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關于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你知道哪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精選,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孫敬“懸梁”《漢書》
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另:( 《太平御覽》中的《楚國先賢傳》也有記載:“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懸頭至屋梁以自課。” )
“梁”:指房梁。
蘇秦“刺骨”《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股”:指大腿。
車胤“囊螢”《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練囊”:把布煮得潔白柔軟做成的布袋。
孫康“映雪”《孫氏世錄》
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清介:清正耿直。
買臣“負薪”《漢書·朱買臣傳》
朱買臣“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
常艾薪樵,賣以給食:經常砍柴賣來維持生計。艾:同“刈”,砍,割。
李密“掛角”《新唐書·李密傳》
密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蒲韉:墊在牛背上的蒲草墊子。
匡衡“鑿壁”《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逮:到,及。(鄰舍燭光照不到匡家,只好“鑿壁偷光”。)
【唐汝洵苦讀書】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們臉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并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夠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于成為了明朝的學者和詩人。
【感悟】唐汝洵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更沒有生活在別人同情的懷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堅強的斗志去激勵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殘缺的身軀顯得高大、偉岸。一個健康的人要獲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個歷經坎坷的殘疾人都能夠如此面對生活,我們正常人不更應該熱愛生活嗎?
【邴源泣學】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欲很強的孩子,可是家里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夠聽到從里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么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夠讀書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里很難過,就哭了起來。”私塾先生聽后,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里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夠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后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后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感悟】生活在貧困家庭的邴源,從小就對讀書有關濃厚的興趣,他對知識的渴求感動了善良的私塾先生。最終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學習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于青少年來說,大家一定要珍惜當前良好的學習環境,更加勤奮、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