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怎樣才能帶出聰明寶貝
什么樣的媽咪才更容易帶出聰明的寶貝呢?是高智商的媽咪嗎?是高學歷的媽咪嗎?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照顧的媽咪嗎?……其實都不是。研究資料表明,以下幾種媽咪更容易帶出聰明寶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里所說的懶惰媽咪,是指那種善于觀察的&ld;懶惰&rd;媽咪,她似乎&ld;手懶&rd;,&ld;嘴懶&rd;,但腦子和眼睛一點都不懶。正如蒙特梭利所說:&ld;一個高明的育兒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住自己的手和嘴。&rd;
平日里,&ld;懶惰&rd;媽咪總在忙自己的事,好像顧不上孩子似的,孩子的小手還不利索的時候,就要試著自己穿襪子,脫褲子,解扣子,有時費了老半天時間都弄不上急得直叫,可&ld;懶惰&rd;媽咪卻在一旁動嘴不動手。
&ld;懶媽媽&rd;不愿意幫孩子收拾完玩具,可怎么能讓這么小的孩子自己做到呢?懶人有懶法兒‐‐把孩子的玩具開放式陳列,并貼上易辨認的小標志,寶貝果然很快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總之&ld;懶惰&rd;媽咪的法則就是,孩子能做的就不替他做,孩子還不能做的就鼓勵他嘗試。結果呢,孩子越來越能干了,而媽咪卻越來越輕松了。
現實中有些媽咪非常好學,她是&ld;現代型&rd;媽咪的一個縮影,她很會利用圖書和網絡來不斷充實自己。還是準媽媽時,她就已經是半個育兒專家了,她按照不斷搜索來的經驗,對生產做了充足的準備。
寶貝的成長過程也是媽咪知識和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從撫觸按摩到親子游戲,從蒙特索利教育到奧爾夫音樂,從應對寶貝的疾病到健康成長食譜,這就是,媽咪知道的越多,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做出的選擇和判斷才可能更全
有一種說法說得好:&ld;育兒水平的高低,并不取決于家庭中某一個人的育兒能力和素養高低,而是取決于家庭中所有參與育兒活動成員的素質水平的平均值。&rd;在一個家庭里,參與育兒的往往不止是父母,經常是幾個家庭成員共同參與。
這就形成了一個團隊,在這個團隊中有年輕人,有老年人,文化背景各所不同,經驗感受、性格脾氣、優勢劣勢及看問題的角度也都不同,這就必然導致了矛盾的出現。尋求完全的意見統一是不可能的,能夠盡可能的協調好這些矛盾,讓大家把各自的優勢集合在一起,就是最棒的&ld;團隊&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