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名人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你知道哪些著名歷史名人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著名歷史名人故事參考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1)
1605年,世界文壇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西班牙“超群的小說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上卷出版了。小說出版后風靡全歐,在不到三星期的時間,西班牙就出了三種盜印本。
1614年,作者聽說別人冒寫的《堂吉訶德》第二部已出版。作品歪曲原著的本意,丑化原著的主人公。塞萬提斯義憤填膺,他趕緊徹夜創作。第二部小說于1615年出版。作者在獻辭中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現在有個家伙冒充堂吉訶德第二,到處亂跑,惹人厭惡;因此四方各地都催著我把堂吉訶德送去,好抵消那家伙的影響。最急著等堂吉訶德去的是中國的大皇帝。他一月前派專人送來一封中文信,要求我——或者竟可說是懇求我把堂吉訶德送到中國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文學院,打算用堂吉訶德的故事做課本;還說要請我去做院長。我問那欽差,中國皇帝陛下有沒有托他送我路費。他說壓根兒沒想到這層。我說:‘那么,老哥,你還是照你奉使前來的行程,回你的中國去吧。我身體不好,沒有力氣走這么迢迢的長路,況且我不但是病人,還是個窮人……我就這樣打發了他。……”
確實,1916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年),中國皇帝曾托傳教士帶給西班牙國王一封信。為此,塞萬提斯在這里借題發揮,開了一個妙趣橫生的“國際”玩笑。塞萬提斯出身于破落貴族的家庭,父親是個窮醫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塞萬提斯只上過中學。但他非常喜歡讀書,有時在街上見到爛字紙也要拾起來讀個明白。青年時期的塞萬提斯是個愛祖國、愛自由的熱血青年。1571年,土耳其艦隊入侵地中海地區,西班牙與威尼斯共和國組成聯合艦隊進行抵抗,塞萬提斯毅然參加在意大利的戰斗,并屢立戰功。
在歷史上有名的勒頒多海戰中,塞萬提斯帶兵上陣,身負重傷仍堅持戰斗。回國途中,他被土耳其海盜俘虜,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他不甘心忍受奴役,先后三次組織難胞逃回祖國,但都不幸失敗。1580年,他被親友贖回祖國。在祖國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
1587年,塞萬提斯總算謀得一個征稅員的職位,但因他秉公辦事,強征教堂的麥子來抵償貧苦百姓應繳納的賦稅,被教會驅逐出境。隨后,官府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投入獄中。嚴酷的現實和不幸的遭遇,使塞萬提斯看到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災難,他決心用他的筆來揭露西班牙社會的罪惡。在他創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訶德》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和歐洲最杰出的作品。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叫拉·曼卻,是一個鄉坤,原名阿倫索·吉哈達。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游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又物色了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后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把客店當作城堡,讓老板娘給他舉行授封儀式。一路上,他單槍匹馬地蠻干,結果身受重傷,被鄉親們抬回家來。
第二次,他說服鄰村一個名叫桑丘的農夫做他的侍從,一同去游俠,答應人家一旦勝利便可任命為總督。主仆兩個偷偷地上了路,堂吉訶德還是按他腦子里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直到人們把他裝進籠子送回家來,才結束了他的第二次游俠。
一個月后,堂吉訶德與桑丘約好去薩拉戈薩參加比武,他們碰到了各種奇遇,曾被公爵夫婦請到城堡做客。堂吉訶德的鄰居參孫,為了騙他回家,假裝成“白月騎士”與他比武,堂吉訶德失敗,不得不聽從對方的發落而回家。他到家后即臥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塞萬提斯說他創作《堂吉訶德》的目的是要消除騎士小說在社會上,在群眾之間的聲望和影響。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道德是西歐封建社會的一種產物。騎士的任務是“忠君、護教、行俠”,他們要求“文雅知禮”、不僅要忠實地為主人服務,還要效忠和保護女主人。為“心愛的貴婦人”去冒險和獲得成功,是騎士最大的幸福。
騎士文學即表現騎士“忠君護弱”的冒險生活,為博得貴婦人的厚愛所表現的忠貞和武俠精神。騎士主人公都是理想化的人,俠義而崇高。故事虛構、驚險離奇,充滿魔法,挑戰、創傷、以及荒誕不經的情節。騎士文學與時代精神相差太遠,在文壇和讀者中影響極壞。塞萬提斯為了打擊和諷刺騎士文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利用騎士小說的形式,借題發揮,成功地塑造出堂吉訶德的形象,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道德漫畫化。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2)
康熙甲寅五年,陜西提督王輔臣在平涼起兵反叛。叛亂被平息后,王輔臣重新投降了朝廷。不過,王輔臣知道,這一次,康熙皇帝不會饒了他。于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
先找了一個莫須有的事由,與媳婦干了一仗,并高調宣布休了她。等老丈人來,王輔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邊,叮囑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趕緊領著女兒遠走高飛。
拿出手中的所有銀子來,分成若干份。然后召集所有的將卒仆役,說,你們死心塌地地跟了我這么長時間,槍林彈雨,風霜雨露,辛苦了,這些銀子,你們各自領一份,趕緊逃命去。但,無論去哪里,千萬不要說從前跟過我。
他看到一個盛魚的銀碗。想,給誰呢?正好看到一個送茶的童子。問,娶妻了嗎。童子搖頭。王輔臣取銀碗送與童子,說,回去賣了,娶媳婦去吧,不要再回來了。
這樣,王輔臣的手下僅余數人,召來,與之共飲,一直喝到深夜,喝著喝著,王輔臣哭了。他說,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與其死在劊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嚴地自殺。但是,我想過了,無論用刀自剄,上吊自殺,還是喝藥而死,都會留下自殺的痕跡。這樣,就會連累到你們,以及本省的經略大人以及督撫大人。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他想要說什么。
王輔臣說,我想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爛醉之后,綁上我的手足,用紙蓋在我的臉上,然后,含涼水在嘴里,以水噴面,即刻便死。這種死法,看起來,像得病暴死一樣。這樣,你們去報官,就不會連累你們了。
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呢?
話說有一個叫蔡三的老頭,患重病,將死。但茍延殘喘,就是不咽氣。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個人的名字。誰呢?欠他錢的一個人。這個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殘的殘,病的病,真正是一貧如洗。他怕這個人還不了他的錢。
欠錢的人聽說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當著他全家的面,說,蔡叔,欠你的賬,我記著呢,等有錢了,一定還你。
蔡三當面說不急不急,但心里總是放不下。有時候,病得昏昏迷迷,嘴里還是不斷念叨著這件事。
欠錢的人急了,磕頭下跪,四處籌借,總算把錢湊夠了。他趕緊跑去還給了蔡三。蔡三雖病態懨懨的,表現出一臉的不高興,嘮叨說,難道我還在乎你這些個錢。等著欠錢的人走了,蔡三示意兒子把錢藏在米柜里。
然后,一抿嘴,死了。
王輔臣是清朝一代名將,驍勇善戰,卻也反反復復,起起落落,爭議頗多。但是,他赴死之前所做的這一切,讓人看到了他心底的仁義與良善。蔡三呢,是老家附近的一個人,活一輩子,心胸不過芝麻粒大小,到死,也沒做出件蕩氣回腸的漂亮事。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3)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4)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5)
西漢時,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派漢朝叛使、被單于封為丁靈王的衛律前來誘降。衛律說:"蘇先生,我從前背叛漢朝歸降匈奴,受到單于大恩,封我為丁靈王,擁有數萬奴隸,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樣富貴,若白白地流血犧牲,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怒斥道:"衛律,你身為漢民,不顧恩義,叛國投敵,你雖然能得逞于一時,最終卻逃脫不了天地良心的審判。"
衛律見蘇武不屈服,只得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很有氣節,十分欽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里,不給飲食,蘇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氈毛充饑。后來單于又將蘇武移到北海荒無人煙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蘇聯境內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蘇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對他的食物供應,他只得覓野鼠掘草根充饑。在這荒漠上,除了叢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風雪,終年見不到一個人影。蘇武抱著代表漢廷的旄節牧羊,無論坐臥行走都拿著漢節。歲月一天天流逝,節桿上綴的三重旄牛尾都落盡了。
十九年過去了,蘇武歷盡艱辛,終于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出使還是壯年,及至歸國,頭發胡須全白了。歲月改變了他的容顏,卻改變不了他忠于祖國的赤子之心。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6)
蘇東坡才華出眾,加上長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一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蘇東坡游覽西湖時,忽然著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一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說,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一直無緣相見,現已嫁為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一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為此,他寫下一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一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一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日,黃州官員設宴為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在李琪所服務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看到時機成熟,李琪便捧著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蘇東坡大笑,接著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書畢,在座賓客無不擊節贊嘆,李琪也了卻多年心愿,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時,他的鄰居溫氏有個女兒叫溫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時,16歲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溫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說:“嫁人只嫁蘇東坡!”于是,每天晚上,溫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愣是翻過高墻,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一個晚上,窗外的溫超超被蘇東坡發現了,慌亂之中,溫超超馬上就__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溫家,問其緣故。溫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溫父,要給溫超超找到一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云,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惠州時,溫超超已經抑郁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里,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當時,皇宮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一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為力。北宋元豐年間,“烏臺詩案”案發,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為此悶悶不樂。后來,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年宋仁宗“吾為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為蘇東坡說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為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一個體現。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一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現,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后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為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7)
讓世人欽佩的是甘地身為總統,卻從不庇護孩子,讓孩子享有特權。二戰開始后,他把兒子全都送上了戰場,并告誡說:“拿出良心來,為美國而戰!”
甘地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不僅治國有略,而且教子有方。他的四個兒子在二戰中浴血戰火,連立戰功,之后又都躋身美國政壇。
“對兒子,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甘地的這句話曾在美國人心中產生過不小的震撼,這也是他一貫遵循的教子原則。
甘地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甚至認為孩子在思想上也應該是獨立的。當二戰正愈加激烈時,兒子問他該怎么辦。他說:“要我告訴你該怎么做,那你應該首先認清我是一個怎樣的父親。你們的事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從不干預。”
甘地還竭力反對孩子依賴父母過寄生的生活。他從不給兒子任何資助,讓他們憑著自己的能力去開辟事業,賺他們該賺的錢。但在錢財的支配上,他絕不讓孩子放任自流。兒子在一次旅行中買了匹好馬,卻沒有了回程的路費,便打電話要求父親幫助。他回答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能賣掉馬,買票回家。從此他懂得了不能無計劃用錢的道理。
著名歷史名人故事(精選篇8)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公元1451一1506年),是熱亞那人,他自幼喜歡讀書,更喜歡航海。
他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他想象中的地球比實際的要小。他認為,從歐洲的大西洋沿岸航行一直向西,不久就能到達亞洲。后來,他的遠航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資助。
公元1492年,按著他的航海計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啟程,橫渡茫茫無際的大西洋。哥倫布一行,在海上歷盡艱險,終干到達了古巴、海地。他以為自己到了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
哥倫布的船隊由三艘不大的航船組成,航行的目的地主要是印度、中國等地。為此,他還隨身帶著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汗的信。其實,當時中國早已建立明朝了,這時西歐人還以為中國是元朝,君主是馬可·波羅所說的大汗。
哥倫布率船隊在海上航行了兩個多月后的一個晚上,他們在船上突然發現遠處有亮光在閃動。原來他們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小島嶼。島上人熱情而又奇怪地接待了他們。以后,哥倫布又三次航海,曾到過中飛南美洲一些沿海地帶。他的船隊沿地球轉了一圈又回到原出發地,他的成就轟動一時。不僅用事實證明了地球是圓的,而且還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事跡成為歷史上的壯舉,對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起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但是,在當時的上層社會,忌妒者大有人在。他們干方百計抹煞哥倫布的偉大創舉。
一次,在西斑牙的一個宴會上,一些達官貴人攻擊哥倫布。他們以挑釁的口氣說:“哥倫布先生,你航海發現新大陸,這沒什么了不起的,在我們看來,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任何一個人,繞著地球轉,都會發現這個事實的,即使是個呆子,也會看見這么一大塊土地的。”這個人說完,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隨著哄笑起來。
哥倫布從容地反問一句:“諸位都以為那是一件平常的事嗎?”
那些人厚著臉皮說:“不錯!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了。”
說話時,哥倫布發現餐桌上的盤子里還有一只雞蛋,他靈機一動,接過話頭說:“那好吧。你們看,這里有只雞蛋,我們不妨做個試臉。先生們,你們當中誰能把這個雞蛋豎立起來?”
這些達官貴人先是一愣,接著,都搶先去試,但誰也沒能把雞蛋豎立起來,口里還叫嚷著:“這是不可能的事!”
哥倫布一聲不響,當即拿起雞蛋,輕輕地在桌上一磕,磕破了一點雞蛋尖頭的外殼硬皮,雞蛋便牢牢地豎立在桌上了。他以一種藐視的口氣說:“諸位辦不到的事,我不是又辦到了嗎!”
這些愚腐的達官貴人哪肯服輸,大聲嚷道:“用你這種辦法都能把雞蛋豎立起來,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
哥倫布絲毫不示弱,他用力說道:“是的,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可是,剛才你們卻誰也沒想到。”他站起身,嚴肅地說:“即使是最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關鍵就在于創先。”說完,憤憤離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