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磨蹭蹭 怎樣教孩子做事有條理性
家長朋友們,你們了解自己的孩子嗎?知道在孩子的身上有哪些特點嗎?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做事情變的有條起來嗎?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沒有條這一問題呢?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一個缺乏條性的孩子,即使很有天賦、很聰明,卻往往因為管不好自己的時間,管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從而導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要么沒時間做,要么做得差強人意,最終墮為一個低效能的孩子,遠離本該屬于自己的成就。
這一點,在男孩身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于缺乏條性、規(guī)劃性,譬如總是收拾不好自己的書包,不清課業(yè)重點,管不好自己的課余時間,結果成績總是落后于同班的女同學。這將給這些男孩帶去極大的挫敗感,嚴重影響男孩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這種影響如若不能有效改善,其陰影還會延伸到孩子未來的生活中去。
今天的文章,我就父母問及的孩子拖沓、散漫、低效率等問題,做統(tǒng)一回復。
慢和拖沓是兩回事。有的孩子的確做事會更慢些,孩子越小就越慢。但這絕對不是毛病。若父母常嫌孩子慢,過多催逼,或者干脆替代,那么問題就真的來了:一個真正拖沓、散漫、凡事不操心的熊孩子,往往就是這么養(yǎng)成的。
孩子為什么拖沓?為什么不能主動規(guī)劃好本該屬于自己的事情?那是因為父母都為他們做好了,孩子形成了依賴性。而且,孩子獲得的過往經(jīng)驗是,自己一做不好,身邊就會有大人著急忙慌地批評指責,與其聽嘮叨,倒不如干脆拱手承認:&ld;我就是做不好啊,那么你都替我做了吧。&rd;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的催促成為了孩子條性的殺手。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容易依賴父母,或者變得缺乏耐心,變得更加毛躁。
比如孩子吃飯,吃慢了、吃臟了大人會催促、會嚷嚷。吃不好大人干脆搶過碗來喂。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就是這樣被打亂的。不是孩子做不好事,而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做事的機會。這樣還怎么要求孩子有條、分主次呢?這就好比,一個人連爬都不會,還怎么能要求他快速奔跑呢?做任何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事先沒有絲毫練習而突然到某一天頓悟,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要幫孩子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還需牢記不隨意把孩子跟他人做比。可以鼓勵孩子自我比較,即縱向比,但不要橫向比。每個孩子從出生即帶有自己的氣質特點,有的孩子做事風風火火,有的孩子做事慢慢悠悠……這是孩子的天性,又何必勉強呢?讓孩子慢慢來,是父母的智慧。
1行賄。即用過多的物質獎勵誤導孩子,把原本屬于孩子分內(nèi)的責任,變成額外的、跟孩子無關的事情;
2羞辱。即批評、詆毀、貼標簽,不接納孩子,且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容易讓孩子怯于做決定,變得拖延。
3談判。即總跟孩子用&ld;你如果……,我就……&rd;&ld;你如果不……,我就不……&rd;的句式說話。這種句式很容易帶給孩子負面情緒,且無法讓外部規(guī)矩很好地內(nèi)化,無助于養(yǎng)成一個穩(wěn)定的、有條性的習慣。
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孩子商定好規(guī)則,孩子執(zhí)行過程中及時鼓勵,孩子磨蹭時適時提醒,但是若孩子做不到,或者擔心孩子做不好,父母要盡量控制自己,避免干擾孩子,試著讓孩子獨自承擔未做到/沒做好的自然后果即可。
別同時對孩子提兩個以上的要求,要求太多只會讓孩子迷茫、不知所措,尤其是面對男孩的時候
我害怕回家,媽媽的要求太多了,我還沒進家呢,她就問我作業(yè)多不多,做完了沒有,我剛坐桌子跟前,她又說我,手那么臟,怎么不知道洗一洗呢?
我去洗手,她又說我,衣服上全是土,怎么也不知道換一下呀?你的屋子亂得都進不了人了,快點收拾一下……
我的耳朵里全是媽媽連珠炮似的聲音,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哪件事情了。
可以看出,孩子完全暈了。
對大人來說,先做什么事,再做什么事,最后做什么事,事先在腦海中是有一定規(guī)劃的,可是孩子不一定具備這樣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指點。另外,父母注意的點和孩子所關注的是不同的,對孩子來說,他可能關注的就是當前正在做的事情,如趕緊做作業(yè);而父母呢,會看到更多方面,如衣服臟了需要換了,進屋要洗手了,房間需要了等。
父母在督促孩子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完全擾亂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同時給孩子下了好幾道指令,結果呢,孩子的思維完全混亂了,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了。
要么將孩子需要做的事按先后順序告訴他,讓孩子知道做完什么再做什么,要么就是告訴孩子現(xiàn)在要做什么了,等他完成后再繼續(xù)給出下一個指令。千萬別同時對孩子提出兩個以上的要求,這樣做只會擾亂孩子的思維,讓孩子不知所措。
對于男孩來說,過于啰嗦,同時說項任務給他們,尤其容易給他們帶去困擾。因為從生的角度來說,早有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腦存在著線性差異,女性更容易應對基于語言的多項任務,比如邊聽邊寫;男性更擅長于應對基于空間的多項任務,比如體育項目和電子游戲。簡言之,最好一次只跟男孩們說一件事,且保證簡潔明了。
父母幫助養(yǎng)成條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每一樣家務,都是有步驟的,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其中暗含的都是條。
很多中國父母有一個誤區(qū),即&ld;一白遮百丑&rd;‐‐只要孩子學習好,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都可以不會。于是孩子們只把時間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讓自己興奮的事情上,而那些需要規(guī)劃的、看起來有些枯燥的工作,在孩子看來則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會不屑于去做。
這其實是很危險的事。別忘了,我們古人還有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的孩子畢竟不是生活在童話的城堡里,只需要演好王子公主就能夠獲得幸福。他們總要獨自去生活。一個搞不定生活的人,最終會被生活瑣事所累,更無法走向真正的獨立。
對于學齡期孩子,或者即將進入學齡期的孩子,父母還有必要教會孩子一些更有條地處學習事務的技巧。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當然是有側重點的:
1對于低齡寶寶,最先要學會的,就是好自己的玩具。不同類型的玩具放不同的箱子里;玩過的玩具要放回原位;拿了別人的東西,要及時送還……諸如此類。
2學齡初期的孩子,最先要學會的,是書包。不妨教會孩子下面的方法:
(1)頭天晚上睡覺前,就要求孩子好書包;
(2)課本和作業(yè)本分開放,比如,把作業(yè)本放外層,第二天去了學校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出來交作業(yè),課本則放內(nèi)層;
(3)課本要按上課順序放,先上的課書放上面,上完后放在最下面;
(4)都放好后,用手去挨個摸一摸,有沒有書本或者作業(yè)本折角了、卷起來了,逐一抻平。
剛開始孩子不會,大人可以示范給孩子看。之后只要孩子有做到,就及時鼓勵。
3高年級孩子,學習資料會更多,則要學會它們。譬如可以用塑料袋子,把各科資料分開放。數(shù)學一袋,語文一袋,英語一袋……再或者,為孩子準備好活頁夾。把不同科目的課本、卷子、練習冊、作業(yè)本等,都統(tǒng)一放在一起。
此外,父母還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好功能劃分清晰的生活環(huán)境,譬如為孩子提供安靜、環(huán)境簡單舒適的寫作業(yè)的地點,不要有電視,更不要有電腦、ipad之類電子產(chǎn)品的干擾。當然,最好也要開辟專供玩耍的空間。
最后,也是至關重要的,就是要保證孩子的睡眠。睡眠不足的孩子,會面臨很多困難,首先就是自控力下降,缺乏意志力,更遑論花費精力把自己的學習、生活管得有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