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防火防拐防走失 你的孩子能獨自通過測試嗎(2)
【測試對象】&ld;火龍果&rd;
【基本信息】男孩,2歲3個月。
【測試前】&ld;火龍果&rd;的媽媽說,兒子平時張口就能背誦出家長的名字和手機號碼,這點讓她挺自豪的。所以她想知道,兒子在找不到爸爸媽媽的時候,能不能跟平時一樣背出大人的電話號碼。
可能是因為&ld;火龍果&rd;年齡太小了,注意力不太集中,很容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到。發現爸爸媽媽不見后,&ld;火龍果&rd;有點慌,四處張望,但看到身邊有鴿子后,他又忘了爸爸媽媽不見了這回事,蹲下身來自顧自地給鴿子喂食。喂完手上的飼料后,他又回過神來,繼續找爸爸媽媽。
記者主動上前,問他叫什么名字,能不能背出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但孩子一直不,只顧四處走動,一邊找爸媽,一邊跟鴿子玩。
一名男民警見狀,上前詢問&ld;火龍果&rd;的名字和爸爸媽媽的名字,&ld;火龍果&rd;一直搖頭。
過后,一名女民警帶上喂鴿子的飼料,上前逗了&ld;火龍果&rd;幾分鐘,最后成功問出了孩子媽媽的名字。當民警問到電話號碼時,孩子一直不出聲。
&ld;能說出媽媽的名字,表現已經很不錯了。可惜的是,兒子沒能背出電話號碼。&rd;&ld;火龍果&rd;的媽媽對測試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她說,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對孩子防火、防拐、防走失等方面的教育都要加強。
民警在廣場上給市民發放安全防范調查問卷。
上面9個問題,家長平時會教嗎?記者調查發現‐‐
安全防范知識,孩子只有&ld;半桶水&rd;
昨日,記者和南寧民族警務站的民警一起在民族廣場附近發放了30份以上的測試題和答案,發放對象為1-11歲小孩的家長。大多數孩子的家長表示,9個問題很實用,但因為家長自身學識和考慮到孩子年齡小等原因,他們只教會孩子一半的防范知識。
記者對幾名孩子進行了隨機測試。6歲以下兒童只能答出4道題,6歲以上兒童幾乎都能答對6道題,有些問題,比如&ld;跟同學發生糾紛了怎么辦&rd;,多數6歲以下小孩表示&ld;不知道&rd;。只有一名6歲的小女孩表示:&ld;那就原諒他吧!&rd;
有一名10歲的小女孩,能答對10道題。她說,這些問題平時老師都教過,但是很多問題她沒有真實面對,&ld;不懂真正面對的時候會不會害怕。&rd;
幾乎所有的受訪家長都表示,之前從來沒有對孩子進行過&ld;模擬測試&rd;。一名姓宋的家長說:&ld;平時幼兒園、小學已經有相關的演習和教育,&ls;應急&rs;方面的問題,我覺得主要還是學校比較權威吧!&rd;
南寧110警務大隊提醒廣大學生家長,做好兒童安全保護工作,不是光靠學校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全社會合力解決。最好是常態化開設安全教育課,提高孩子必要的防范意識和能力。家長和學校也要改進教育方法,用適合孩子的心和認知特點的手段和方式開展科學地教育。
1家長和孩子聊得比較多的安全問題
&ld;街上遇到陌生人和你說話,你該怎么辦?&rd;
&ld;跟家人走失,自己又不認識路,你該怎么辦?&rd;
&ld;有陌生人給你錢或零食,讓你跟他去玩,你該怎么辦?&rd;
2家長和孩子聊得比較少的安全問題
&ld;獨自在家遭遇著火、漏水等意外該怎么辦?&rd;
&ld;用電導致失火、燒飯導致失火該如何處?&rd;
(超過60%的家長表示,他們平時很少跟孩子提及以上兩個問題。)
3孩子會背家里人的電話號碼嗎?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小孩會說話的時候,就教孩子背家里大人的姓名;
80%的家長表示孩子在兩三歲以后已經能背出家里人的電話號碼(非突發情況下)。
讓你家寶貝來做題 看能拿多少分
1 離家出門時,你應注意哪些問題?
2 街上遇到陌生人和你說話,你該怎么辦?
3 你一個人在家時,忽然有人敲門。你透過門鏡一看,敲門的人你并不認識,這時該怎么辦?
4獨自在家遭遇著火、漏水等意外該怎么辦?
5用電導致失火、燒飯導致失火該如何處?
6 與陌生同學發生糾紛,你該怎么辦?
7 你走在補習班的路上,突然發現有人跟蹤你,你該怎么辦?
8跟家人走失,自己又不認識路,你該怎么辦?
9有陌生人給你錢或零食,讓你跟他去玩,你該怎么辦?
1臨走前一定要檢查水、電、煤氣、門窗,還要記得帶鑰匙。
2路上有人問路,應該熱情指點,但萬一對方請你引路,可以讓對方找大人領路。如果陌生人糾纏你,可大聲呼喊引起路人注意。
3爸爸媽媽不在家時,你假裝喊爸爸媽媽,說有不認識的人敲門,把壞人嚇跑。如果陌生人自稱修工、收費員,或者是爸媽的同事,先問他有什么事,但不要開門,記下來后轉告爸爸媽媽。
4獨自在家遭遇意外,應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求助,或找鄰居幫忙。爸爸媽媽還在上班,遠水解不了近渴。
5用電導致失火,首先要關閉電源,然后才能用滅火器,或用水、土滅火;如果是燒飯導致失火,首先要關閉燃氣,用鍋蓋將火蓋滅,或用滅火器滅火。
6與補習班的同學發生糾紛,最好的處辦法就是及時向老師、家長匯報,讓大人去解決,切記避免與同學發生肢體沖突。
7遇到這類情況最好跑到人多或熱鬧的地方,例如商場、超市等處向警衛或保安人員求救,或告訴附近商家或是大人,請他們幫忙通知家人、學校或報警。
8在走失的情況下,首先應當在人多的情況下向周圍人求助,或請求對方報警,幫找家人。父母、老人一定要教孩子準確說出自己相關信息,或在孩子身上放上個人信息卡片等。
9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抵住誘惑,在不熟悉對方的情況下,一定不要跟著對方走,如果此人繼續糾纏,可向周圍人大聲呼救,并報警求助。
平時教的&ld;防拐&rd;,為啥孩子關鍵時刻總忘?
小孩和大人走失,最常發生在什么地點?集中在哪個時間段?家長應該如何防范?昨日,記者請南寧市公安局巡警(便衣偵查)支隊110警務大隊的民警何筱蓉向記者介紹了她的工作體會和建議。
何警官說,去年中秋節的時候,很多南寧市民跑去南湖看花燈,有的家長只顧著賞燈,沒有留意孩子的走向。當天晚上,就有十幾個小朋友跟家長走失。在這十幾個走失的事件中,報警者都是周圍的好心人。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不見后,就慌了神,忘了在第一時間報警,只顧著回頭尋找。走失的小朋友也沒有報警的意識,都是靠好心人幫忙報警。當民警找到孩子時,很多孩子可能是因為驚嚇過度,導致一問三不知。只會哭哭啼啼。這些孩子的家長見到孩子后,都很詫異:&ld;平時明明都能背出大人電話號碼的,這個時候咋就忘了呢?&rd;
何警官說,平時他們巡邏的時候,發現疑似走失的小孩,都會主動上前詢問,并幫忙尋找孩子的家人。但只有1-2成的孩子能準確地背出家長的電話號碼,說出家長的姓名。
何警官說,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覺:平時教了孩子很多走失后的防范小技巧,但孩子總在關鍵時刻&ld;掉鏈子&rd;。這是因為平時的教育都是&ld;論教育&rd;,論教育和&ld;實戰&rd;還是有差別的。何警官建議,家長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妨設置一些場景,委托朋友來測試孩子的防范能力,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類似的模擬做了,孩子自然就不再因為害怕而慌了神。
1兒童走失事件多發地點
廣場、商場、公園等地方。
2兒童走失高發時段
重大節日、周末、每天傍晚。
3走失孩子的年齡段
年紀以2-6歲居多。
主要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玩心重,防范意識沒有那么強。很多時候,家長一不留神,孩子就跑到別處去玩了。
編后
一場誘拐測試的背后
誘拐孩子的成本有多高,在昨天記者扮演&ld;壞阿姨&rd;后得出的結果‐‐5塊錢就能讓孩子上鉤了。孩子面對5塊錢就HID不住,在&ld;走失&rd;的時候也不會向身邊的警察求助,安全防范測試&ld;不及格&rd;啊!
還記得那首《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兒歌嗎,撿到一分錢都要交給警察叔叔,那走丟了為什么又不懂找警察叔叔呢?家長們在平時有沒有教育到位呢?
民警在平時出警處孩子走失事件的時候也提到,不少走失的孩子是一問三不知,只會哭哭啼啼。其實,現在的小朋友都非常聰明,但是要讓他們臨危不亂還真是不容易呢,所以就得靠平時來培養,培養的不僅是智商,還是情商,教孩子遇到什么事情的時候怎么自救和尋求幫助。例如在超市商場找不到爸爸媽媽,可以求穿超市制服的工作人員幫忙;在街上可以請求警察叔叔幫忙,也要教孩子識別公安局標識。另外,從孩子學會撥打電話開始,家長也應該教會孩子撥打110求助電話,緊急情況,父母電話號碼的數字多,孩子容易忘記,也許他們還能想起這些應急的電話,在必要的時候,興許能用上。
小編了解到,昨日本報記者和民警一共找了10名小孩的家長,邀請他們一起對孩子進行安全測試。最終,同意一起制造場景進行測試的,只有4名孩子的爸爸(媽媽)。之所以不愿意做測試,是害怕&ld;孩子找不到大人時會哭,晚上會做噩夢。&rd;其實,孩子遇到突發情況大哭也是正常,家長過度保護,反而影響孩子的情商發展,而且實戰教育也強于論說教呀。
去年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親愛的》賺取了觀眾多少眼淚,孩子,是一個家庭幸福的紐帶,失去就是難以承受的傷,讓多少家庭陷入絕望。其實,孩子還小,我們也不能期盼他有多機警,去明辨壞人;作為家長,與其想他在走失后能自己走回來,還不如看緊孩子,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1秒鐘,而成為一輩子的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