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觀后感700字
《頭腦特工隊》講述的是小女孩萊莉與她頭腦里的五種情緒:樂樂、憂憂、厭厭、怕怕、怒怒之間的奇妙故事。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頭腦特工隊觀后感700字,希望大家喜歡!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700字篇1
一本好書可以喚醒人性的共鳴,一部好電影同樣可以值得回味,包括動畫。
《頭腦特工隊》講述一個出生在明尼蘇達州平凡家庭中的可愛小女孩萊莉,她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腦海中保存著無數美好甜蜜的回憶。當然這些記憶還同幾個萊莉未曾謀面的伙伴息息相關,他們就是人類的五種主要情緒。其中樂樂作為團隊的領導,協同其他伙伴致力于為小主人營造更多美好的珍貴回憶。
人的大腦由各種情緒控制,友誼,愛情,家庭,淘氣,邏輯,幻想等是連接大腦總部的各個島嶼。一個個記憶球也成了電影膠卷,在人需要它的時候由管道輸送到控制室放映。而核心記憶毫無疑問就是啟動這一切的關鍵。多么奇妙的想象!
記憶伴隨我們的一生,當然,我們的大腦不可能記住所有,因此記憶球也會被定時清除。但最重要的記憶卻會長久存在,成為滋養生命的養料。如果失去這些,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喚醒走上錯路的人們。正是這些關于愛,關于友誼,關于毅力和精神的核心記憶球讓我們可以充滿希望地活著,可以迷途知返,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也是作為高等動物的一個標志。
或許,我們會老,當我們忘記曾經很多事情的時候,核心記憶卻依舊存在,試問,誰會忘記刻骨銘心的事呢?
用大家都喜歡的動畫告訴我們如何做才可以變得更好,這才證明了越簡單的東西往往蘊藏真知。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700字篇2
如果沒有看過皮克斯的《頭腦特工隊》,你或許并不明白我倆天馬行空的對話,其實,我們談論的正是這部動畫片,皮克斯的動畫!(不要問我皮克斯的動畫有什么強調的,想想《瓦力》,想想《飛屋歷險記》里那關于愛情的5分鐘,太溫馨太震撼了!
據稱,皮克斯在經歷了幾年的沉寂后,終于又來了一部誠意十足的回歸之作。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9,足夠說明這片子的品質。顧名思義,這部電影是一個講述腦袋瓜子的電影,最近幾年我們這里最流行的網絡用語,作為該作最簡潔的評價再合適不過——腦洞大開。是的,這真的是一部腦洞開很大的電影,一般來說“腦洞”這個詞是抽象的,在這個故事里,“腦洞”是具象的,不覺得太神奇了嗎。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Riley的小女孩跟著父母跨越大半個國家從明尼蘇達搬到了舊金山,面對著新環境的全面挑戰,然而這只是故事的背景頭腦特工隊觀后感500字頭腦特工隊觀后感500字。真正的故事存在于她的大腦內:在頭腦的“司令部”里住著五位情緒小人,他們一同操縱著Riley的行為,管理司令部外神奇的長期記憶、潛意識……一個有科學理論支撐,卻又完全虛構的世界。 這是一個徹徹底底原創的故事,不是擅長烹飪的老鼠,不是飛到南美的房子,不是末日的機器人之戀,這部電影基本上可以說坐上了想像的火箭,腦洞開得巨大而且更具野心。它潛入人體最神秘的器官,帶來了一套天馬行空卻又邏輯自洽的大腦理論。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腦海里居然有這么大的一個世界,有5個管理情緒的小分隊,有那些湮滅在記憶海洋里的.人和事……
快樂(Joy)、悲傷(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憤怒(Anger),這是女主角Riley腦內的五位情緒司令官,也是《頭腦特工隊》定義的五種基本情緒。 影片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叫Riley的小女孩,是一個在關愛下健康成長的明朗少女
她有溫馨美滿的家庭,可愛的朋友,有愛好,有值得為止付出努力的冰球隊……她大部分時候都是充滿快樂的小天使,偶爾的悲傷和憤怒都被及時的化解。這一切的一切都因為腦海里的5個情緒小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尤其是叫做joy的情緒小人,俏麗的短發,自帶光圈地上躥下跳,她用盡全身心去讓這個小女孩開心,快樂,做得不遺余力。我相信,在這個情緒小團隊中,joy是絕對的領導地位,這從riley開朗的性格中看出,快樂的情緒是絕對主導的地位?;鸨腶nger、別扭的disgust、冷靜的Fear,小團隊里最不和諧的音符就是sadness,這個胖乎乎的藍色小人,總是悄無聲息地出現,不由自主地去碰操作臺。只要她出現的一瞬間,小riley總會情緒低落、悲從中來,甚至是痛哭失聲。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700字篇3
兩天前,我觀看了《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
電影的主人公萊莉是一個11歲的女孩。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腦中有樂、憂、厭、怒、怕這五種情緒,分別代表著五個小人。這五個小人各司其職,但唯獨憂憂“無用”,沒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憂憂自已也想讓萊莉開心,但她自已很難保持正面情緒。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接納自已的負面情緒。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會充滿陽光,都能用笑容來解決問題。我們希望歡樂,抵觸悲傷。對那些消極情緒嗤之以鼻,但很多時候是“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
試問,有誰的成功不歷經坎坷?誰在人生之路上沒有哭過、怕過、怒過、厭過?哭過,我們深刻銘記教訓,同一道坎兒,不會再跌第二次;怕過,人心都有恐懼,它使我們未雨綢繆;怒過,那是一種發泄,同時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線的;厭過,世間百態,我們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個性的。
我們不可能一種情緒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懼、愛、惡;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缺一不可。為什么萊莉的核心記憶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單純的快樂呢?
因為她笑過,哭過,得到過,失去過。這情緒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真正該有的樣子。失去過,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貴,悲傷過才能了解快樂的真諦!
無論快樂與否,都不要拋棄。愿我們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樣多姿多彩!
教師點評: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從你飽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讀到了很多。很高興你能用如此冷靜成熟的心態去認識自我,很高興你能抱著慈愛悲憫之心看待人生,真心為你加油!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700字篇4
這部影片的主題依舊是成長。這聽起來似乎是個說爛了的話題,然而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我們為何會遺忘,甚至包括為什么聽了一首滑板鞋你就會一直在腦子里摩擦摩擦。
這個成長的過程不再限于Riley克服了種種不適面對新生活,也不限于父母們看過后釋懷了孩子終將變成有獨立意志的個體離自己而去的現實。
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后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
我們總是渴望歡樂抵抗悲傷,贊揚樂觀嘲弄消極。社會文化鼓勵我們做一個活潑外向、積極陽光的正能量人類,然而并不是每個人的人設都是Joy坐鎮中央,帶著"I can fi_ it"的自信笑容排除萬難。
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
有趣的是,在最開始的設計中,制作團隊是讓Joy和Fear一起飛出了總部結伴冒險,然而后來卻發現故事順不下去——他們想讓Joy在這段經歷中有所頓悟,去做一些從前不會去做的事,但Fear無法完成這個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來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只有Sadness能夠給Joy上這么一課。
也許我們一開始也都像單純的Joy一樣,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義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傷的能力,并沒有讓人生變得完美。人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的艱難時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電影也無法度過,而這個時候找個安靜的角落大哭一場,卻能幫你滿血復活重新再戰。于是最后我們終將走過Joy的路,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Sadness將你引向光明。
每種情緒都塑造著我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著失去。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爭我搶,于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并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于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于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制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制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為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秘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制片人Jonas 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 那并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于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頭腦特工隊觀后感700字篇5
《頭腦特工隊》以動畫的形式講述人類大腦中情緒變化的原理過程??赐旰?,我明白了為什么回想小時候,記憶中的畫面總是洋溢著陽光般的暖色,因為小時候,掌握情緒的主要是樂樂,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緒中只存在一種情緒(人類有五大情緒,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別對應金黃色、幽藍色、紅色、綠色和紫色)。隨著人慢慢長大,經歷越來越多的事情,記憶球的數量不再以金黃色球為主,一個記憶球也從單色變成多色混雜。我們的情緒不再那么單純而強烈,變得喜憂參半,變得難以言狀。
情緒中,樂樂和憂憂是是兩大主要情緒。年幼時,多以純粹的快樂為主,憂傷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長的過程中,憂傷會慢慢參與進來,它不僅會反映在當前的情緒中,還會給曾經快樂無憂的記憶染上憂傷的色彩。于是,當我們回憶起曾經的美好時,我們會感到莫名的憂傷,會不禁淚流滿面。這時的情緒就不是單純的快樂或憂傷了,確切一點地說,應該是更接近于感動。
感動是一種更復雜更深刻的情感,能給人以力量。而這種力量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動力,是單純的快樂和憂傷都無法給予的。
影片也告訴我,有些時候,我們的情緒會失去控制,甚至會無法感受到情緒。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改變,內部情緒會產生混亂,一些核心記憶如家庭、誠實、友誼、興趣和淘氣就會遭到損壞甚至崩潰,這就需要時間和精力去修復和重建。這個過程要花多長時間,修復成果如何,因人而異。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緒大變動所歷經的過程。
十一、二歲,也許我也經歷過一些情緒危機,只是那些小危機在我的不知不覺中發生并解決了。那個階段,我的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并未發生什么大的變故。而這一場我正在經歷的從二十歲到現在還未結束的危機,這場精神和情緒的雙重危機,不知何時才能轉危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雖然我知道情緒的波動是客觀現象而非主觀,是科學而非神秘,我還是無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應該有自我救贖的念頭,而應該轉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運抓在自己手中,有時還真的挺累的??墒?,上帝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