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讀后感1000字
我個人比較喜歡紅色經典的小說,沒事的時候也會經常看一些這樣的書籍還有電影,因為我總覺得這是我們國家誕生的標記,沒有這些書籍、影音制品,我們怎樣樣看到我們國家一步一步的富強?所以紅色經典是十足的珍貴的。一起來看看革命英雄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革命英雄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膠東半島昆箭山區燃燒。王官莊貧農馮仁義,為逃避惡霸地主王的迫害,兩年前只身闖關東,留下仁義嫂拉扯著五個孩子艱難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產黨員姜永泉領導鄉親們武裝_。仁義嫂的大女兒娟子拿起父親的獵槍參加這場殊死的戰斗。_勝利,王官莊群眾公審并槍決了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仁義嫂沖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當婦救會長,投入抗日斗爭的洪流。秋末的一個夜晚,國民黨特務、王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莊。他偽裝進步,騙取群眾信任,當了小學校長。其妻雖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卻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愛上了長工王長鎖,并生下女兒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隱私,挾制王長鎖為他傳送情報,進行特務活動。偽軍分隊長、王之子王竹根據王柬芝的情報,帶領日偽軍洗劫王官莊,殘酷地殺害了副村長七子等人。群眾懷著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黨支書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強等參加于得海團長率領的八路軍。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志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梢钥闯?,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親置于王官莊極其嚴峻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征,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并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為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當大女兒娟子拿起獵槍參加革命活動時,母親的一家正處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數口被惡霸地主王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親獨自拉扯著5個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的幫手,母女相依為命,而且,斗爭的環境又是那樣的險惡,母親怎么能不為娟子擔驚受怕呢?但是,公審大會和娟子親手槍斃大仇人王的現實教育了她,“有一種東西,像是一把火從她內心里燒起來”——母親的革命意識開始蘇醒了。面對封建家族的傳統壓力,她更加認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敵人燒毀母親的房子,她咬緊牙根:“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爛了骨頭也要跟你們算清!”這冤仇,不僅是個人的,而且是階級的,因此,大兒子德強參軍時,母親滿意地“點頭”。隨著斗爭的深入,在共產黨員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親的慈愛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斷地發展。
母親從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軍戰士身上,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認識到革命才是苦難農民的出路。她把對兒女的愛擴大到對每一個革命戰士的愛,上升到對革命的愛。當敵人逼她說出兵工廠埋藏機器的地點,并以殺害她的小女兒嫚子相威脅時,為了革命,為了保住兵工廠,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小女兒被敵人殘酷殺害。
酷刑,摧毀不了她鋼鐵一樣的革命意志;殘殺,只能激起她更強烈的仇恨。這時,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已經升華到了一種嶄新的境界。她自覺地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親手消滅敵人。
母親的覺醒反映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覺醒;母親的成長代表了千百萬革命母親的成長。
書中所描述的事情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我的祖輩、父母親及親戚都生活在膠東半島,后來我的父親參加了革命,我們從小就隨父母離開了老家,1968年因為_學校停課鬧革命,我和姐姐回到原籍住了近一年的時間,之后我又回去二次。仁義嫂這位革命母親的形象,在膠東半島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她的那種偉大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成長為革命母親的過程。時隔半個多世記的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
革命英雄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于工作卻事無巨細都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對周恩來的著墨是“他頭腦冷靜,善于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八麩o私地忠于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還有黃埔軍校畢業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林彪;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敘述,我仿佛看到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著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群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領導者!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澤東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本書一經發表,就產生了了巨大的反響。它駁斥了國民黨刻意扭曲的宣傳,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讀完這本書后,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響力依然不曾消減。
斯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里,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都t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革命英雄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抗戰期間,有一位女游擊隊員,她勇敢、善戰,她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一次激戰中,她不幸中彈被俘,審訊她的日本軍官用盡手段折磨她,可她至死都沒有說出和部隊有關的任何信息,她就是趙一曼。
趙一曼,四川省宜賓人,原名李坤泰。她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后,就在學生中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1935年秋天,趙一曼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第三軍主力轉移后,她率領第二團留守在珠河根據地,繼續開展游擊戰爭,以牽制敵人的兵力。部隊在濱綏鐵路北邊的一個山溝里作戰時被敵人包圍。
趙一曼和戰士們經過一整天的血戰,擊退敵人多次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彈藥不足而失敗。趙一曼身負重傷,被敵人俘虜。由于她傷勢很重,敵人怕她很快死去,便連夜進行審訊。敵人問不出口供,就用馬鞭子抽打她的傷口,但她堅強不屈,怒斥敵人,毫不動搖。
1936年6月28日,她與護士和看守一起逃了出來,不幸又被敵人追捕回去。日軍為了從她口中獲取情報,對她的用刑不斷升級。
日軍用竹簽釘她的十指,又把燒紅的鋼針釘進她的手指和腳指。日軍隨后又給她灌摻有小米和汽油的辣椒水,還用燒紅的烙鐵燙她的乳房,最后用刀剝她的肋骨。
日軍折磨了趙一曼幾個月,都無法撬開她的嘴,決定把她押解回她曾經工作過的珠河。在從哈爾濱開往珠河的火車上,趙一曼給自己的兒子寫下了遺書。
1936年8月2日,在黑龍江省珠河(現尚志縣),趙一曼犧牲前,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隨后,被日軍開槍打死,年僅三十一歲。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后,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革命英雄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今天,我看了一篇《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看完這篇故事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楊靖宇前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曾經五次被捕入獄,屢受苦刑,堅貞不屈。1939年在東北地區反“討伐”作戰中,他率警衛旅轉戰濛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人周旋五晝夜。渴了,撿一把雪吃;餓了,吞一口棉絮或樹皮。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當敵人將楊靖宇割頭刨腹后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竟無一粒糧食。
楊靖宇,革命的戰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還有保家衛國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業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記憶,就如詩人臧克家寫的《有的人》中的一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啊,一個對人民,對國家,對各個事業有貢獻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著,活在我們心中,活在這個十二億人口的心中。他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了國家的財產,不惜以“頭顱不惜拋棄,鮮血可噴灑”的意志為抗日戰爭努力奮斗。五次被抓捕,受進各種酷刑,他就是不屈服,不向日本鬼子低頭。在一次任務中,他巧妙的與敵人周旋五晝夜,可是在這漫長的五天里,他又是怎么生活下來的呢?渴了就從地上抓一把雪吃;餓了,就把樹上的樹皮扯下來吃,沒有樹,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他就是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艱苦戰斗,最后被殘忍的敵人割頭刨腹的時候,胃里只有樹皮和枯草,沒有一粒糧食的蹤跡,誰看到這一幕后都不會不淚流涕下,淚流不止呢?
抗日英雄楊靖宇,我們永遠記住你!
革命英雄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當我鄭重地翻過這本書的最后一面時,腦海里不斷涌現出江姐,徐云峰,成崗等優秀革命人物的形象。江姐在被敵人審訊時,敵人拿竹簽釘入江姐的十指,鉆心的疼痛下,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边@句話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那敵人的奸詐狡猾,共產黨的堅定不移,讓我感觸良多。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光是看題目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紅巖”,顧名思義,紅色的巖石,紅色象征著革命,巖石。在新中國誕生前夕,就有這么一個如紅巖般的英雄群體在哪黎明前的黑夜里熠熠發光,光彩照人。
1948年的山城重慶。在地下黨工人運動書記許云峰的指示下,甫志高建立了沙坪書店,作為備用聯絡站??墒?,沙坪書店的工作卻出現很多失誤。負責人甫志高為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擅自擴店,公然銷售進步書籍,并對江姐的勸告置若罔聞。結果,甫志高被捕,成為了可惡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許云峰、成崗、江姐等人相繼被捕??稍诶为z中,共產黨的同志們沒有放棄,絕食、挖地道、開聯歡會、繡五星紅旗,這種種行為都表現出了共產黨員為革命的決心。最后,獄中的同志沖出了魔窟,迎來了燦爛的曙光。
我們共產黨員的意志是多么堅強,樂觀向上,為了革命、人民,他們不怕流血犧牲,永遠團結,互相關心,幫助(當然,除開叛變的人)。
可是,我們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又是怎么樣的呢?有時會為了一點點小事情而大吵大鬧;有時沒做好一件事就一蹶不振;還有時遇到了困難就退縮,放棄。與共產黨員相比,我們堅強,樂觀,團結嗎?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一下,盡管我們與他們有區別,但我們有沒有做到,做好這幾點?
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如巖石般堅毅無比,為自己所堅定的目標努力。如共產黨員一樣,團結友愛,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