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bsp;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們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并且貫穿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久而久之,愛護孩子變成了溺愛孩子,不管什么事情,家長們都幫助處、安排好,不讓孩子們有后顧之憂,這樣對孩子們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長們適當的放開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才能使他們獲得成長。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作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與生俱來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辦法處、解決就好。
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發生爭執的幾率特別大。當初姑娘剛到家里來的時候,兩個孩子一起玩著玩著就會忽然聽到一個孩子高聲吼,另一個孩子不甘示弱的聲音。過一會兒,十有八九就會過來一個孩子眼含熱淚開始&ld;告狀&rd;。
在最開始我想象中的處方法很簡單:一來姑娘剛來是客人,二來姑娘是女生,所以作為東道主和男生的兒子來講,適當的讓著姑娘也就是了。
但是事情卻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簡單。前幾次兒子在我的游說中勉強的點頭認同或隱忍不語或直接去做別的事情避開&ld;戰場&rd;。可是一來二往幾次之后,當再我笑瞇瞇的告訴兒子我的如上時,卻激起兒子更大的情緒反彈,他臉紅脖子粗的對著我和姑娘嗷嗷大叫:&ld;為什么我要讓著她?憑什么我要讓著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對,你為什么我要讓著她?&rd;我有些差異兒子的反饋,在我們兩個相處的時候,兒子真的很少如此這般激動且咄咄逼人的模樣。
我伸手抱著兒子,企圖讓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氣。沒有想到兒子在我懷里眼淚奪眶而出,這樣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見到的。母子連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極點。
這時的我也徹底冷靜下來,想起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放學和小朋友之間發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ld;不參與&rd;的模式,兒子自己到能夠進退自如,伸縮有度。我是一直不贊成家長參與到孩子的&ld;戰爭&rd;當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對錯觀,他們自會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如若家長一旦&ld;正式&rd;介入,成人處孩子之間的事情只會更加復雜不會簡單。而往往孩子之間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而已。
再仔細想來,從兒子最近的表現來看,他一貫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來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個姑娘,所以他自然認為自己就會少一份媽媽的愛。這是孩子的正常心,而我卻忽視了!
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其實在孩子之間,家長越是不作為,孩子才能夠有所作為。如若家長對孩子發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來束縛了孩子的手腳,二來本沒有參與到孩子的&ld;戰爭&rd;中,卻要為孩子的是非做出個公斷,這樣對孩子真正情感的處本就無濟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們之間經過商討后達成共識的約定:如果他們之間再發生任何爭執,我都任他們自己解決。如果是前來&ld;告狀&rd;,那么&ld;告狀&rd;的人需要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ld;被告狀&rd;的人&ld;事件闡述&rd;或&ld;自我救贖&rd;,把自己被告狀的問題解釋清楚。在這個時間段對方發言自己都不能夠插話,只有等他們彼此都聽過對方的&ld;委屈&rd;后,再問他們兩個應該如何解決。
通常事情到這一地步,兩個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ld;戰事&rd;繼續升級,文斗變成了武斗,那么先動手的那個人直接沒有接受懲罰就好。孩子們之間,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動手是最無效的表現。當然,針對孩子世界隨時出現的武斗,哪些身體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點自我保護,也都要提前給孩子講講清楚。
經過幾次的磨合之后,兩個孩子已經學會了自我解決發生的矛盾和爭執,而我偶爾側眼旁觀,發現兩個孩子最終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樣的在企圖解決問題,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