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怎么破
&bsp;
家長們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想要通過自己的敦敦教誨,助他們成人成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們逐漸發現,往往自己的好言相勸,換來的都是孩子們的置之不、充耳不聞,這讓家長們感到非常的寒心。那么,到底該怎么辦,才能破解孩子們的這一壞習慣呢?
【雙目對視】很多時候,明明正在玩、正在看書,或者就是正在無所事事地愣神,那么對于媽媽的說話可能就是耳旁風,如果媽媽真的一定要小朋友聽,并且聽進去、記下來,媽媽一般會蹲下來,與明明平視,用雙手拉住明明的雙手,請明明&ld;看著媽媽的眼睛&rd;,然后媽媽才會開始自己的說話。媽媽此舉動背后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出于對小朋友的尊重;二是將明明的注意力拉到媽媽的說話上來;三是讓明明知道,媽媽將要說的事情很重要,自己一定要認真聽。
【提高嗓門】好吧,說實話,以提高嗓門而讓孩子聽話的方法,媽媽并不是很提倡,但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和時間,還是必須使用的。如媽媽正在廚房里忙碌,明明在客廳做可能發生意外的事情,此時的媽媽也只能以提高嗓門而喚起小朋友的注意。其實,媽媽這里所謂的&ld;提高嗓門&rd;,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一種讓自己的聲音更為突出的方法,出于孩子的本性,他們都是會更關注更為突出或不合場景的事情,這樣一來,自然便會注意到媽媽所說的話;但至于是不是聽得進去,就另當別論了,這也是媽媽不提倡此方法的原因之一。
【無否定詞】要孩子聽媽媽說話,除了要喚起他們的注意力,還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在&ld;講求說話技巧的育兒方式更行之有效&rd;一文中,媽媽已經提到不少,但這里想說的則是,對于三歲的孩子,媽媽說話最好避免否定詞。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便是,明明在客廳里大喊大叫,媽媽想叫停小朋友,與其說&ld;不要吵了&rd;,不如說&ld;在家里要安靜一點&rd;。&ld;要安靜一點&rd;,給明明的概念就是,在家要安靜,不能吵了;而&ld;不要吵了&rd;,不但會讓正處于叛逆期的明明有&ld;你不讓我吵,我偏要吵&rd;的想法,而且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一來他們聽進去的可能只有一個&ld;吵&rd;字,而沒有前面的否定詞&ld;不要&rd;;二來也可能只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聽,那就是&ld;吵&rd;。毋庸置疑,哪種說話方式更行之有效?
【不講道】媽媽這里所謂的&ld;不講道&rd;,不是真的不可喻而不講啊,而是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很多時候都是&ld;此處無勝有&rd;,沒有&ld;為什么&rd;,更沒有&ld;怎么辦&rd;。比如說,明明把玩具倒得滿地都是,媽媽如果問&ld;為什么要把玩具都倒出來&rd;,其實想得到的答案真的是&ld;為什么&rd;背后的原因,但對于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會認為是媽媽在埋怨或批評自己,為了不給自己找更多的麻煩,一般來說可能會采取緘默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媽媽會試探性地問&ld;明明是不是要找xxx玩具啊&rd;?以此來引出小朋友自己對于&ld;為什么玩具倒滿地&rd;的解釋。還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明倒水時不小心灑了一桌子,媽媽不要問&ld;怎么把水灑了&rd;,對于這個&ld;怎么&rd;的回答,肯定是&ld;不小心&rd;唄,媽媽的明知故問,只會令孩子閉而不答;此時媽媽要告訴孩子的則是,&ld;下次小心一點,咱們一起把桌子擦一下吧&rd;!
【重復話語】不知道其他媽媽有沒有相同的經歷,很多的時候,媽媽問明明一些問題,比如說&ld;明天晚上吃魚好嗎&rd;?正在玩玩具的明明會心不在焉地回答&ld;好&rd;,但這個&ld;好&rd;字回答的是什么問題,小朋友根本不知道,只是知道,我只要給媽媽肯定的回答&ld;好&rd;,就不會給自己找麻煩。針對這種現象,媽媽的對策則是,明明不是回答&ld;好&rd;嘛,那好,接著問&ld;媽媽剛才說什么了&rd;,言外之意就是請小朋友重復一遍,如果明明能重復,那這個&ld;好&rd;字就是真的回答;如果重復不出來,那就說明小朋友對媽媽的話是充耳不聞,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以牙還牙】這種方法,媽媽也不是很贊成,但偶爾地使用,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媽媽對于明明,一般來說都是有應必答的,不管答案是什么,但給小朋友一個概念,那就是媽媽在聽他說話,媽媽也聽到他說話了,也是出于一種尊重吧!但明明對于媽媽的置之不或充耳不聞,也就是對媽媽的不尊重,偶爾的時候,媽媽也要以同樣的方法治明明一番,對小朋友適當的不尊重,也是一種學習和教育的方法吧!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明明問媽媽&ld;行嗎&rd;、&ld;好吧&rd;,媽媽會緘口不答,問多遍之后,明明會不耐煩地提高嗓門問&ld;媽媽你聽見了嗎&rd;,然后媽媽會假裝恍然大悟地說&ld;哦,對不起,明明,媽媽沒有注意呢&rd;!然后話鋒一轉,&ld;教訓&rd;明明道,&ld;那有時媽媽說話,你不是也不媽媽嘛!你是不是不喜歡媽媽不你?&rd;明明一定會點頭,然后便是重頭戲,&ld;那么下次媽媽說話,你也要回答媽媽哦!&rd;
【保護專注】媽媽在&ld;育兒路上是誰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rd;一文中也有所提到,一些時候,孩子們對于媽媽的話充耳不聞,其實是真的因為專注于另一件事情而沒有聽到,此時媽媽們還是口下留情,不要去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為妙。沒有什么十萬火急之事非做不可、非說不可,還是保護孩子們的專注力更重要。
媽媽最后語:其實,對付孩子,就是要有&ld;以不變應萬變&rd;、&ld;見招拆招&rd;之精神,順應三歲孩子心發育特點的同時,媽媽也要適時適度地主動&ld;出擊&rd;。雖說現在明明對于媽媽說話,很多時候還是充耳不聞或置之不,但媽媽至少可以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喚起小朋友的注意,不但聽見,而且記住,并且付諸于行動。
&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