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名教師編寫“小學游戲課程”,有望在學校推廣
小朋友都很喜歡玩一些簡單有趣的游戲,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到他們,而且還能夠讓他們在游戲中感受到樂趣,朋友們,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一個小學采用的教學新方法吧。
《游戲》教材已出版,課程有望全市推廣
跳圈走懸崖、踩繩過沼澤地、拼鎖鏈……在小學課堂里,孩子們游戲闖關拯救美羊羊。昨日上午,在溧水實驗小學的《游戲》教材出版首發式上,記者親歷了一節精彩的游戲課。據了解,這套游戲課程51位南京小學老師合力編寫,目前已在部分小學的課堂里開展教學,還有望在全市小學推廣。
二十幾個孩子圍坐一圈,上課老師站在中間,地下放著彩帶做的道具……游戲課開始了,這節游戲課叫做‐‐拯救美羊羊。
第一關是&ld;繩圈陷阱&rd;,地上有一組繩圈,孩子們要兩個人一組跳過去。其中一個繩圈只能容下一個孩子。不過大部分小組破解了這個難題。老師總結道:同步跳要合作,過小圈不能直接跳過去,玩游戲要團隊合作,也要牢記規則。
來到第二關&ld;沼澤陷阱&rd;,地上有一片沼澤區,只能踩在繩子上行走。聰明的孩子們還是想到了辦法,他們雙腳踩在繩子上,雙手提起繩子另一端,提緊繩子&ld;滾動&rd;起來。最終,孩子們連續闖過兩關,成功解救了美羊羊。
上游戲課的葛麗霞老師介紹,這次游戲課只是一個片段,還可以增加闖關的關數,讓游戲更好玩。據介紹,自2011年起,南京51名小學教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題培訓,在培訓的同時,動手研發和編寫了&ld;小學游戲課程&rd;,近日這套教材已經出版。
為什么要編寫這套書?教材的副主編、溧水實驗小學的嚴善龍老師說:&ld;孩子們其實不會玩,游戲課能讓孩子玩得更科學、更有用。&rd;組織編寫者、南京小學教師培訓中心主任谷力博士介紹,游戲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參與其中;其次,游戲是肢體活動和思維活動的結合,不能只是動手而不動腦,要讓孩子肢體和思維都得到鍛煉,只有這樣,才算是一節有效的游戲課。
據了解,目前南京的小學都開設&ld;綜合實踐課&rd;,每周一到兩課時,但并沒有指定教材,也沒有專門的老師,各個學校所上的課并不相同,有的上電腦課,有的上思品課,還有的干脆和科學課一樣上。為了讓&ld;綜合實踐課&rd;名副其實,谷力博士組織老師們合力編寫了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游戲》教材。
谷力還透露,游戲課有望在南京全市推廣。&ld;接下來,我們會到南京各區縣送教,一方面會帶過去2000冊教材,另一方面會對有需要的老師進行培訓。即便不用這套教材,不上游戲課,也可以借鑒游戲課的精神,希望能給其他學科帶來啟發。&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