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
《少年黃大年》真實還原“地質夢”在少年黃大年心中的孕育過程,生動講述了少年黃大年在條件艱苦、科技落后的時代背景下,依靠理想信念和刻苦努力,最終走出大山,踏上大學求學、追求理想之路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
世界上會有誰放棄的優越生活條件,回到自己的祖國,改進國家的科學技術,他就是吉林大學的教授:黃大年教授。他是著名的地理學家,他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祖國,帶領團隊突破重重困難創造了許多奇跡。可惜他在1月8日悄悄地離開了人世,享年58歲。
他有著濃濃的愛國之情。他曾經在畢業留言中寫到:振新中華,乃吾輩之責。為了給祖國作更多的貢獻,他還恨不得24小時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天天只吃烤玉米,甚至躺在病床上他都忘不了工作。還有誰能像他一樣放棄優越生活條件,就為了自己的祖國。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對祖國的赤膽忠心,鞠躬盡瘁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也要像他一樣胸懷廣闊,報著遠大的志向,好好學習長大后建設祖國,讓祖國更加強大,人民更加幸福。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2
有多少人可以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窮苦地方艱苦奮斗?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艱難,恨不得一天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連煮飯都覺得浪費時間?他,就是吉林大學教授,一位以生命來教導學生的戰士:黃大年。
黃大年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專家,,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著一腔愛國熱血,毅然回到祖國。擔任母校吉林大學地球探測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工作上與時間賽跑,一刻也不停歇,帶領團隊攻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突破,為國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的奇跡。而然就是這樣一個偉人,卻得了癌癥,但這也沒有阻擋他工作的腳步。1月8日 ,黃大年因病去世。
這件事情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國外優越的條件下,還能想著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有多少人能做到?而黃大年同志,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來祖國做出偉大貢獻,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他帶病堅持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冬天冒著嚴寒送快遞的快遞員、堅持守在邊境一線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是像黃大年同志一樣,奉獻自己,方便別人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做一個不畏艱苦,勤奮好學,熱愛祖國的新時代好學生。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3
近日我深刻學習了黃大年同志的事跡,對我觸動很大,深深的影響我。也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那根弦。“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每當想起自己站在黨旗下莊嚴的宣誓時,心里還是無比的激動。時光如水,自己已經是有7年黨齡的黨員,想想當初的自己畢業,從大學畢業就當了名大學生村官,在村委會工作時,自己積極入黨,參加黨組織活動,最后的入了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如今在社區工作, 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幾年過去了,感觸最深的就是當年入黨時的情景和作為黨組織成員的變化。掛進社區的牌子越來越多,管的事來越多,社區工作滲透到社區居民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科室越來越多,社區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居民得到的幫助也越來越多。作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時刻已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忘自己當初入黨的`誓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及時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參加黨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思想上態度端正,在工作上作風踏實。從進入社區工作那天起,就告戒自己要顧全大局,服從領導安排,虛心向其他社區干部學習,踏踏實實干事,把工作擺在第一位,遇到困難、挫折要敢于面對。
我主要負責綜合治理工作,工作范圍包括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全力協助社區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完成國家公共假日的安全保衛工作,轄區治安情況平穩以及重大會議安保工作,現階段主要工作就是網格工作。網格工作中網格員每天按時巡邏及時發現問題,將問題和居民反映的矛盾進行化解和上報,及時填寫工作日志,將信息錄入網格系統,并在領導的指導下進行矛盾化解,解決問題,如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報社區領導及相關部門處理。重點會議期間每天上報社區平安情況。確保轄區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不發生各類影響安全問題的事件,確保會議順利進行。
在工作中每天解決網格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10多件,包括:在巡查中發現,居民家中太陽能跑水,工作人員上報,我就要及時查找戶主信息,聯系戶主將水關掉;小區內設施損壞,我也要聯系物業及時修理;小區內井蓋丟失,出現安全隱患,我就更要及時記錄信息,查清是(污水井蓋、供電井蓋,雨水井蓋、廣電井蓋、消防井蓋、通信井蓋),聯系相關部門處理,以免發生更嚴重的人員傷亡情況發生,解決問題,消除隱患。
除了綜治工作還負責民調工作,石橋東區居民反映,對門經常拉他家電閘,至家中冰箱內物品都壞了,久而久之,兩家發生矛盾,找到我們希望調解。我就聯系對門了解情況,一了解才知道,原來他經常回老家,就把家里電閘拉下,因為兩家人電表都在一個電表箱內,每次都拉錯閘,直到我們找到他他才知道自己是拉了鄰居家的電閘,并表示下次一定注意,并道了歉,倆家人的矛盾也及時化解了。
作為一名黨員,在過去的七年工作中,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了提高自己處事的能力,保質保量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更好的為居民服務,在平時特別注意向經驗豐富的干部學習。現在與剛走上這個崗位時相比,我在處理事情上成熟了不少,對一些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處理問題時心中也有一套思路。同時,在工作量大、繁瑣事情多的情況下,能根據輕重緩急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以積極、端正的態度,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按時完成,不斷總結工作得失,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做好本職工作,充當領導助手。
時間在變,初心不變,銘記誓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熱度不減,用誓言引領自己。我將不斷學習,通過這些學習,以便適應工作,在工作中發揮自己更大的潛能。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社區工作人員,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為石橋社區的建設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4
“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黃大年精神的豐富內涵,激勵全體中華兒女,高揚愛國主義精神旗幟,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無論身在何處,黃大年同志始終心系祖國,秉持科技報國理想。“國家在召喚我們,我應該回去!”在他心里,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變的信條,祖國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務國家就是最好歸宿。心有大我,就不會囿于小我;胸懷至誠,就會選擇奉獻擔當。正因為這樣,黃大年才會毅然放棄國外的高薪豪宅回到祖國,為了科研創新沒日沒夜地埋頭苦干,為了國家的事業奉獻聰明才智,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對祖國的大愛,是黃大年心中最熾熱、最真摯的情感力量,更是他最質樸、最深沉的行動表達。一個人應該怎樣愛國、如何報國,黃大年為我們樹立了價值標桿和光輝榜樣。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愛國情懷,就要像他那樣熱愛祖國、胸懷大局,讓小我融入大我,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以崇高的追求超越小我,實現人生更大價值,才能做一個“大寫”的人。黃大年選擇回國、選擇辛勞,是因為他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更高追求,深信“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心有大我是一種格局、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信念。“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就能匯聚每一個人的奮斗力量,為實現個體夢想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實現共同夢想開創更加光明的前景。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愛國情懷,就要像他那樣腳踏實地、苦干實干,用實際行動詮釋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在黃大年的辦公室墻上,有一張巨大的日程表,標注著天南地北的軌跡,密密麻麻——這是奮斗者的生命足跡。短短幾年時間里,黃大年帶領科研團隊奮力拼搏、毫不懈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的領域5年的成績超過了過去50年。這個“像太陽一樣的人”,燃燒了自己,用生命踐行了“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一心報國的人是真實存在的,只做不說的夢想是會發光的”。愛國貴在行動,報國就要實干,只有在火熱的實踐中彰顯愛國之情、詮釋報國之志,才能書寫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的絢麗篇章。
夢想之路從無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復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再到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艱巨工作,都要求我們不能松勁,而要迎難而上、發憤努力。“國家者,我們的國家”,每一個人都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合力解決發展難題,共同推動社會進步,我們的國家就會越來越美好,圓夢的腳步就會越來越堅實。
“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不久前,一首《我愛你,中國》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文藝演出中,觸動著人們的心懷。這首歌,也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曲。古往今來,愛國始終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激蕩在振興中華的奮斗路上。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汲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奮發進取,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向祖國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5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有句名言:“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于祖國的土壤里。黃大年這樣說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祖國需要的時候黃大年聽到了祖國對他的召喚。黃大年回來了,就這樣懷著一顆赤子的愛國之心毅然決然回到了祖國。七年里他兢兢業業、只爭朝夕、刻苦鉆研,帶領科研團隊勇于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活著,工作著,人是快樂的。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誓言。實現了人生中的一次大我的轉變。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說過:“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摒棄小我心存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始終從大局著眼,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多為國發光,不與民爭利。學習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學習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國的脊梁。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體會10
在戰略科學家黃大年身上,他用58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什么是奉獻,回答了什么叫擔當,以高超的學術、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留下一座彌足珍貴的精神富礦。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國家在召喚,我應該回去!”黃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時,毅然放棄優裕生活和優越工作回國效力,把全部精力獻給國家深探事業。在黃大年的人生詞典中,沒有“計較”“得失”等字眼,只有奮斗與奉獻。為了趕超世界一流,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出差常訂夜航班機,只為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數職、手握資金上億的項目,卻從不考慮個人私利;面對榮譽頭銜,他總是推辭——“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即便被人議論“不食人間煙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犧牲者。”黃大年用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實際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了科研事業。
學海無涯,人不能窮盡所有問題,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斷抵達更高境界。指出,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黃大年,回國后勇挑重擔,帶領團隊義無反顧投身科技創新的競技賽場。從白手起家、填補空白,到趕超先進、跨越極限,黃大年始終憑著一股子創新精神攻堅克難,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創造了非凡業績。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終堅守正道、專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績效不留面子;用資金,他只認項目不認關系。黃大年的創新歷程啟示人們,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堅守、“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著,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事業。
黃大年曾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始終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樹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幫助每一名學生設計成長路徑,為他們修改每一篇論文;他愛生如子、傾注關愛,熱心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關心學生們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識才、甘為人梯,為國家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在學生眼中,黃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黃大年深情詮釋了師者本色、學者風范,在人們心中刻下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連日來,黃大年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共鳴,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與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為了什么、圖個什么?古往今來,無數像黃大年這樣的國之脊梁用生命書寫答案,在歷史的天空上,構成無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著今天的人們崇德向善,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創造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無悔人生。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6
黃大年,一個平凡的科學家、只是萬千黨員中的普通一員,但為什么他就做到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這八個字呢?我認為,他的身上體現出了我們缺乏的也是正在喪失的一種精神,執著的信念和時不我怠的使命感。改革開放使我們變得強大。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的社會中,各種娛樂的發展的確豐富了國人的業余生活,可是這些是不重要的。
如果說一九七八年以前的中國是被濃云籠罩的話,那么改革開放就是一根穿云而出的金線,不僅為黑暗的時代帶來了光明,也為迷茫的社會帶來了奮斗的目標與希望。改革開放,由地方推至全國,由經濟推至政治,由城市推至農村,使國家變得強大富強。改革,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由空談到實踐,由個人到集體,實現了質的飛躍。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改革開放正是那場知時節的好雨,給久旱的中國大地帶來甘霖。
至誠報國可以融入到任何崗位。黃大年教授用他自己的行為,向價值觀、世界觀模糊不清,缺乏人生信仰的部分年輕人,回答了什么是竭盡全力、鞠躬盡瘁、不計得失的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這是生動的一課、更是震撼的一課,縱使生命有限,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無限的,我們大學生,或許不是技術領域的佼佼者,不是運籌帷幄的政治家,但只要我們立足崗位、恪守本職、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在我們的團結和堅持下,一定能為實現強國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革開放,讓我們守望相助,讓我們朝著既定目標共同努力吧。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7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是最大的使命擔當,也是最高的榮譽褒獎。
被人們稱為“拼命黃郎”的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曾經說過:“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猶存。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首矢志創新的奮斗之歌,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豐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才能大踏步追趕科技潮流、搶占時代先機。黃大年無時無刻不想著趕超前沿、不想著超越極限,他帶領科技團隊參照國際最高水平、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在地球探測科學領域奮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無限風光在險峰”,只要堅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創新創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主動。
科技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如果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黃大年正是懷著這樣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他用創新實踐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有付出才有回報,敢拼搏方能立潮頭。黃大年把對祖國的摯愛、對科研的執著,濃縮在自己的人生書寫之中,激勵著人們繼續求索、接力奮斗。
科技競爭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黃大年靠什么讓我國深探項目從遠遠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這與他的求實作風和科學方法密不可分。他運用系統思維安排科研攻關,既注重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機制保障,既突出重點項目攻堅,又兼顧配套技術支持,形成了系統整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業面,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學反應”“裂變反應”;他采取開放態度開展學術科研,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黃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為怎么創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積累了寶貴經驗。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黃大年志在創新、奮斗不息,實現了自己“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理想抱負。創新永無止境,精神薪火相傳。黃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創新追求書寫有價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夢想。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8
今天,我校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電影《黃大年》,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黃大年同志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確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黃大年同志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貢獻力量。8年間,他只爭朝夕、刻苦鉆研,帶領科研團隊勇于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斗至生命最后一息。
很多人評價他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么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中國要建設科技強國”,這不是一句口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離不開一大批像黃大年那樣的“科研瘋子”,離不開他們身上的“拼命勁”。黃大年教授永遠離開了,但是他的精神像一盞明燈,點亮了信仰之光。
“在黃老師身上,我深深感到了榜樣的力量。”我要將所學所感分享給身邊人,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篇9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這首歌響起,電影《黃大年》接近了尾聲,我的眼睛濕潤了。
“夢想把地球變透明!”黃大年的夢想叩開了地球之門,他將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將個人的夢想融入中國夢中。
“走多遠算多遠,倒下了就地掩埋!”黃大年這個“科研瘋子”、“拼命黃郎”,把生命的每一秒活成到倒計時,把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用7年時間,做了外國人30年的工作,讓我國的深地探測迅速比肩世界最高水平!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從錢學森、華羅庚、李四光等老一輩“海歸”毅然回到祖國懷抱,到今天的“海歸”黃大年,赤心報家國,鐵肩擔道義,以個人智慧和能量推動中國巨輪向前發展。以黃大年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舍棄名利,心有大我,以夢想鑄國,以一顆赤子之心,矢志不渝精忠報國,奏響中國夢之歌。用精神之筆,繪制一幅璀璨、錦繡的中國的藍圖,讓中華民族雄立世界之林。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回家不需要理由,因為國家需要。繁華落盡,葉的經脈才得凸顯,名利淡泊,人的情操才以致遠。這就是中國的科學家,就是中國科學家的精神!
作為當代青年,生于盛世,風華正茂,理應學習黃大年們“胸含大志,篤行于微”的精神,弘揚中國科學家“心有大我”的情操,恪盡職守,無懼困難、無畏拼搏,做好每一件事情。以身許黨,以身許國,承擔起振興中華的責任。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夢想而奮斗。每當看見無人機翱翔在蔚藍的天空,每當看見航母穿行于波濤洶涌的大海,我的心情澎湃,熱血沸騰,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期盼,這是中國科學家汗水、熱血鑄造的輝煌,這是國家、民族的榮耀。今天,接力棒傳到了我們的手里,使命降臨到我們身上,我們應吹起理想的號角,雖才平位低,亦以“位卑未敢憂國”心態,以百倍的熱情,將涓涓細流投入這的民族復興大業洪流中,共同實現我們美麗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