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家庭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四個學會”來組織的,即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與人相處。
在我國比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義是三道教育,即為生之道,為人之道,為學之道。簡稱為“3”。即:
“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為核心,生保健(健)、心健康(樂)、安全適應(安)等三大方面組成;
“為人之道”以生命價值為核心,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處世修養(交)等三大方面組成;
“為學之道”以生命智慧為核心,學習品質(學)、綜合素養(素)、自主專長(特)等三大方面組成。
愛國主義培養
愛國主義情感是孩子走人生正路的重要精神力量。
責任心、義務感
這既是家庭美德的內容,又是社會公德的內容。從小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義務感,無論做家事,還是做公事,都能認真負責,盡自己應盡的義務。
勤勞節儉的教育
勤勞節儉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不勤勞的人是沒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勤勞節儉,相輔相成,不勤勞的人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珍惜勞動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勞。
生活能力的培養
①自我判斷、解決問題。遇到問題要讓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分析有幾種解決方法,判斷哪種方法是最合適的,經過自己的優選去做。
②自我規劃。引導孩子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索,發現、篩選和確立適合自己的年齡、興趣和性格的種種目標。例如,父母可以讓孩子獨立規劃以下的事情:怎樣安排每天的時間,自己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怎樣聽課,怎樣預習、復習功課;參加什么課外活動;做點什么家務;做什么運動、玩什么游戲以及在家里、在學校做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長大后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等。
③自我管。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大事小事都過問、照顧,應該引導和鼓勵孩子按照自己定的規劃來管自己的思維、言行、作息、衛生、物品等。例如,學習時,自己把握自己的注意力不溜號;自己的物品自己;自己洗澡、剪指甲;大人有病,主動倒水、端飯。
④自我改進。父母應該改變批評多、贊揚少,總是斥責孩子,甚至恨鐵不成鋼、施之以棍棒的做法,引導孩子自我改進。這樣,孩子不僅會發現和認識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不斷改進,還會把自己最新的成績和進步作為起點,不斷去超越自我。
⑤人生價值教育。
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⑦讓孩子學會自我安排時間
⑧向孩子傳授正確的溝通技巧
⑨正確引導孩子與異性交朋友
⑩愛學習
⑾有毅力
⒀自控能力與情商
1、讓孩子知道控制自我是成熟的標志:能夠很容易就控制自我、阻止自己犯錯誤的人才是一個成熟的人,孔子認為“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2、讓孩子學會著眼于遠大的目標。
3、培養孩子堅定的意志:要讓孩子堅定正確的立場,學會抵制外界的誘惑,不要在花花世界里失去自我。
4、培養孩子溫和的性格:教會孩子做事不要只想自己,要從他人的角度考慮自己做得是否適當,溫和地對待周圍的人。
5、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評價自己:讓孩子用那些教給他的“可、否”觀念來評判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就會自覺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
6、讓孩子學會忍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主要的表現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容易激動、發怒會給別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損傷自己的人際關系。
7、讓孩子學會冷靜分析: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要讓他學會先分析各個方面絲絲縷縷的利害關系,再做出自己的決定,讓孩子保持冷靜的狀態,遇事不要慌慌張張。
家庭教育的教育原則
平等原則
心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角度上看待。
尊重原則
尊重是相互的;家長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家長。
交流原則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自原則
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自發展的空間。
統一原則
家庭教育要和學校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
榜樣原則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做好表率。
信任原則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寬容原則
人非圣人,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正常的。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做好引導工作
鼓勵原則
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不懂得鼓勵,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可能是隨意的一兩句話帶過了。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
家庭教育教育禁區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通過一項調查,總結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最容易踏入以下七個不益孩子成長的禁區:
居高臨下
“你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這個年齡時早就……”、“你不聽也得聽”等等。
◎ 要害分析
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評時心就不能平衡,這樣即便你批評得百分之百的正確,孩子也會出現“口服心不服”的反應,最后事倍功半。
冷嘲熱諷
你以為自己很能干嗎?”、“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 要害分析
兒童心治療專家指出,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熱諷。他們很難解,和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怎會說出這種表面是表揚而實質是貶損的“雙關話”,即使你說這些話時還帶有些許幽默感。
絕對否定
“你從來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你總是撒謊”等等。
◎ 要害分析
批評孩子是對的,但如果把話說“絕”,反過來可能引發孩子的一種逆反心,從而導致最后拒絕接受批評教育
言過其實
“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 要害分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于是長大成人后,對他人的評語或稱贊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父母夸大其詞的贊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后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此人生易遭挫折。
人身攻擊
“你胖得像頭豬”、“你蠢得像頭驢”等等。
◎ 要害分析
智力再愚鈍的孩子也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后喪失自尊自信。
威脅恐嚇
“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關你禁閉”、“你不乖就讓你去喂狼”等。
◎ 要害分析
這類虛張聲勢的威嚇和言過其實的表揚一樣,同樣會讓孩子喪失對父母的親熱和信任。
冷若冰霜
“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待會兒再說”等等。
◎ 要害分析
孩子從這些話中聽到的“潛臺詞”是:大人們對我干的事毫無興趣,他們并不把我當作他們的心肝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