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用藥父母應該知道的三個原則(2)
常燕群表示,雖然開藥不是家長的事,但現在有些家長喜歡自行給孩子用藥,或者在開藥過程中主動要求醫生開什么藥,給醫生施加不良影響,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用藥常識,可以讓家長少走彎路。總的來說,應掌握以下幾點:
1抗生素:最好遵醫囑用藥,盡量使用窄譜抗生素、單藥,足量、足療程用藥,切忌自行用用停停。
2鎮咳止喘藥:嬰幼兒一般不用鎮咳藥,多用祛痰藥,哮喘提倡局部吸入。
3止瀉藥、瀉藥:對腹瀉患兒不主張用止瀉藥,多用口服補液療法、腸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調節劑等;輕微便秘多數是上火所致,一般不用瀉藥,可適當服用小兒七星茶或飲食來調節。
4乳母用藥: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楊酸等可通過母乳影響嬰兒,要慎用。
5鎮靜止驚藥:一般不用,在診斷很明確時可適當選擇。
6退燒藥:小于3個月的嬰幼兒宜采用物降溫法退熱,大于3個月的兒童體溫超過385℃可使用退燒藥,39℃以上需退熱劑與物方法聯合使用。
但要提醒的是,使用退燒藥要注意:1)不推薦兒童使用安乃近和阿司匹林;2)反對把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使用;3)可用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4)用退熱藥后一定要認真觀察患兒的反應及精神狀態。
1嬰兒
用毛巾或衣物包裹固定嬰兒后再喂藥;使用吸管或口服注入筒少量、多次給藥,避免嗆到嬰兒。
2幼兒
跟孩子好好溝通,鼓勵幼兒合作;服藥后給予糖果或飲料去味。
服用藥物的效果以30分鐘為準,如果在1小時內大量嘔吐,則再補服一劑。若超過1小時后嘔吐,不需補服。
1任何藥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服藥后出現不適,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也可能是藥品引起,所以用藥后出現新的癥狀,請隨時與醫生聯系。
2萬一不慎誤服藥品或服藥過量,都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應帶著藥品迅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