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父母應該怎么批評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緒。那么,父母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
一是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系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么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么?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并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五是適時適度
小孩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仿佛已經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孩子脾氣犟怎么教育
家長要尊重孩子要求獨立的愿望,家長應該放手讓你的孩子自己去干,自己去摸,去想,去做。及時是做不好也不要干涉他,父母要盡可能的為孩子提供一些活動機會,還要為孩子創造活動環境。批評教育孩子切忌嘮叨,家長對于孩子的一些不當的言行,家長要有責任作必要的提醒或是忠告,乃至對孩子嚴肅的批評,不過必須言簡意賅,不要一直的重復或是不停的訓斥。另外還要重視不言之教,運用行動還有一些榜樣等來引導你的孩子發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家長要注重與孩子的精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