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視頻教學,大山孩子也可“旁聽”華師附小課堂
于每個地方教育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的小朋友教育水平就趕不上了,那么怎樣才能夠改善這樣的情況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昨天,從&ld;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學術研討會&rd;上傳來好消息,春節前恩施來鳳縣溪水鄉五臺小學100多名學生在當地就可聽華師附小老師上課了,而幫他們實現這個愿望,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便是&ld;同步互動課堂&rd;。
&ld;同步互動課堂&rd;是如何上課的?昨天,華中師范大學&ld;現場直播&rd;了咸寧市咸安區最好的小學‐‐二號橋小學上課的情形。當天上午9點30分,二號橋小學二年級上的是音樂課,通過視頻,記者看到同步上課的還有咸安區大幕鄉桃花尖小學和蔡橋小學。二號橋小學一名老師在教室授課,而桃花尖小學的19名學生和蔡橋小學的 45名學生也在認真聽講。15分鐘后,這名老師向桃花尖小學的一名學生提問,這名學生站起來作了回答。
華中師大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調創新中心負責人介紹,這個&ld;同步互動課堂&rd;,不僅老師可以看到其他教學點學生的課堂表現,還可以提問進行師生互動,甚至還可以現場批改作業。
&ld;同步互動課堂&rd;將把武漢市及下面縣市最好的學校的優質課堂,&ld;送&rd;到偏遠山區的小學。春節前,華師附小的課堂,將與恩施來鳳縣溪水鄉五臺小學進行&ld;互動&rd;,這意味著五臺小學的100多名學生在當地就可聽華師附小的優秀老師上課了。
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華中師大牽頭,省政府研究室、湖北大學、中國電信湖北分公司等單位共建,將在教育信息資源均衡配置、信息化與教育質量體提升等關鍵領域協同攻關。
憑借信息化技術,通過&ld;同步互動課堂&rd;,全省3500所農村小學都可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那么,此舉能否緩解甚至是遏制住當前的擇校熱?
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調創新中心負責人稱,農村小學于地處偏遠,派優秀師資顯然不太現實,&ld;同步互動課堂&rd;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ld;同步互動課堂通過信息化手段與途徑,把我省豐富的科教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rd;不過,它也受到電、網絡等影響。
湖北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才生稱,我省正大力推進的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當前的&ld;擇校熱&rd;。他說,當前農村和城市,及校與校之間都存在教育資源不均的現象,尤其是城鄉差距很大,城市學校有著優良的師資和設施。&ld;同步互動課堂&rd;的教育信息化,打破了學校之間無形的&ld;圍墻&rd;和地域限制,可以讓大家共享優質資源,讓偏遠地區學校的學生也可得到優秀教師的指導。
他認為,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提高,對當前的擇校熱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要解決擇校熱,非一朝一夕,更需要各方努力,包括政府對教育的加大投入,建立校長、師生交流機制,出臺就近入學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