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寒假10個壞習慣,聰明媽媽這樣幫孩子克服(2)
與此同時要求孩子把自己每天的活動內容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下來,他自己就能看到玩了多久、學習了多久,不會盲目地覺得&ld;怎么我都沒有得玩啊!&rd;如果簡單粗暴地強迫他學習是會產生這種心陰影的。
說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帶孩子的情況,可能會過分溺愛,一方面助長了孩子的一些壞毛病,另一方面,如果家長和這些看護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容易變成小小&ld;兩面派&rd;。事實上這種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的感覺,對他的心和人格成長很不利。
對策: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家長的首先要拿穩主意,然后盡量和其他看護人溝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著一起吃飯、或飯后活動的時間,開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把孩子在這一天里的表現說一說,大家評議評議,不帶批評色彩,更不是開&ld;批斗大會&rd;,只是把事情都拿出來讓大家知道,讓一切都變得公開、透明。當然,著重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本來在幼兒園里已經會自己吃飯、上廁所、收拾東西了,寒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況下,又變得事事依賴。這些&ld;退化&rd;行為,對孩子可沒有好處。
對策: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他獨立完成。對于年紀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長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讓他自己慢慢做,傳遞給他的信息是:&ld;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rd;對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反過來,還可以讓他幫大人一點忙,他會因為自己可以承擔一定的責任,而感到很自豪。
自己在家的時候好好的,一旦帶出去,或者有親戚朋友來家里玩,到了人多的場合,就變得任性起來。
要不然就瘋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對人不太有禮貌,或者不讓別人好好說話,一定要插進來,弄得家長很尷尬;要不然就表現得很&ld;拗&rd;,一定要這樣、那樣的,不然就撒嬌、耍賴、發脾氣,讓人很下不來臺;再或者有很強的表現欲,什么事情都要&ld;我來、我來!&rd;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場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說他最好。
對策:&ld;人來瘋&rd;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關注不夠多,如果家長平時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孩子的內心就會很安穩、平靜,不需要在特殊場合、借特殊途徑,來獲取額外的關注。因此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關鍵還在平時。
不過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熱鬧的場合,小孩子變得興奮起來,也是常有的事,對此家長只需要用平靜的口吻簡單地告訴他&ld;要講禮貌&rd;、&ld;不要打擾到其他人&rd;,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過分地訓斥孩子,這會很傷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作息紊亂和&ld;宅&rd;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光照不足不僅不利于鈣質吸收,還會引起抑郁癥狀。孩子通常也會覺得&ld;我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松&rd;。不僅在家為所欲為,連脾氣都見長了。
對策:為什么小朋友在幼兒園和學校就會遵守規矩,在家就肆無忌憚。其實是因為,家更讓他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這不見得是壞事。但也需要給他建立一定的規則和秩序,這樣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太過放任,反而會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春節大部分家長習慣給孩子派發壓歲錢,大部分家長也都會給孩子買新衣服、新玩具什么的,親朋好友來家里玩,往往會給孩子買點禮物。這些都會助長小孩子對物質的欲望。
最糟糕的情況是,父母平時不太有時間陪孩子,借著假期、節日,就使勁給他買東西作為補償,其實不是在對孩子好,只不過是給自己一點心安慰罷了,卻造成孩子要東西的壞習慣。背后的心動因是,他覺得給他買東西就是對他好的表示,心上的匱乏靠物質來補。
對策:壓歲錢作為一項風俗可以保留,但要告訴孩子,應該向每一位給他壓歲錢的長輩表示感謝,不要讓他覺得這是自己&ld;應&rd;得的。至于討要東西這個壞習慣,單單批評教育是不夠的,家長最好不要用&ld;買東西&rd;這種方式來對孩子好,也請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給孩子買太多東西,多花點時間陪他玩玩,給予他心上的滿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從好的習慣開始的,所以家長們要把好關,好習慣要從小培養,讓您的孩子和&t;壞習慣&t;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