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大學生觀后感作文
《死亡詩社》被很多人定位為“自由思想”的浪漫詩篇,但是基廷如此的開場并不是在讓大家洞悉自由思考的奧秘,而是首先讓我們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是青春,如果對待青春?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死亡詩社大學生觀后感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死亡詩社大學生觀后感作文【篇1】
《死亡詩社》是一部外國勵志電影,它簡直是我從出生以來看過的最感人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的是基丁老師教導他的學生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的故事。一些學生們偷偷違反校規辦了“死亡詩社”,每天晚上跑出校門交流詩作,最后被一個叫“卡梅倫”的叛徒告密,詩社里的半數學生被開除,深受學生愛戴的基丁老師也被牽連,一起被開除。看到影片末尾基丁老師離開學校,跟同學們告別的時候,我的眼淚如決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來,太感動了。
真正的愛是什么?是無窮無盡的寵愛?是給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還是為他規劃一個錦繡前程?不,不,都不是!是給與他自己選擇的自由!
父母生下孩子,撫養他是父母的義務,教導他是父母的職責。但如果像電影中尼爾父親和那些校規那樣處處約束孩子,那就不是教育,那與綁架無異。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都不能隨意操控別人。愛是無邊的,但愛的方式跟愛同樣的重要。電影中尼爾父親和學校那樣嚴苛的管束,名義上是對學生的愛護,希望他們不走歪路,而實質上卻適得其反。
影片最讓我感動和羨慕的是基丁老師,他總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啊!而影片的最后,那么優秀的好老師卻被學校無情的開除了,太可悲了。故事雖然是發生在很多年前的國外,卻很值得現在的我們好好反思。
死亡詩社大學生觀后感作文【篇2】
最初以為<死亡詩社>是一部關于詩·詩人的電影,看完后才發覺與詩無關。
這是一部關于青春、自由、生命的三維命題。一群十七八歲的高中生,為了追求他們的獨立思想,為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一個自殺,一個被開除,其余的放下自我堅守的陣地。
<死亡詩社>反映了兩個截然不一樣的世界,一個是象征著束縛和壓抑的現實世界,“傳統,榮譽,紀律,優越”被作為校訓長期鉗制著學生的思想,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學生私下的反叛“承諾,恐怖,頹廢,排泄”,一個體現了自由的夢想世界,那么,作為這兩個世界聯系點的基丁教師,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翱翔的勇氣和向往翱翔。但對傳統與紀律的顛覆并不是這部影片所要宣揚的主旨,影片以尼爾自殺,基廷被革職,死亡詩社消解于秩序之中而告終.這說明基廷向傳統教育制度挑戰的行為是秩序所不答應的,甚至是不能容忍的。基丁最終被開除的命運似乎也折射出那些對于敢于挑戰傳統教育模式的人,應對于現實世界的一種無奈。盜火者給人們光明,而自我卻只能永遠背負著惡名,默默舔犢著自我的傷口。他被傳統打敗,卻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
該片固然拍攝于1989年,但在今日看來仍然對于教育工作者們有著現實的教育意義。它揭示了各國教育的一個共同弊端:過分注重應試結果,和對既成刻板的教育體制的固守。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學校在一個實利主義的社會風氣里需不需要重新呼喚教育的人文關懷?教師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是做一個體制內的灌輸者,還是做一個導引青春航程的船長?這些題目都能夠在影片中找到答案。
相信所有觀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都很喜歡這個基丁教師,由于他的教育聰明;由于他對學生的理解和欣賞;由于他的敢于反傳統勇于創新。我想這一切都源于他對教育的熱愛。
一名教師并非意味著必須偉大。偉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賦,這是無法傳授的。然而偉大的教師必須是優秀的教師。教學是個人行為,是與教育工作者承擔的義務和職責相一致的現實行為。
我們經常把熱愛孩子、熱愛教育事業掛在嘴邊,但真正像基丁教師那樣全身心地甚至是全靈魂地投進又有幾個?對待孩子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職責感,有沒有靜下心來往發現他們的完美和可愛?世事的繁瑣似乎已經讓我們忘了體驗完美,開釋完美。孩子體會不到我們的熱情,自我體會不到其中的成就和快慰。
生命是什么?也許我們每個人以往在心底問過自我的題目。有人說:生命是絢麗的詩,生命是跳動的音符,生命是跌宕起伏的戲劇,生命是對于這個世界的狂野的愛。生命的美在于對自由的向往與自身價值的體現。
固然我們都在過著并不如我們想象中那般完美的生活,固然在傳統的精致的教育體制下我們正逐漸麻痹,逐漸被生活的壓力腐蝕,我們也要避免讓自我成為不是自我,永遠不要讓自我變成一個冷漠的騙子,一個自欺欺人的叛徒!
死亡詩社大學生觀后感作文【篇3】
<死亡詩社>是威爾頓學校的一個組織,而威爾頓的榮譽畢業生,從倫敦回來執教的新教師約翰。基廷回校出任英文教師,也以往參加過"死亡詩社"這個組織。
基廷給同學們講說了詩社的秘密,在尼爾同學的倡導下,"死亡詩社"得以重建,查理,納克斯,米克,卡麥隆等同學熱烈的響應下,怯懦的托德也加入了進來,從此,"死亡詩社"的成員們在當年基廷聚會的地方和著優美的詩句,扭動起節奏強烈的非洲原始舞蹈釋放著青春生命的活力。
威爾頓學校發生著悄然的變化,麻煩和不幸在這悄然變化中也隨之而來,尼爾參加的<仲夏夜之夢>演出遭到父親極力的阻攔,納克斯暗戀上名花有主克麗絲姑娘……一切一切引起了校長的注意,由此有了令人不開心的結局。
在影片當中,我最反感的尼爾的父親在關涉尼爾的興趣。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有很多家長就是把自我的興趣愛好強加給自我的孩子,都不問孩子是否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都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孩子對某一方面有感興趣,家長不要去扼殺孩子的興趣,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多的孩子被成人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基廷教師最好的一點是他真正的去了解學生,傾聽學生,也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我。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部影片中,我很喜歡這兩句話:及時行樂;認不是受契約束縛的奴。
死亡詩社大學生觀后感作文【篇4】
《死亡詩社》是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勵志片,這部高評價,高口碑,高內涵的佳作除了得到業界的追捧和贊譽外,也把熱愛詩歌的種子深深的埋在了觀影人的心中,讓更多人喜歡上了詩歌,讓更多人奔赴了詩歌行業,真正是一部充滿教育意義和啟發意義的好作品。
其實說到底,那所謂的詩歌其實就是一種美好精神的化身,那是一種深藏在世人心中燃燒不息的自由之火,這種精神會讓人的精神得到解脫,會讓人的靈魂得到解放,會讓人的生命得到重生,所以它對人有致命的吸引力。
打破傳統,沖破教條,追求自由,擺脫束縛,發掘自我,發現本我,飽含激情,充滿熱愛,這就是所謂的死亡詩社,一個永遠向往自由的,一個永久追求自由的,一個永恒實現自由的團體。那么真正的《死亡詩社》到底是什么呢,看完電影后我們就會明白那是一個優秀老師想要傳遞給學生的優秀品質,那也是一群有志青年想要突破社會教條,想要打破死板教學的頑強反抗。
莊嚴肅穆、紀律嚴明、傳統壓抑的高中生活讓學生們苦不堪言,這種壓抑沉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變得越來越死板,越來越憂郁,越來越迷茫,可就在這時候,一個擁有自由靈魂的老師出現了,這讓身處深淵的學生們看到了光明。基延老師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教師,他一直在用獨特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激情和熱情,他也一直不厭其煩的鼓勵學生要找尋自己的聲音,要感受自由的靈魂,他甚至讓“死亡詩社”從新在學生之間活了起來,讓學生真正的明白了自由的真諦,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基延確實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或者說他才是一個真正的老師。
而那群活在“模仿、恐怖、頹廢、污穢”這四大信仰下的學生呢,面對基延先生所傳遞的自由,針對基延先生所描繪的激情,他們像身處沙漠中的仙人掌一樣,一直在瘋狂的汲取著這不可多得的甘霖,一直在拼命享受著這難以獲取的激情,著實是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和解脫。
這就是《死亡詩社》,一部充滿激情,充滿自由,充滿青春的詩篇,它值得我們吟誦,也值得我們謳歌。
死亡詩社大學生觀后感作文【篇5】
最近,內心似乎都不怎樣平靜。前幾天又重新看了一些關于南科大的消息,著實敬佩朱清時校長。說來也巧,重新翻了一次<世界因你不一樣>,李開復提到了一步名為<死亡詩社>的電影,當天英語教師又力推了一番。于是,靜下心來看看這部電影突然間在心中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看完,感覺還是蠻復雜的。
首先,說說我最喜歡的教師吧。我覺得他年輕時骨子里都是叛逆的。渴望自由,幽默,富有創新,能成為一位教師對能聽他上課的學生來說真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我記得一幕,his college asked him:“what you want them to be?”he answered:“free thinker”很簡單的回答,我覺得卻是回答出了教育的最終目標。試想,一個不具備獨立思考本事的人能稱得上是一個完整的人嗎?
說到這,我突然又想到自我所處的這么一個大環境。大家都學一樣的課,聽同一個教師上課,考一樣的試……這不是“文憑工廠”又是什么?那里我不想說太多,過段時光會好好總結一番。
john keating最終還是被解雇了。說真的,我覺得很遺憾。也讓我明白一點:一個人是無法戰勝一種體質或是一些個潛規則的,即便是它們早已迂腐至極。但從另一個方面想,john keating還是幸運的,他并沒有白白犧牲,他至少感化了一些人,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自我,讓他們明白自我究竟想怎樣去挑戰將來,雖然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算是劇中讓人感到最惋惜,悲傷的一幕吧),但我覺得至少他們提高了,至少像一個完整的人了。
對于現實,我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我不奢望自我有類似john keating的spirit leader來引導我(或許也存在,只是我還沒發現)。我所能做的,僅有自我努力改變自我,對自我負責。
寫到這,突然又想到南科大,在此期望她有個光明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