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尊重孩子的獨處時間嗎
&bsp; 家長們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處在情之中,但是如果方方面面限制孩子的自,過度保護孩子,控制&ld;孩子的時間&rd;,將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比如,無法使其走向獨立,只會一味地依賴父母等等,這樣是非常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發展的。
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是大人要出去上班,孩子吵著要跟去。有的家長無奈之下,就編造一些謊言敷衍孩子;有的家長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溜出家門;還有的家長干脆就不管孩子,任孩子哭天喊地。
這樣的例子太普遍了,利用哄騙、逃避、嚴厲斥責等方式能暫時穩住孩子,但隱患很多,使孩子不信任家長,變得冷漠。壞的教育方式只會將一個聰明的孩子變成愚笨的人,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我聽許多父母說,孩子是媽媽帶的就特別黏媽媽,孩子是奶奶帶的同樣黏著奶奶不放,要是孩子保姆帶的,特別會黏著保姆。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很揪心,甚至不知所措。有家長抱怨道,我幾乎時時刻刻都圍著孩子轉,孩子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從不拿&ld;大野狼&rd;嚇唬孩子。現在倒好了,只要我一離開孩子的視線,他立馬就哭,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孩子黏人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誰不給孩子安全感,他就黏誰。現在的父母已很少用嚇唬的方式教育孩子了,但孩子為什么依然沒有安全感呢?這是因為現在的父母太愛孩子了。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愛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呢?
心學家阿勒德認為,過度保護孩子會讓他覺得非常自卑,他寧愿生活在大人的陰影下,也不愿意嘗試自己玩耍。很多時候,只要孩子稍微磕碰一下,大人便會在驚訝地大叫,將一臉的&ld;憂愁&rd;表現在孩子面前,這一驚一乍的行為讓孩子覺得這世界是多么的不安全。
對于兒童期的孩子,需要大人的陪伴,但也不能一刻不離地陪在身邊,也應該給孩子適當的獨處時間。相反,過度的活動安排會占用孩子的近乎所有時間,致使孩子失去在獨處中的成長機會。
這里,我想引入&ld;孩子的時間&rd;這一說法。所謂&ld;孩子的時間&rd;,就像每個孩子都具有&ld;精神胚胎&rd;一樣,再小的孩子也需要獨處的時間。以玩耍為例,玩耍是孩子成長中最主要的&ld;生活&rd;,他們玩耍就等于在做自己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坐在凳子上發呆,有可能是在幻想,或者在盤算什么事情,但這些都是他自己在獨立思索。
就自己的孩子而言,我非常清楚他的獨處時間。例如,孩子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跑到墊子上玩車,邊玩邊說話,還玩出各種花樣。一會兒是蝸牛車開到了山洞里,一會兒是賽車跑到了山上,一會兒是翻斗車在運泥沙……有段時間,我們給他讀了繪本‐‐《消防車司機》,孩子非常喜歡消防車和司機,只要聽到消防車的警報聲,立馬要我們帶他去看。在他的游戲世界里,同樣多了消防車。可我們沒有給他買消防車,孩子也不吵不鬧,自己把一輛攪拌車改裝成消防車,還找了一根小小的水管,當作消防車噴水管。后來,孩子迷上了托馬斯火車。于是,他用裝藥水的紙盒子做成了托馬斯火車,玩起托馬斯小火車的游戲。我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創造力。
當孩子在玩耍或做事情的時候,家長要盡力避免干擾,這樣有利于孩子專注能力的養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一次玩耍都是經驗世界的建構。在這個過程中,興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興趣能夠延長孩子專注的時間。每當孩子在獨自玩耍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打擾他。有一天早上,我們準備帶孩子去醫院,可他依然在玩車。我們問他什么時候能好,他說等一下,我們就在旁邊等著。直到孩子玩好了,收拾了玩具,我們才帶他出門。對大人來說,孩子玩多玩少,沒什么差別;但對孩子而言,意義就不一樣了。小火車的游戲。我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創造力。
有很多次,我們準備吃飯了,可孩子依然坐在墊子上玩積木,玩得相當投入。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實在不忍心把他叫過來吃飯。沒辦法,我們只好餓著肚子了。直到他玩好了,把積木收好了,他才興匆匆地過來吃飯。
有些孩子不喜歡安靜,注意力很難集中,做事情三心二意,這與童年時代的玩耍受干擾有關。一些家長很強權,喜歡把孩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孩子的事情幾乎全他們安排;一些家長形影不離地陪著孩子,孩子玩耍的時候他們也不停地插嘴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些善意的&ld;管&rd;和&ld;關愛&rd;其實都是對孩子生活的干擾,會打亂了孩子自己的秩序,剝奪孩子的時間,使孩子在獨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越來越弱。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缺乏交往,會變得孤僻、膽小。事實上,這只是大人一廂情愿的想法。只要大人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每個孩子都能很好地獨處。在平日里,我一直非常忙碌,但我會事先跟孩子約好什么時候一起玩耍。奇怪的是,當我忙起來的時候,孩子便不黏我了,他跑去玩積木了。孩子玩累了,他跑過來看我一下,還會幫我東西。
對孩子來說,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它比交往更重要。人在獨處的時候,會進行內在的合,思考自己與父母、自己與朋友、自己與社會、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才能真正建立起內在的獨立世界。一個不會獨處的人,他在心智上很難成長、成熟起來,也就很難成為真正獨立的人。所以說,人不會交往只是一種缺陷,但不會獨處,將會是人生的災難。
孩子在獨立的時候,他會與自己對話,他還可能扮演多種角色進行對話。有一次,孩子在玩積木,他用積木造了兩輛車,一輛是小火車,一輛是油罐車。他自己既是小火車的司機托馬斯,也是油罐車的司機吉米。他同時扮演兩種身份,這確實是一種高難度的表演,但孩子玩得如癡如醉,廢寢忘食。對孩子來說,這難道不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嗎?
當然,孩子獨處的時候,大人除了給孩子安全感外,還得確認環境是否安全,例如電線、藥物、刀具等危險物品,以免發生意外。
來源:新浪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