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體驗式作業,小學"體驗式作業"讓全校學生樂此不疲
時間:
小崔2
小學教育
最近這幾年國家都在提倡素質教育,就是希望現在的教育能夠讓小朋友學到更多,在德智體美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朋友們,如果你們現在正在讀小學,初中,那么對于這方面感觸一定更深了。
年級小學生利用一張打印紙、幾根吸管和牙簽盒、透明膠,設計出不同的承重結構;4年級小學生利用電腦編程,制作出測量體溫的系統……昨天,長春街小學舉辦的“體驗式作業”觀摩會上,五花八門的新式作業引發專家熱議。
長春街小學的學生們正在排練京劇
長春街小學這種動手又動腦的新式作業,源于去年江岸區教育局的一項規定:所有區屬小學將每周四下午用于綜合實踐活動,不布置學科書面作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出求知欲。
“作業好比成長中的‘蛋白質’,必須有,但不能過量。”長春街小學校長楊紅介紹,該校針對學生進行過一項作業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的作業形式包括活動類、觀察類、制作類、實驗類等。
“綜合實踐活動日”推行后,學校經過探索,開發出以實踐為主的多種課程,一批優秀的外聘專家或“身懷絕技”的老師分別擔任該校實踐課程老師:武漢市京劇院羅嗣耀被聘擔任學校的京劇老師;曾獲全國武術冠軍的周晶晶,去年從新加坡回國擔任學校武術指導;獨樹一幟的左方老師教學生撕紙作畫……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課程,并完成不同的實踐作業。
“體驗式作業”在該校掀起了一場“作業革命”,讓千余名小學生樂此不疲。教育專家、湖北大學教授呂渭源認為,體驗式作業強調動手動腦,杜絕紙上談兵,孩子在探究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