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后感論文800字
生活在穹頂之下,已然成為事實。也許我們每一個人,改變環境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用并不大,但只好我們從自身做起,就會影響帶動許許多多的人去保護環境,也期望社會上能出現越來越多像柴靜一樣的媒體人。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穹頂之下觀后感論文8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穹頂之下觀后感論文800字篇1
昨日我們的班主任朱教師帶領我們看完了這部視頻《穹頂之下》。看完這部片子后,我相信全班同學肯定都會很震驚。從那一條條就算決定了要管理好霧霾,但一次都沒執行過的、透明的法律、從那些影片中展示出來的惡劣天氣、從那些頂著官職,卻從沒有對霧霾所行動的空頭官員來看,中國就算外表再強盛又怎樣,中心也是腐敗的,單單從治理霧霾這方面來看,中國就不行。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為一個令中國人都絕望的名詞,它不單單是在傷害著我們的身體,也威脅著那些即將出生的孩子們。在“霧霾穹頂”下,柴靜作為一個母親是恐懼而絕望的,世上沒有一個母親不期望自我的孩子健康成長。柴靜在片子自述,她制作這部視頻的初始動機是為了給自我出生即患腫瘤的女兒追求一個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可是,她以個人身份,自我花費約100萬元,并耗時一年多制作這部專題片,完成的一是個對關系中國億萬孩子生存安全的環境問題調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難”,母親柴靜在片中表達的焦慮和渴求,是為天下孩子,當然也是為所有生存在這個“霧霾穹頂”下的全體中國人發出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看到,柴靜作為一個非霧霾研究的專業人員,為了幫忙觀眾解答“霧霾是什么,它從哪兒來,我們怎樣辦”,不僅僅竭力收集相關資料、進取向國內外專家求教,并且不惜冒險充當在對人體傷害極大的PM2.5里的實驗對象。
這是柴靜作為一個中國人,為了全國人們的安危所付出的努力,但現實中呢,劣質石油、煤炭、廢棄煙……這些被列為中國成長的標桿,正在把大自然的清新空氣污染著,正如紀錄片里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那里邊必須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只要我們認知霧霾對人類的危害,放棄我們的私心和懶惰,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減輕霧霾做貢獻。這就是母親柴靜真正要告訴我們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論文800字篇2
或許你們并沒有看過《穹頂之下》,又或許你看過《穹頂之下》,卻不把它當回事,將自我置之度外。那么,我將告訴你一個令你震驚的消息:全年有50萬人死在大氣污染之下。聽到這可怕的噩耗后,難道你還會認為大氣污染只是一個人造成的嗎?我確信,你們還會懷疑,那就讓事實來說話吧!
今日,我想讓你們都明白什么叫做可怕:河北,山東,上海這些城市的鋼鐵產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強。異常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頂之下》中,主持人問一個小女孩:“你看到過藍天和白云嗎?”小女孩回答道“白云,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藍天只看見過有一點點藍的”到了那里,你們心中都想問:為什么那里會看不見白云和藍天呢?罪魁禍首就是——大氣污染。原因是:鋼鐵廠中有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氣中,造成PM2.5的“誕生”過快。
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的可能會產生霧霾。霧霾遮蔽了藍天與白云,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中國。你們不妨想一想唐山人們生活之艱辛,每一天看著塵土飛揚,霧霾蓋天,他們為了生存又不得不頂著這令人憎惡的霧霾。而霧霾的“父母”不正是人類嗎?此刻人類是在自食惡果。
我們必須從此刻開始,珍惜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將它們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為君之道。要從長久的方面去研究問題,不要只顧著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蒼生所依懶的世界。生命僅有一次,莫讓利益害了自我,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護環境,我們何愁見不到藍天和白云呢!
《穹頂之下》告訴我:環境勝過利益。同時也改變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愛護環境這條正道,令我受益匪淺。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和我一樣踏上對抗霧霾的陣營來!
穹頂之下觀后感論文800字篇3
星期三下午,我們一同觀看了柴靜關于霧霾調查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演講,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講。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究竟生活在怎樣的一顆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霧霾侵襲,生態環境遭到人類無知的破壞,而這一切卻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工業工廠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工廠出于各種原因,省去了對原料的清洗與提純,使得天空中經常飄起顏色讓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氣團。這一切在中國,卻缺乏相關部門的有效管理。現在的我們何去何從?我們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擇都會在以后像蝴蝶效應一樣,影響我們子孫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從小事做起,為我們的環境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出行時,我們時是不是可以選擇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讓父母減少開車的次數?購物時,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產品、盡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發現生活中的不環保行為,是不是可以上前進行善意的提醒?面對無良企業的污染行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們的監督權、撥打12369向環保部門進行舉報?
也許我們所做的,不足以徹底改變環境的現狀,但至少可以一點點剝去黑暗、重見藍天。或許,可以減少一個因環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沒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這些不忍直視的、難以置信的事實,我寧愿它們只是歷史。
只要敢于創新、積極實踐,我們終會迎來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日子!
穹頂之下觀后感論文800字篇4
靜的《穹頂之下》,輔天蓋地的報道占據著人們的視線,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的開門就以這種方式撥動了還處于松散閑致中的人們的神經線,像一塊巨大的石塊投入到平靜的湖面上,掀起了陣陣漣漪。當人們在關注這個同生命息息相關的共呼吸,同命運的話題時,隨之而來的柴靜的私生活也被推到了峰口浪尖上。可是炒作也罷,個人生活腐爛也好,引起全民反響的效果到達了,當然,中央電話臺也是需要收視率的。我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中央電視臺曝光了東莞的色情業,一下子賺足了眼球,也把東莞以色情業發達的形式擺在了全世界華人的面前。央視就是央視,它是不甘落后的,當地方臺百花齊放時,它必須以擲地有聲的鏗鏘之力敲響全國華人的大門,眼珠定睛在它的身上。但霧霾---它的名字從被人們叫起,就含在了嘴里。它以奪人生死命脈的形式讓人們對它產生了恐懼,恐懼的可怕,讓人們感到死神就在身邊,從未走遠。也許柴靜就是抓住了這個醒目的命題,才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一個不起眼的公民,連滔滔江水中的小浪花也稱不上。我沒有唾珠咳玉的本領,知識匱乏的更沒有高屋建領的見解。所以我也不想去批判他們的利益之爭,也不解明白她的報道的真實目的。我只想關注她所報道的內容是否關系著我的利益,那種占在民族民生大義的高度,對不起,我做不到,我的位置還太低,低到我需要仰視所有的人。說實話,我學過歷史,我明白工業革命后帶給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率的提高,人們感受到了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轉變后的便利,當然也帶來了大自然的破壞。
也許我國還是一個成長中的小孩,還在奮進中總結著經驗,改革開放后,我國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能感受到,因為就在我們身邊。隨之帶來的環境地破壞,也給了我們無限地反思,當然我們在破壞環境的同時也受到了環境的懲罰。每一天早晨出門,我看不到那秀麗的風景,那藍天白云,遠遠地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云霧繚繞,一切都裹在霾下,說實話,我很痛心。我無法去選擇我的出身,我也熱愛我的國家,我腳下的土地,因為那里有我的一切的一切。我不能也不想搬到另一個國土上,盡管那里窗明幾凈,樹木蔥郁。我真的真的期望我們國家能夠重視起來,因為不光為了此刻的活著的人們,還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
我泣血渴盼這一天早早到來,我們能暢快的呼吸這新鮮的空氣,能坐在藍天白云,樹木蔥郁之下談笑風聲,能發自內心的說一聲:活著,真好!我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美麗的家園。
穹頂之下觀后感論文800字篇5
分兩次看完柴靜《穹頂之下》,這個山西老鄉為空氣清潔做的具體工作,包括作為資深記者對事情的影響,應當說正能量是巨大的。在每年一度的兩會之前,如同把一塊巨石拋向這個前行疲乏進而經濟轉型的社會生活中。也或者說是大河涌動之中的拋下一枚深水炸彈,激起的浪濤足以撼動一些既得利益者和習慣勢力。但愿在國家制定政策法規的層應對解決污染有所推動,有所提高。
生產力的發展,給了人類影響自然的無限可能。對物質進一步需求和貪婪,使人們誤入歧途。其實人們的生存條件,無需那么多的能源和自然的消耗。在原始的小農經濟下,人們的需求無非是溫飽要求的一點食物和衣物,簡單的洞穴或房舍。人類的智慧和思想寶庫能夠毫無限制地增長,而對于堅持生命和思考所需的物質,不管變換了多少花樣,升級多少代,用以供給給生命的能量永遠是那么一點就足夠。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老祖宗早就有人身體力行,如同那些此刻仍然在深山中修行的隱者,不管出于哪一種思想淵源,對物質的需求都降低到最原始的狀態,追求的無非是精神上的成就和滿足,恐怕這是人類禮貌下一步都需要思考和面臨的問題。
我的博客以“有限的物質和資源,無限的生活和內心”表達了最初的這種心境。身心相得益彰的健康之路,才是個人幸福安寧的途徑。貪婪會帶給人們心靈深處的不愉悅,人們會越來越多地感覺到,物質的富有、財務的自由并不會完全對等地賦予自我精神上的愉悅。假如沒有思想智慧和文化藝術上的跟進,再多的財富和享受,也不能換來心靈的寧靜和歡樂。
霧霾的構成,事實上是人類對煤炭和油氣等能源的無節制消耗造成的,這種社會發展趨勢正是由于人們對于物質無休止的追求造成。所謂的身外之物,即荷載人們思想和智慧的身體之外,極大豐富的商品,林林種種的物資,這些看似完美的東西,都是對自然和能源無限索取換來的,而這些所謂好東西并不都是我們必須的。就像華麗繁復的包裝下頭,我們需要的只是某件東西本身一樣,決不能做買櫝還珠的蠢事。
生產力和科技水平達不到的時代,對自然和能源的索取受到客觀制約。而今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人類對賴以生存的地球漸入無所不能的境界。這種趨勢中人定勝天的豪情難掩人類顛覆自我生態的幼稚,是人和自然相處中必將邁進玉石俱焚的誤區。老祖宗早就有天人合一順勢而為的自然觀,即便是今日,在這種危機來臨之前,仍然有人對此提出思考和預警。對于節能減排,一切的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的困惑難道比人類自身生存都重要嗎?回答絕對是否定的。
從小我來講,節能減排是一種修行。降低個人的物質欲望,不要求人人都去大山中修行,只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就如片中提倡的,少做一些對環境不利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節能減排的事,就是善莫大焉。而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那就需要一種共識,我們需要的不必那么多,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升級版的小農經濟,或許是片中提出的在放量增長的過程中,把節能和減排做到極致。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是思想和智慧、文化和藝術的無限發展和繁榮,那些應當剔除的物質增長,應當像毒瘤一樣舍棄。就像應對霧霾和諸多生存問題時,我們有本事想出解決問題的法子,這才是人類能夠舍棄物質包袱困擾,依靠智慧繼續前行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