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教育好孩子的五大要素 你們具備了嗎
孩子這棵樹,如果十歲以前已經長&ld;彎&rd;了,要給他弄&ld;直&rd;就會是一件特別艱難的事情。因此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進行各種教育哦。提前防范。
我特別關注媽媽群體,是因為我關注中國孩子這個群體。孩子成才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因素,是跟媽媽相關的。現在盡管女人男人都要闖天下,但是女人更加不容易。媽媽們不管怎么忙,總會盡量按時回家。
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有一條船,放了九樣東西,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玩具、寵物狗等。但是突然發現這艘船要沉下去了,只能留下三樣東西,讓孩子選擇。調查結果是:把爸爸留下的孩子只有20%。
這是因為爸爸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陪伴孩子時間的多少,決定著孩子是否愿意跟你在一起,以及你對他的影響力的大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爸爸也應該盡可能地跟孩子在一起。我的兒子在國外出生,十一歲時被我帶回國內,我也全力以赴地爭取和孩子一起的時間,這樣我就可以對他產生一點點影響。
當然,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對孩子的成績幾乎不太在乎,他班里名次多少,完全不是我考慮的重點。只要他不是門門課六十分以下就可以了,只要保證他的智商是正常的。但媽媽就不一樣,媽媽會在乎在班里是第幾名,有多少學生超過他。我們的關注點就是不一樣。我雖然不關注學習成績,但是我非常關注孩子有什么樣的學習態度,有沒有創新精神和能力,平時有沒有閱讀。比如說我兒子希望有一臺3D打印機,我就給他買回來了。他把我們家的狗拍照后掃描在電腦中,再轉化成狗的圖像,在3D打印機里把我們家小狗的模型做出來。這個就屬于有創新性的東西,我會支持他的探索,并保持關注。
我還關注孩子有沒有勇敢精神、闖蕩世界的能力、堅韌的毅力……所以我現在還帶孩子去爬山。爬黃山時他非要坐纜車,我沒有允許。一千多米的高度,我的膝蓋也不太好,但是我必須做榜樣,這樣就鍛煉他的毅力,這就是我的關注點。
我想分享的第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讀書。
據我了解,與不喜歡讀書的媽媽相比,愛讀書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學習上的興趣、知識水平的提高、情緒的管上都要高一籌。
父母讀書為什么這么重要呢?因為家長讀書,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當父母都在讀書的時候,孩子是不可能不讀書的,而且當家長安靜地讀書時,就給孩子創造了比較安靜的環境,孩子做作業的時間也會延長,不開小差,不會分心。所以我特別主張媽媽們認真地讀書,最好是跟孩子一起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習慣,在孩子不認字的時候,就讀童話故事給他聽。如果你沒時間讀的話,可以讓他用手機聽。但是你不能把手機扔給孩子,自己跑了,這不行。
如果每天有二十分鐘左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連續四五年,他會自動形成一種閱讀習慣。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讀書半小時的規矩,孩子就會遠遠超過半小時,原因是他自己進入故事中后,是放不下來的。所以,父母讀書對孩子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不管有多忙,千萬不要匆匆忙忙地和孩子交流,當你一匆忙,心里一煩躁,和孩子說話的口氣各方面就不平緩了,慢慢會激發孩子的反抗和煩燥心,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
一個母親能夠做的很偉大的事情,是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間,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情。我最怕看到這樣的事情:就是母親急得不得了,對孩子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始對孩子指責。孩子反過來跟你也非常地急躁,是不是?母親一直保持一個心平氣和的狀態,這樣就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以后,他會非常愿意跟你多說話。因為他有安全感,他知道如果他考試考了零分回來,你也不會罵他;他考了四十分回來,你也不會罵他;他跟別的孩子打架,你也不會罵他。你就可以好好地跟他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