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得體"與"尊重"
家庭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孩子真正從父母那里學到了什么?各位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在不同場合表現(xiàn)得體,受到眾人的歡迎和喜愛嗎。其實這一切都是要看父母的表現(xiàn)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是一張白紙,孩子每天都是通過模仿學習怎么去成長的。不過家長們在培養(yǎng)孩子學會技能的時候也別忽略了孩子的思想教育。
某次我開車接孩子及他的同學放學,當時車上的音響正在播放一首佛教音樂,歌詞是唱誦&ld;南無觀世音菩薩&rd;的圣號,只有一句。孩子的同學問:&ld;那是什么音樂啊?就只唱那么一句!&rd;孩子回答:&ld;是佛教音樂,我媽媽很喜歡。&rd;不料這同學又脫口說了一句:&ld;就唱一句,真可憐!&rd;我想這孩子說的可憐,大概是指很單調(diào),不夠豐富的意思,絕無惡意,不過當時的我,聽起來卻有些不舒服。
又有一次在某個家庭聚會的場合,甲家的孩子看到乙家的孩子手上戴著一串佛珠,問說:&ld;
以上兩個例子中說話的孩子,都是上初中的青少年了,可說話依舊不顧場合及他人感受,這些都是不得體的表現(xiàn)。孩子在童蒙時期通常天真率直,心里想什么就說什么,毫不顧忌。成人也會被他們的童言無忌逗得哈哈大笑。可是隨著年歲漸增,家長就要開始慢慢引導孩子得體地說話了。最起碼,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在場的其他人的感受。率直固然可喜,但多一份體貼別人的心意,則更是一種成熟,何況現(xiàn)今的社會重視人際之間的互動,語言是最直接的溝通工具。
其實孩子會說唐突、冒失、不得體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及時反思自身的教養(yǎng)方式。在大庭廣眾下責罵孩子,或當著眾人的面數(shù)落孩子,毫不在乎他內(nèi)心的感受。又或者家長本身就常常不經(jīng)意地在失意的人面前表露諷刺、得意的言行。孩子從小親身經(jīng)歷、耳濡目染這些,自然很難有得體言行。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就得要求自己能做到待人接物皆得體,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譬如迎面看到肢體障礙者走來,幼小的孩子可能很自然會表現(xiàn)或說出害怕、甚至鄙視逃避對方的動作或言語。這時父母若也隨聲附和帶孩子遠離,或趁機說:&ld;你要乖點,不乖就會像那樣。&rd;豈止是不得體而已,簡直就是欺負人了,這種是最不恰當?shù)慕逃绞健1容^想的做法是告訴孩子:&ld;看到他和我們不一樣,你很害怕,不過你這樣說出來,對方聽到會很難受的。&rd;讓孩子學會體貼他人的感受,他說話自然會得體。
&ld;得體&rd;是源自&ld;體貼&rd;和&ld;尊重&rd;的一份心意,這是人生重要的功課,不但為人父母者要努力學習,也要同時教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