立的人,然而近年來,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的不重視、不科學,偏離了家庭教育的原始軌道,為孩子的成長幫了&ld;倒&rd;忙。如果說從更廣的意義上認識學習,注重培養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效果會截然不同。陪孩子晚餐、融洽的家庭環境……其實,我們要做的很簡單,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及成長環境,讓&ld;境教&rd;滋養孩子成長。
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了家庭教育狀態調查,調查結果顛覆了以往家長們習以為常的常識。
1:學前班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2:擇校不能帶來家長期待的效果
3:課外班與課外作業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績
4:家人共進晚餐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5:會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更好
6:男孩成績不好和父母有關
7: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是&ld;成人&rd;
不適癥狀時,建議在醫生診斷基礎上再針對性地用藥。&rd;田曉麗特別提醒:&ld;不要給兒童濫用抗生素類藥物,如用藥建議選擇兒童專用藥,而不是依照家長的經驗來用藥。&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