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寶寶更快學的說話 父母要與孩子多交流很重要
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知道嗎?對于寶寶來說,從剛出生就開始進入語言能力的發展期,他們在爸爸媽媽不經意間就掌握了很多的能力,如果能夠再配合適當的引導與鍛煉,那么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將會突飛猛進。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怎樣讓寶寶更快學說話 父母要與孩子多交流
無論你和寶寶在做些什么,都能激發他的語言發展。
語言的材料分布在日常生活中,爸媽要做的是“花時間”。
寶寶身處的語言環境十分重要。其實語言環境的創設并不是刻意的,在日常例行的活動中,就有很多教寶寶學習說話的機會。
爸媽在照料寶寶吃喝,陪伴寶寶玩耍時都能教寶寶說話;也可以對寶寶說說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對寶寶說當下正在發生的事,這是為了讓寶寶把他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嘗到的東西和爸媽所說的話聯系起來。這些例行的活動,有的甚至每天都會發生,在不斷的重復中寶寶發展著他的理解能力。
smart point:寶寶詞匯增多靠的是什么?
一是寶寶日益嫻熟的對發音的控制;另外就是認知的提升。認識的東西越來越多,并且把發音和認識的東西匹配起來,詞匯當然就增多了。
如何抓住寶寶的注意力
其實和大人一樣,寶寶也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樂意去學習。但到底什么東西是寶寶感興趣的呢?讓寶寶帶領你是很好地了解他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肢體動作的語言要比光有肢體動作更能保持寶寶的興趣。
對寶寶說他感興趣的東西
把寶寶抱在懷里,即便只是在房間里隨處轉轉,他也會對某些東西表現出想知道了解的傾向,這個時候爸媽就可以用語言為寶寶介紹。
隨著寶寶會坐、會爬以后,可以探索的范圍更為廣泛了。當他坐著把玩某樣東西時;爬、爬、爬四處翻看東西時,爸媽們都可以順著寶寶的“思路”對他說話,和他互動。
只要寶寶在聽,就可以不斷和他說話、和他玩,注意語言和身體姿勢都要聚焦在他正在注意的東西上,不要叉開話題說其他事。
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他會用微笑或肢體語言告訴你——他是否很享受和你的互動。如果他表現出不開心,或者疲倦了,爸媽應該就此打住,不要強迫寶寶做他不喜歡、沒興趣的事情。
讀懂寶寶的意思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以前,經常使用非語言的姿勢去表示愿望和需要。
在1歲以前,寶寶通常采取“指向”、“給予”、“展示”、“求助”等身體姿勢與發聲示意相結合來做某種表達。這時候,也是同寶寶互動的好機會,代替寶寶說出他此刻用姿勢表達的話,也能很好地發展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
要了解寶寶的意思其實并不難,多把注意力放在寶寶身上,傾聽他的“咿咿呀呀”和咕噥,同寶寶交流時要注視他的眼睛,面對面能夠更好地溝通。
0-6月齡
讓寶寶愉快地笑出聲音
test:簡單評估寶寶語言發育情況
3月齡時寶寶聽到聲音會不會轉頭朝向聲音發出的地方?
寶寶3月齡時會根據音調和語氣來估摸爸媽的情緒。5月齡時會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會尖叫、大叫、大笑,一直玩發音的游戲。6月齡時則非常喜歡在睡覺前玩發音游戲。
本階段爸媽可以用來教寶寶說話的方法
讓寶寶多看、多摸、多感覺;
指導寶寶聽各種聲音,音樂、玩具的聲音、家里其他能發出聲音的東西;
爸媽可以咯吱寶寶癢癢,讓寶寶愉快地笑出聲音來;
一邊唱童謠一邊抱著寶寶散步;
要給寶寶看到的東西,要放在同他視線一樣高,距離20~30厘米處;
對不太會發音的寶寶,媽媽可以對寶寶多發一些簡單的元音;
爸媽和寶寶可以臉對臉,讓寶寶多看爸媽是如何發音的;
媽媽拿著玩具娃娃,假扮娃娃對寶寶說話。寶寶喜歡會動的東西,可以使用手偶娃娃一邊說話一邊動;
多多呼喚寶寶的名字;
寶寶發“啊啊”、“嗚嗚”時,媽媽可以立刻回應寶寶“寶寶想說話啊~”。媽媽高興傾聽,寶寶會更想說話。
smart point:常對寶寶說話的爸媽是怎么做的
運用較多的形容詞;
喜歡對寶寶述說事情的原委,告訴寶寶來龍去脈;
不只是簡單地對寶寶說“行”或“不行”;
在說話的同時運用更多的肢體語言;
很注重寶寶的回應。
smart point:寶寶越表揚越愛學
快樂的環境是寶寶最佳的心理成長環境,要讓寶寶覺得學習語言是件快樂的事情,寶寶才會更有干勁。爸媽在寶寶玩耍獲得成功時、取得進步時,都要適時地贊美寶寶,可以通過擁抱、微笑讓他知道你很重視他,很喜歡和他講話。
與寶寶分享他的快樂是對寶寶認知活動和語言發展最優的反饋和強化,這會讓寶寶自信滿滿,當然想要繼續學習新東西。寶寶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依賴性”,他無法自己給予自己肯定,因此來自親密照顧者的鼓勵是他學習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