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觀后感800字
在《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中作者用生動的筆法刻畫了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勤奮刻苦的優秀學生,以及孔昭綬、袁吉六等誨人不倦的好老師、優秀校領導等形象。那么你知道《恰同學少年》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恰同學少年觀后感800字,希望你喜歡。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800字篇1
暑假里,我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感觸很深。這部電視劇講述了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學習生活的事,劇中除著重刻畫了胸懷抱負的毛潤之外,還刻畫了他的同學和老師:忠厚老實的蔡和森,活潑可愛的楊開慧,愛慕虛榮的劉俊卿,陶家千金陶斯詠和她的好朋友向警予、趙家貞,以及和藹可親的孔昭綬教授,博學多才的楊老師,勤儉樸實的徐特立徐議長。整部電視劇表現出了在那個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年代,毛主席和他的同學們救國救民,團結合作,視國家興亡為己任的豪邁與熱情.更加強調了一個事實,一個國家要富強,一個民族要振興,務必透過教育這一渠道來塑造一顆堅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個完美的智慧.
劇中的毛澤東、蔡和森、肖子升、劉俊卿都是貧寒人家的子弟,一齊考進湖南一師,但卻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前三人為人類做出了貢獻;而后一個卻走上了賣師求榮的道路。是什么讓他們這樣天差地別是因為劉俊卿的父親把兒子讀書當做天下第一大事,只讓孩子關門讀書,自己累成什么樣也不讓孩子插手,結果孩子當著眾人的面把自己的父親說成是挑夫,父親在家吃糠餅,兒子在學校擺闊,最后父親死在兒子造成的罪過中。然而,我們此刻像劉俊卿的父親仍然大有人在。他們把孩子上學看做是天字號第一大事,還說:只要讀好書,什么都不用干。一切都滿足孩子,可孩子怎樣讀的書呢書沒讀好,其他什么又都不愿做。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讓孩子多干點活吧,在干活中,他能體諒到你們的難處,他能學會勤儉節約,他能變得更聰明,會更加用功的學習;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吧,這樣會讓孩子明白如何讀書,如何做人。
《恰同學少年》的播出讓還我體會到了很多很多,有一次,楊老師偶然看到了毛潤之的鞋子已經破舊不堪了,便給了幾個銅板讓他去買一雙新鞋,但是毛潤之買鞋時經過一家書店,發現一本自己感興趣的關于倫理學的書,于是就用手中的錢買了這本書。而此刻的我們,國家在一天天的強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沒有經歷過生活艱辛的我們或許早就把勤儉節約拋到九霄云外了。想想此刻的學生和他的差距該有多大呀,此刻大多數的孩子一從父母的手里接過錢就會奔向超市,網吧,游戲室,又有多少學生會把錢攢起來買書呢
的確,雖然《恰同學少年》僅僅是一部電視劇,但它帶給我的思考和啟迪卻值得我永遠回味。青年的毛澤東,經過時代風和雨的打擊歷練,完成了自己的鴻鵠之志,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而我們呢親愛的朋友,你準備好了嗎你準備好在人生的征程上一展風采了嗎你準備好迎接人生旅途中的艱辛和挑戰了嗎
這些天來,我天天都在看《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故事主要講述了毛澤東等一群風華正茂的青年學子在長沙第一師范里渴望知識,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最后那一集了。
一支潰敗的反動軍閥部隊想占領長沙城。嚇得老百姓們四處逃散。就在這時,以毛澤東為首的一支一二百人的學生軍將反動軍閥團團圍住,他們先用此起彼伏的吶喊聲來嚇住敵人,這樣敵人就以為他們有好幾千人,之后他們又把點著的鞭炮放在油桶里,來虛張聲勢。
敵人心虛了,便要求談判。毛澤東挺身而出,決定親自前往,但是大家都擔心毛澤東會出什么意外,議論紛紛,最后才決定由毛澤東、蕭子升和蔡和森他們三人喬裝改扮后,一齊去同敵人談判。
他們昂首挺胸大步走近反動軍隊。當毛澤東和副官握手時,副官懷疑毛澤東他們不是長沙城內的正規軍隊,所以心里很不服氣,握手時他就暗暗用力,想給毛澤東一個下馬威。毛澤東也毫不示弱,最后副官被毛澤東攥得齜牙咧嘴,只好松了手。
開始談判了!毛澤東說:“我給你們兩個選取:1、繳槍后退出長沙城,2、死!”反動隊長說:“能不能給我們留一些槍,回去我們也好交代。”毛澤東嚴肅地說:“不行,全部繳槍!”當反動軍隊準備交槍時,那個副官不服氣地說:“反正我不交!”毛澤東瞪著眼睛說:“那你就試試!”當我看到那里,我真對毛澤東的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品質欽佩不已。
但是就在反動軍隊已經交了兩個小隊時,被綁在第一師范的三堂會會主馬爺跑了出來,他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不要相信他們!他們只是一群手無寸鐵、手拿破燒火棍的學生軍?!狈磩雨犻L疑惑地說:“那怎樣有槍聲”馬爺說:“他們把鞭炮放在油桶里糊弄你們呢!”反動隊長冷笑著對毛澤東說:“戲演的可真不錯啊!”遠處的學生都呆呆地看著毛澤東他們,不知所措。這時我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緊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只見毛澤東神態坦然自若,慢慢地端起杯子,喝下一口水,一副滿不在乎的樣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郭亮帶著一小隊長沙城內的警察來幫忙學生軍,他們從遠處對準馬爺開了一槍,馬爺應聲倒下,嘴里還喃喃地說:“他們還…還真有…有槍啊!”
這下敵人被鎮住了,只好乖乖地繳槍投降了,這時我才長長地噓了一口氣,懸著的心最后落了地。看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我真為毛澤東機智勇敢的精神所折服。他在青年時期竟有這樣非凡的膽識與才能,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800字篇2
《恰同學少年》以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用青春偶像劇的手法,展現了二十實際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學子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友情、愛情故事,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么讀書,教師應該怎么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
每當《恰同學少年》播出的時候,周邊有電視機的餐館都有不少學生在觀看,每天放學從教學樓回宿舍的路上,都能聽到周圍的同學在談論這部電視劇。該劇清新脫俗,真實感人,體現社會各界對老一輩革命家和領袖人物的懷念,對大國崛起和民族復興的希望。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800字篇3
板倉先生在湖南第師范上的第節課——修身。課上他問毛澤東的志向是什么,說不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吾當上下而求索,所以并不是毛沒有立志而是不肯輕言。鴻鵠之志豈能輕言?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從此詩可以窺見毛的志向之遠大。
“鴻鵠也需要歲月磨練其志”這是板倉先生對毛澤東的評語。作為代文學大家,板倉楊昌濟先生可謂眼光獨到,眼便看穿毛澤東的鴻鵠之志。因此在師的五年,在校長孔照綬、老師板倉先生等磨練下,不斷求索為其以后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的第要務就是要立志。
個人應該志向高遠,才能有所作為。眾所周知,陳勝在年少給地主老財做短工時就曾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起起義大旗,從此揭開了不可世的大秦帝國覆滅的序幕。作為個大學生,我們肩負祖國復興的偉大使命,更應該志存高遠,誓要雪百年民族之恥,此乃吾輩之義務職責所在!
人無志,則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則沒有動力。孔子有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有了清晰的目標,就像有了條通向遠方的道路,明白腳下的每步該如何走。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典故,大家可謂耳熟能詳。正是這個偉大的信念支持著周恩來,不管是風里雨里,亦或是槍林彈雨,他都無比的淡定、堅強、勇敢。他不僅參與締造了新中國,在建國伊始百廢待興,萬事親力親為,為新中國日后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才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幕。老百姓用最最純樸的方式表達著對總理的擁戶與愛戴。周總理不愧我們大學生的榜樣,永遠是我們大學生、民族的不朽的豐碑。
志存高遠則心自純潔。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實——居里夫人
對科學之夢的追求造就了居里夫人。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稱為“鐳的母親”,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讓世人最為敬仰的并不是因為她發現了鐳和釙、兩度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她高尚的情操。她認為鐳和釙是屬于全人類的,所以在發現這兩種放射元素之后,毅然向全世界公布了它們的提取方法……
志比鴻鵠,求索成功,石破天驚!
在湖南第師范的五年,毛澤東邊求學邊求索,并堅信求學就是求索。他憂國憂民、志向高遠,以雪百年中華之恥、救天下蒼生為己任。求學孜孜以不倦,曾寫下“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底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的詩句。前兩句表示要甘于寂靜,專心學習,修學儲能;后兩句認為青蛙是萬蟲之王,流露出“萬重江山我為主”的宏偉志向,表現了想主宰國家命運的遠大抱負。這就毛澤東,從個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到主宰國家命運、影響了整整整個世紀的驚人蛻變,簡直就是石破天驚!
數風流人物,還 看今朝!今朝看誰,就是吾輩!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800字篇4
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不僅僅因為劇情的跌宕曲折,更因為一代革命家少年時代的豪情壯志。他們憂國憂民的高度社會職責感使人欽佩,他們敢作敢為的膽量讓人贊嘆,他們勇于破舊立新的的精神令人折服。
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個性構成的重要時期。少年時的志趣思想,往往預示著一個人一生的前進方向。而電視劇中所描述的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給了我們大學生無限啟示,告訴我們就應心懷祖國、志向遠大,先完善自身繼而立足世間。
偉人的少年時代以天下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談論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雖然因“過于張揚”而被老師批評,但他心懷祖國和改變舊中國現狀的偉大理想得到了教師們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學的欽佩。偉人的少年時代樂觀而不畏寒苦,假期無處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變他的達觀,攜友一同讀書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以前所說,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這種樂觀的精神讓我深受啟發。毛澤東的魅力不僅僅如此,因為他光明磊落的為人、沉著縝密的思維和獨特的領導才能,團結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貧腐的舊中國的青年。在少年時代,他們游走于工廠鄉村,成為當地先進思想的宣傳兵;成年以后,他們更是各顯所長,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們的理想與抱負,他們的氣魄與膽量,他們的志趣與胸懷,無一不令人深深為之折服。
反觀自身,恐怕許多人有愧于心。生活在改革開放、物資豐富的新社會,我們物質上充裕,卻難免精神上的貧乏。衣食不缺的我們無須為明天的生活發愁,卻反而常常失去理想,更缺乏社會職責感。在大學甚至是中學,虛榮攀比的現象屢見不鮮;因為失去奮斗的目標與動力而沉溺于網絡的人也比比皆是;怠于努力而寄未來的期望于歪門邪道者也大有所在。雖然生活中少有如劇中劉俊卿之輩,但劉俊卿卻是當代大學生精神弊病的集中和寫照。在劇中,他的所作所為讓人厭惡,生活中,他所代表的思想問題卻不得不讓人警示。
但與其說這部電視劇為我們敲響警鐘,不如說它向我們提出了要求。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边@句話的確是不可爭辯的真理,也是這部劇集的最好見證!正是因為有了湖南一師的那群優秀少年,才有了之后的富強中國!我們大學生應從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在當今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成為革命家,但放眼天下,我們依然應當有用于國家與社會;遠觀未來,我們更有屬于我們的時代任務,即使對于個人,我們也應不斷自我完善,立志樹節,選取正確的人生道路。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800字篇5
《恰同學少年》并不是一本過分深奧的書,但想要讀懂他卻不是易事。因為他包含著一個偉人的平凡生活,闡釋著少年毛澤東的精神、思想和最本真的生活。
記得修身教師楊昌濟看著毛澤東將一本幾十萬字的厚厚的書用一個星期謄寫下的愛才惜才和驚異的眼神,毛澤東爽然一笑,這個青年黝黑的面頰上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沒有絲毫的疲倦與懈怠。當時,這個平凡的鏡頭深深地觸動著我,我能一個星期熬夜抄一本手稿嗎?我能為了買一本書連買布鞋的錢財都花費了嗎?我能到深夜借著值班室的燈光讀倫理學嗎?我很難做到。
楊昌濟也是一個值得我緬懷、值得我寫一寫的人物。他西裝革履,給我一個資產階級留學生的印象,其實不然。學貫中西的楊昌濟對少年潤之喜愛有加,師生二人都名垂青史。還記得楊昌濟在肅穆的清晨在家小院里,天氣煞冷,用一桶清涼徹骨的冰水澆灌置身!晨誦時發人深省的精彩語句至今在耳畔回響!他諄諄教誨毛澤東到深夜還不知疲倦!我讀懂了一個真正的學者要具備的四個詞:堅忍,胸懷,勤奮,平靜。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心中不禁也慷慨激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