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電影中學生觀后感
《盜夢空間》是一部很聰明的電影,豐富的細節、錯綜復雜的敘事,將觀眾帶入一個潛意識的迷宮。諾蘭創造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驚悚世界,有點類似于榮格學說,在真實與非真實的多重層面上對觀者構成了挑戰。快速剪接和敏捷敘事把超現實的世界表現得酣暢淋漓,將虛擬影像技術呈現人腦的意識做到了登峰造極。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盜夢空間電影中學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盜夢空間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篇1】
新學期的第一個周末,剛好《盜夢空間》上映,我約上三兩同學,一同去購物公園的五星電影院搶險觀看。
不愧是熱門電影,來看《盜夢空間》的人還真多。我們排隊買票之后,趕緊進入放映廳,等待開映。
終于,電影開始了……
故事在一個一個“扣”的揭開中展開,整個電影劇情在親情、愛情、和驚險刺激的場面中深入,在萊昂納多重回現實中結束。
若觀看了這個電影后,不禁被導演諾蘭的敘事方式和創意手法所折服,故事在夢境和現實中不斷交錯,故事情節盤根錯節,讓我看了不禁拍案叫絕。
影片中的主人公似乎是迷失在現實與夢境中,已經完全模糊了,分不清現實還是夢境。由此,我聯想到了我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我夢想成為一名作家,我只喜歡語文、政治、歷史,而不喜歡理科。我文科成績很好而理科成績一塌糊涂。
但是現實是,我必須通過中考才能上高中、通過高考才能上大學,上了大學才能更好的實現我的夢想。而以我蹩腳的理科成績,很難上到好的高中,也就很難上到很好的大學了。
我一直處在糾結中。看看了《盜夢空間》,經過深思熟慮,我明白了現實與夢想的區別,我必須處理好我現在的顯示問題,我必須把理科學好,考上好高中、才能繼續我的夢想。
《盜夢空間》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我很喜歡。
盜夢空間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篇2】
夢中夢自有夢中夢,誰說夢中沒有夢?今天,這部電影就讓你知道夢中也有夢,而且還不止一個,同時也讓你懷疑自己的智商。
《盜夢空間》這部電影講述了柯布和他的團隊,穿梭于各個夢境盜取別人的機密、財富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好看、創新的電影(別人說的),自己看什么都看不懂,就看他們,刷、刷、刷弄來弄去,最后回來,我看得自己眼睛都有幻影了。看完后我大腦“砰”的一下短路了——一片空白,大量信息飛一樣地奔入我的腦中,使人頭痛欲裂,卻又無法解答,真想馬上拿出手機看電影解析。天呢!地呢!太難看懂了!我這IQ只有50的小腦子,快炸了!所以這部電影你要IQ300才能觀看,不然——會短路!
使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柯布了。他應該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筑夢師,可因為妻子不能再筑夢。他給團隊請的筑夢師的入隊條件也太變態了吧!兩分鐘內畫一個迷宮!我估計那名新筑夢師的第一反應便是——大哥,你逗我呢!不過她也真是奇葩,還真給畫出來了,好像還是一個圓形的。更可怕的是后面的夢境,被改的簡直就像哪位大師畫出來的不可能的圖形一樣。比方說:你正在上樓梯,卻去到了二樓的墻壁上,這個墻壁卻又連著隔壁房間的天花板……Oh大哥,逗我玩呢?眼睛都看瞎了。
這已經很牛了,但更讓人琢磨不透的還是結尾。
他到底有沒有回到現實世界中?我認為是的,他回來了,雖然他可以用陀螺來辨別,但最后這個導演不給面子,搞事情,不多留個幾秒看看陀螺到底倒了沒。所以我們必須另找線索——戒指。沒錯,就是戒指!他這個東西在夢境中是出現的,但在現實中是消失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的道具可以明辨現實,可好像又不是,可又很納悶——那既然有了這個戒指又何必要用陀螺呢?
看完后的我甚至感覺,自己的世界也不真實了……想讓別人踢我一腳。
盜夢空間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篇3】
陀螺就是《盜夢空間》這部電影的一個托,或許說圖騰也可以,陀螺開始旋轉就似乎說明科布即將進入夢境,而陀螺停下來也許就是夢境的消失。克里斯托弗-諾蘭這么煽情的使用一個陀螺作心理暗示,是夢境的復雜還是科布心情的波瀾起伏?
科布在每次即將進入夢境時,總喜歡旋轉陀螺,似乎陀螺無限的旋轉將他的思緒帶到遙遠的夢境,當然陀螺不可能成為科布靈感的源泉,這只能是科布派遣夢境對他催生的那種痛苦,因為他似乎又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還有自己的老婆。
陀螺是孩子們的最愛,科布使用陀螺不會是顯示孩子氣的未滅,當然他習慣看著陀螺無限旋轉,那一圈圈的收緊逐漸蕩開去的圈就像是進入夢境的遙遠路途。
陀螺顯然就是開發《盜夢空間》作者靈感的武器,似乎它這么的出現,就昭示夢境的離奇未來,所以影片才會出現一層又一層的夢境空間,螺旋似的不斷向上,直到那荒蕪的絕地出現。
其實這個夢境就是不斷旋轉的一個陀螺,它運動就是一種不停的夢境穿越,可以到達很多地方,可以穿越很多空間,直到遇到那個本應該遇到的人。當夢境中科布陷入困境,陀螺就會逐漸停下或跌落,似乎陀螺就是科布的幸運物或保護神,當然影片并沒有將這種預示擴大化,它似乎只能代表科布的一種很復雜的心境,其實參與夢境的每個人都無法與這個陀螺分開。
人的命運似乎極像這陀螺,它可以無限的運動下去,當阻礙物出現它才停歇下來,其實這些形而上的東西原本在東方國度會受到重視,想不到不信物只信自我的好萊塢也這般的迷信其中不得不讓人產生疑問?
當然陀螺反復出現影片中其實也是一種神秘感的替代品,它的旋轉昭示影片故事的無法預知的延續,當然也無法預示人物角色命運的神秘難測。結果當人們重回正常的生活狀況,陀螺不再出現,一切不可知戛然而止,因為人們不需要這樣的玩“躲貓貓”,人們都回到現實中,開始擺脫夢境的桎梏,回歸家庭的溫情。
還有陀螺的存在是對人們無法預知未來的一個暗示,陀螺旋轉得越快,這人心就越糾結,如果陀螺慢慢的慢下來,可能對大家情緒相對放松。當然陀螺的存在也對影片的節奏感帶來一種暗示,大家可能看到陀螺心思難免馬上提起來,所以這個陀螺的存在的確意義不一般。
似乎這個陀螺就是《盜夢空間》成功與否的關鍵物,或許是另一個科布的夢境的投影,它直接干預科布心境的起伏,心情愉快陀螺旋轉得很順暢,當心情極差時,陀螺就跌落,如此強大的一個參照物,它似乎就是《盜夢空間》的另一個傳說。
看來陀螺與美人身上的配飾一樣重要,因為無論如何這都代表著一種指向,或是一種無言的表達。
盜夢空間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篇4】
《盜夢空間》又名《奠基》,編劇兼導演是克里斯托弗·諾蘭,這部影片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項大獎。
《盜夢空間》以其極具想象力的空間,給觀眾打開了夢境之迷,讓每個觀眾從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脫離現實卻又浮塵于現實之上,帶領觀眾游走于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盜夢空間》關于夢境的設計是:他們的第一層夢境是尤瑟夫的夢境,是在一座大城市里;第二層夢境是亞瑟的,在一座酒店里;第三層夢境是費舍爾的,在一個雪中要塞;第四層夢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經進入過的迷失域;第五層是潛意識邊緣。每進入一層夢境,時間會慢二十倍(即大腦思考速度加快),10個小時的航程,1層夢要1個星期,2層夢要6個月,3層夢要10年……但可以用協同刺激來喚醒。
《盜夢空間》整個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思路嚴謹,兼具幾何學、邏輯學、物理學、建筑學等各種學科,令人回味無窮。它那錯綜復雜的情節設置、眼花繚亂的動作編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轉折、充滿詭異的窒息氛圍,就像一座精密紛繁的迷宮,即使徜徉數遍,仍能讓人有意猶未盡、神秘莫測之感。
熒幕上,一首夢之跌宕曲喧囂上演,分崩離析的高樓大廈、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無跡可尋的顛倒空間,讓我無比震撼。電影的各種精彩的鏡頭和精湛的拍攝技術讓我難忘,讓我對編劇兼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更加敬佩!
盜夢空間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篇5】
《盜夢空間》是我看過的最好電影之一,場景的設置十分多樣,而且,我一開始,根本就沒看懂怎樣回事,直到影片進行到一段后,才開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這個盜夢空間,讓我開始對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開始有了較深的印象,雖然在泰坦尼克號的片段里我就見過他,但是直到盜夢空間,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楓的話說,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盜夢空間的劇情進行地十分快速,一開場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給出場了,此刻回想這個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總是有著不少逃亡的鏡頭,即使是狼狽的在逃跑,卻在槍林彈雨中仍然表現地那么能干,有些畫面很滑稽,比如在盜夢空間里,他為了躲過康柏的追擊,被列車夾在墻里的那個難受樣,實在好笑。
那個造夢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試我覺得很經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么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樣貌,她很厲害,而且十分的有個性,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其他人物在劇中也是舉足輕重,比如那個費雪小帥,比如那個偽裝者,但是還是主角給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內疚,還有,在刺客說的那句話:
在泰坦尼克號,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說: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盜夢空間,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奧則說: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們留下了欣慰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