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最好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沒辦法跟自己的孩子溝通,其實,想要和孩子溝通,是有一定的的技巧的,究竟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方式
把孩子當朋友一樣看待
有時候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要聽自己的,可以把孩子當成親密的朋友,相應的,孩子也會把你當成親密的朋友,有什么事都會跟你說的。
不要輕易體罰孩子
體罰孩子這種行為是要不得的,也是家長教育孩子失敗的表現,可能一時的懲罰可以起到威懾的效果,但是后期不利的影響更為嚴重,所以不管孩子犯什么錯誤,都不要輕易的體罰孩子。
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 讓父母成為溝通高手
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教育孩子是需要足夠的耐心,有時候孩子總會問你各種各樣奇怪而幼稚的問題,這時候不要嫌孩子煩或者啰嗦,一定要耐心的給孩子解答,并趁機會教育一番。
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站長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覺得孩子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不合理,有時候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問題,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當時是怎么想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時,才能夠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孩子。
用鼓勵替代批評
在生活中要學會常常鼓勵孩子,就算孩子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也不要去責怪或者批評孩子,要常常去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事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
在一些小事或者無關痛癢的事情上,同時又跟孩子有點關系的時候,可以嘗試去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和感情。
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家長與孩子存在的溝通問題
1、多說教少傾聽
許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說教。時間一長,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會被壓抑住。
2、漠視孩子自尊
家長在某些問題和決定上有自己的原則,并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但這并非意味著要忽視孩子的意見。無論孩子的意見如何,讓他發表出來起碼有兩大好處: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過意見,他會更易于接受最后的決定;二是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許多家長在“關鍵”問題上總喜歡“封殺”孩子的意見,這就抑制了孩子與父母進行交流的欲望。
3、不給孩子解釋
許多家長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觀點往往與大人是不同的”這個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談時缺乏足夠的耐心,他們往往在未聽完孩子的話就發火,或者把孩子對某事的態度或看法說成是小題大做,這樣,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難對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4、喜歡強硬措辭
許多家長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于和孩子溝通時總是難以保持平靜,“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常常掛在嘴邊,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