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題材的讀后感1000字
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滿。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事跡永遠記在我們心中,他們的精神萬古長存。一起來看看革命題材的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革命題材的讀后感1000字篇1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動亂的中國在報社工作。埃德加?斯諾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并時常和中共的領導面對面交流,他與中共主要領導結下深厚的友誼,依據切身體驗而著此書,其真實的經歷和感觸是其寫作的基石。
此書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埃德加?斯諾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書中所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采用的語言等,都是當時的親臨經歷者所講述的,是我們認識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重要資料。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書作者以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最生活化的寫照介紹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周恩來。使讀者從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領袖的親近與領導人信念和中國共產黨宗旨的可追隨性。中共的發展也是由于有這樣的領導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團結一心,共同抗戰。
我們還可以從本書中了解到:“中國共產黨”這五個字在“建設”時的艱巨;中國共產黨在決策上的精明與謹慎;中國共產黨在每次戰斗中的艱苦與戰術上的精湛。
起初,中國共產黨只能在“地下活動”,并不敢公開中共黨員的身份,他們被國民黨誣蔑性地稱為“共匪”、“赤匪”。這種誣蔑足以說明中共黨員是在怎樣艱難與危機中渡過的。更甚者,毛澤東曾被當做“赤匪”的第一號人物被通緝。今天的我們很明確的知道毛澤東領導我們走的道路是一條光明大道。但在當時的中共難以被人認可,甚至是被人誣蔑的“匪賊”。可想而知,毛澤東是在怎樣的逆境中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在當今社會,我們能感受到黨引領給我們的幸福,但不能體會的是建設中國共產黨和帶領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時的艱辛路程。故為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我們應更多的閱讀類似的書刊。
書中還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對困難時所作出的決策,最的就是中共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走的“長征”之路。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中國紅軍長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敵人嚴密的封鎖線,接下來就是巧奪大渡河。在這期間,他們贏得了少數民族的友誼,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參加紅軍。這足以證明了中國紅軍在人民中的威望與感召力。萬里長征中紅軍犧牲無數,也是中共革命軍經歷的最嚴酷、最壯烈的“生命之征”。長征所折射出的“長征精神”是我們世代人都應該去學習和發揚的。斯諾也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血的歷史圖冊,它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共及其軍隊所經受的苦難、犧牲。我們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中共黨人的每一次浴血奮戰,多少人的鮮血鑄就了我們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鮮血凝結而成的。《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這不得不使筆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靜毅然離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業,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為黨的革命事業傾盡一生心血,鞠躬盡瘁。在為黨的事業而奮斗的路程上,面對重重挫折打擊,不管是林道靜還是保爾,他們都不曾放棄,盡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盡管他們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他們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了。
以上的種種,不得不使筆者在深有感觸與熱血激情的情況下,去闡發感慨:這是怎么樣的黨,多么偉大的黨!縱有千萬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紅”這樣的黨,文字是多么蒼白無力,但有林道靜、保爾以及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這樣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們愿意為黨的勝利傾注一切,就連出身在美國在生活背景、語言、習俗各方面有差異的埃德加?斯諾都從中國革命和它的領導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樣的熱情,在艱苦斗爭時用自己的筆進行戰斗,只為了他開始“信仰”的一切——黨。
筆者閱讀紅色書刊并不甚多,但僅憑以上幾個鮮活的人物以及《紅星照耀中國》中所述的黨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時的艱辛與犧牲。我們就可以體會黨在困難時期的艱苦卓絕;體會黨在斗爭中的崢嶸歲月;體會黨在領導人民走向勝利時的無限偉大!心系這樣的黨,我們應該感到榮幸與自豪。
革命題材的讀后感1000字篇2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他們把生命獻給大眾,用鮮血沖刷道路,監牢困不住他們剛毅的靈魂,酷刑打不垮他們必勝的決心,高墻圍不住他們崇高的思想,電網斷不開他們勝利的渴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革命者!
《紅巖》就是一部優秀的革命小說。它講述了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重慶地下共產黨組織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的激烈斗爭。江姐、許云峰、華子良、楊虎城等革命先烈們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出生入死。在“中美合作所”這個關押革命者的監牢里,敵人更是利用電棒、老虎凳、十指連心、披麻戴孝等各種酷刑來對共產黨人瘋狂施暴,但最后,卻敗在了共產黨員的鋼鐵意志面前。
讀完《紅巖》這本書,我的內心充滿了對革命先烈們的無比崇敬,江姐面對酷刑時的不屈不撓更是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捧書的手指顫抖著,震撼地看完了這一段文字,我的心深深地刺痛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這句話正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的最真實的寫照。更令人感動地是江姐在聽到丈夫的死訊時,她沒有痛哭流涕,沒有一蹶不振,只是把痛苦深深藏在心底,對黨的忠實信仰讓她把悲痛化為力量,她為了革命工作,為了人民,背井離鄉,甚至離開了自己的孩子,舍小家顧大家,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奉獻精神啊!
讀到這里,我開始審視自己。書中的小蘿卜頭,從一出生就隨著父母被抓進了集中營,因為營養不良而長得又矮又小,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蘿卜頭”。可他六歲就跟著黃以聲將軍學習,不僅學會了讀書認字,還懂得了禮貌和正直。小蘿卜頭十分聰慧,很小就學會了俄文,遇到特務監視的時候,他和老師就用俄文說話,不懂俄文的特務只能干著急。小蘿卜頭的記憶力也很好,字典上的字都能認能寫,有時,他還會拿袖珍字典上的古僻字來考集中營里的大人呢!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么堅強而又聰明勤奮的孩子啊!
而我呢?從小就享受著親人的各種疼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寫字,可我卻遠遠不如小蘿卜頭那樣的勤奮與機敏。遇到一點困難就想著要放棄,和同學之間有一點點小爭執就耿耿于懷,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看看小蘿卜頭的生存環境,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啊!我應該要好好的珍惜現在,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中,更加好好學習奮發向上,才算不辜負革命先烈們的浴血奮戰!
在獄中還有一位革命者,他就是華子良。華子良整日神情呆滯,蓬頭垢面,無論刮風下雨,他總在白公館放風壩里小跑,特務看守認為他是被關傻了、關瘋了,便叫他“瘋老頭”。其實是他為了獲取情報不得不裝瘋賣傻,以獲取敵人的信任。為了人類的解放事業,革命者們做出了多么大的犧牲啊!
“我確信,在黎明之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見不得陽光的鬼魅!罪惡的血手將最后被人民縛住!”這是許云峰即將被殺害之前說過的話。是呀!邪惡戰不過正義,烏云遮不住藍天,鐵牢鎖不住春光,黎明終會到來。太陽,終會發出萬丈光芒,照耀整個大地!
革命題材的讀后感1000字篇3
一身粗布紅衣、一把手槍,騎著一匹白馬冒著槍林彈雨沖鋒在如火如荼的戰場……
這是當年東北抗日聯軍中一位女戰士真實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敵膽,被譽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距這個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的戰場數千公里之外,大后方的四川宜賓市翠屏山半山腰上,坐落著家鄉人民為趙一曼建立的紀念館,館里保存著新中國開國將領陳毅元帥的題詞:“生為人民干部,死為革命英雄。臨敵大節不辱,永記人民心中”。
趙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于宜賓縣一個地主家庭。在家鄉求學時期接受“五四”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2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在黃埔軍校、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23歲的趙一曼從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從事地下工作。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往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她曾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治委員等職務,領導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組織農民建立抗日自衛隊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秋,趙一曼在與日軍作戰中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被俘。
一份塵封的日本檔案,記錄了趙一曼犧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對趙一曼女士的電刑,操作準確,新式電刑器具功能發揮正常,給了趙一曼女士超負荷的最大壓力。在長時間經受高強度電刑的狀態下,趙一曼女士仍沒招供,確屬罕見,已不能從醫學生理上解釋。”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日軍殺害,年僅31歲。她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現了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在英勇就義前,趙一曼留給唯一的骨肉一封家書:“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字里行間透露著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思念與愧疚。
歷經歲月更迭、時代變遷,女英雄趙一曼仿佛從未離去,她留給后人無盡的精神財富。
革命題材的讀后感1000字篇4
今天,我在書店里的一本書中無意間發現了一篇關于抗日戰爭的故事,名字叫做《抗日英雄楊靖宇》。看完之后自己被故事中的楊靖宇深深震撼,并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靖宇生前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曾經五次被捕入獄,屢受苦刑,堅貞不屈。1939年在東北地區反“討伐”作戰中,他率領警衛旅轉戰濛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人周旋五天五夜。渴的時候,撿一把雪吃;要是餓了,就吞一口棉絮或者是樹皮。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享年35歲。當敵人將楊靖宇割頭剖腹后發現他的胃里盡是一些枯草、樹皮,竟然連一粒糧食都沒有。
楊靖宇將軍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又彈盡糧絕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了五晝夜后壯烈犧牲。也被評為一百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楊靖宇,是革命的戰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還有保家衛國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業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記憶,就如詩人臧克家寫的《有的人》中的一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啊,一個對人民、對國家有貢獻的人雖然死了,但他還活著,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我們中國十三億人們的心中。他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能夠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用堅韌不拔、頑強不屈以及不畏生死的堅定意志為抗日戰爭勝利而一直努力奮斗。不管是誰,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放棄,但是他沒有,楊靖宇,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革命題材的讀后感1000字篇5
當我看到《燈光》這個題目時,我十分地不理解,燈光,到處都有,很普通呀,圍繞燈光有什么好寫的呢?我帶著滿腦子的問號往下讀。讀完后,我心潮澎湃。郝副營長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后代能在燈光下學習,為了人民能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他犧牲了自己。但渴望用上電燈的他,卻連電燈都沒有來得及見上一眼。
文章以“我”在_廣場上散步,由身后的一人說了句:“多好啊!”,引起了“我”無限的回憶。“我”當時是一名戰地記者,郝副營長為了讓革命能夠勝利,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為了能讓孩子們過上幸福生活,不惜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的感人事跡。
小說有兩處地方,使我又感動又深有體會。第一處:他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明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將頭靠在胸前,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電燈,這個詞對于見過太多新奇玩意兒的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是多么平凡,甚至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但在當時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能看上一眼電燈都成了郝副營長,喔!不,應該是千千萬萬的中國英雄兒女,平民百姓心中的愿望,可見,當時的條件……然而,郝副營長為了能使后代千千萬萬的人使用上電燈,自己卻犧牲了。他是多么渴望看電燈一眼啊!但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能過上好日子,他卻不顧自身安全,用生命照亮了革命前進的道路。我知道郝營長對勝利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同時也期望自己用上電燈,孩子們也用上電燈,在明亮的燈下學習、讀書。我感到了郝營長他很關心下一代,為了讓孩子在燈下學習,他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郝副營長和我比,我則顯得很渺小,因為我不懂得關愛他人,自從“見了”郝副營長,我就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品質。第二處:“這位年輕的戰士不惜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我讀到這里很感動。郝營長犧牲了,可他的犧牲是為了孩子,為了讓他們用上電燈,在燈下學習,所以他的犧牲是光榮和偉大的。他在犧牲前想的還是孩子,關心的還是他人,這種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將我折服。同時我又覺得很慚愧,以至一時說不出話來。
在漆黑的地堡里,望著黑黑的圍墻,戰士們的心也隨著黑暗了,突然,黑暗里出現了一星火光,雖然火光很微弱,但對戰士們來說,這是生命之光,勝利之光,可誰又知道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用火柴點燃了手中的那本書為戰士們照明,才是戰士們殺出了一條血路。到火光暴露了他自己,被敵人的機槍射中犧牲了,讀著讀讀著,不知什麼時候眼淚或落到了嘴角。看啊!郝副營長是多麼的堅強、勇敢,為了能然這次戰斗勝利,為了能讓孩子們在電燈地下學習,他還沒來得及看看他渴望了好久的電燈就結束了生命。多莫難忘的人,多莫難忘的事,多莫難忘的戰斗,它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弦。郝副營長犧牲前還沒見過電燈,真實有點遺憾。我見過電燈,所以一點也不遺憾。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留一點傷感。
其實,不光郝副營長具有舍己為人的精神,狼牙山五壯士也是這樣。他們為了讓敵軍不發現革命軍隊,最后拉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了。是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前輩用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五星紅旗是革命前輩用鮮血染紅的。
我讀著讀著,不由得對著桌上的那盞臺燈笑了笑,說:“多好啊!”“多好啊!”這個貫穿全文,連接全文紐帶的句子,一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使我記憶猶新而且最讓我回味無窮的一句話話,讓我掩卷沉思,原來這幸福生活這么來之不易呀!我們就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長大后,做一名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我下意識地望了望窗外,燈火依然斑斕……
全文讀完了,我的收獲也不少,也使我知道了革命者的精神,如果沒有他們,中國也沒有今天,所以我要尊敬我們的革命先驅者。而郝副營長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電燈,一直刻在我腦海深處,永遠牢記,牢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