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書籍讀后感1000字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處于危難之中的祖國。中華兒女沒有屈服,為了保家衛國而英勇戰斗。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好好學習,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一起來看看革命書籍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革命書籍讀后感1000字(篇1)
《紅色之旅》再次把我帶回到上個世紀那腥風血雨的年代:硝煙彌漫于整個大地,國家四分五裂,國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無數仁人志士懷著一顆赤忱的愛國心,為解救人民為解救民族而艱苦探索……在此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登上歷史的舞臺,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創業,從此,中國的面貌渙然一新!
在這段跨越時空的旅行中,我看到,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二十八年間,黨克服重重困難,在逆境中謀求發展,由五十三人的小黨派一躍成為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中堅力量,創造出萬里長征等無數震驚萬世的奇跡,成為指引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忠實代表,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閃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個個;一處處;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經明白《紅色之旅》為何如此振奮人心,我能不被先烈們磐石無轉移的赤誠之心為之震撼和感動嗎?
當我駐足于劉胡蘭紀念館時,劉胡蘭氣宇軒昂、正氣凜然的雕像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又一次使我們想起這位正值妙齡的少女悲慘而悲壯的命運。時年不足十五歲的共產黨員在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毅然選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來,但劉胡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我個人比較喜歡紅色經典的小說,沒事的時候也會經常看一些這樣的書籍還有電影,因為我總覺得這是我們國家誕生的標記,沒有這些書籍、影音制品,我們怎樣樣看到我們國家一步一步的富強?所以紅色經典是十足的珍貴的。
革命書籍讀后感1000字(篇2)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賓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趙一曼開始閱讀《向導》、《新青年》、《婦女周報》等革命書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后任村團支部書記,在家鄉積極組織“婦女解放同盟會”。1926年夏,趙一曼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幫助下,進入宜賓女子中學。她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抵制仇貨”的愛國運動,成為當地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
大革命失敗后,趙一曼按照黨組織安排轉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回國,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進行黨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變后,被黨組織派往東北地區發動和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斗爭。1932年秋到哈爾濱,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代理書記,曾參加領導1933年的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組織領導當地工人農民成立反日游擊隊,與日偽軍進行斗爭。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后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后,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
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革命書籍讀后感1000字(篇3)
今天,我讀了《紅巖》這部小說,不禁感慨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讀著讀著,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仿佛看見了小蘿卜頭可憐的身影:大大的腦袋,骨瘦如柴。
小蘿卜頭多么不幸啊!八個月大就和媽媽一起被關進了監獄,而且是足足關了八年,直到犧牲啊!在陰暗潮濕的監獄中,他完全失去了自由,就像關在籠中的一只小鳥。小蘿卜頭是多么向往自由啊!他多么想自由地奔跑,快樂地玩耍;他多么想盡情地享受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他多么想看看小花、小草、小鳥和小蟲啊!然而,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愿望,對小蘿卜頭來說,都是無法實現的。相比之下,我是何等的幸福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小公主”般的生活,簡直就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常常和小伙伴們一起放風箏、滑旱冰、玩滑板……假期,爸爸媽媽還帶我游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呢!
小蘿卜頭可真不幸啊!每天吃著毒米飯,竟不知道糖是什么滋味,常年穿著破舊的大囚服,從來連一個玩具都沒有。而我呢?吃的是美味佳肴:肯德基、德克士、麥當勞、克勞克……喝的是可口可樂、冰紅茶、蜜桃汁、蘋果醋……渾身上下穿的是名牌:好孩子、紅蜻蜓、加菲貓、奧特曼……玩具更是數不勝數:變形金剛、機器人、賽車、飛機……我真是幸福萬分啊!
小蘿卜頭是多么不幸啊!他僅有的學習用品是用削尖的竹筷做筆,用香煙盒訂成的本,用棉花燒成灰調水成墨。而我呢?文化用品應有盡有:嶄新的書包,各種各樣的書,各式各樣的本,至于筆更是種類繁多,筆袋里滿滿當當的全是筆,足以讓你眼花繚亂。和小蘿卜頭比起來,我真的好幸福啊!
以前,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而今,通過和小蘿卜頭比童年,我才真正意識到:我是多么地幸福啊!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像小蘿卜頭那樣刻苦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革命書籍讀后感1000字(篇4)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有罪惡多端的德日法西斯,有英勇抗戰的蘇聯紅軍,有英勇就義的劉胡蘭,還有頑強抗戰的楊靖宇將軍。
楊靖宇將軍曾擔任“抗日聯軍”司令,六年后獻身沙場。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白山黑水地在林海雪原中打擊日寇,令敵人聞風喪膽。面對敵人的封山行動,毫不畏懼,打得敵人坐立不安,整日人心惶惶,日寇對他又恨又怕。
楊靖宇將軍愛國主義精神十分強烈,面對日軍四面圍擊,奮勇作戰,直到拼盡最后一滴鮮血。
封山以后,日寇重兵圍剿,楊靖宇將軍彈盡糧絕,日寇要他投降。他頑強地用手槍應戰,左手中彈,單手還擊,獨自擊斃20多人后光榮殉難,慷慨就義。日軍殘忍地剖開楊靖宇的肚子,他的胃里沒有一粒米飯,只有棉絮、草根、樹皮。
楊靖宇將軍不屈不撓,寧死不屈的精神鼓舞著抗日民眾,讓他們更加團結一心,驅逐日寇。激勵著后人為新中國的誕生而不斷地努力奮斗,雖然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下了,但是新中國成立了,楊靖宇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將一直鼓舞我們向前進,愛國!愛國!
革命書籍讀后感1000字(篇5)
《紅星照耀中國》出自美國的作家埃德加-斯諾之手。全書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根據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所見所聞而做的一部文筆優美,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狀況。
斯諾經實地采訪,用真實而生動的筆調描述了諸多紅軍將領及領袖非凡的人生經歷,其中以毛澤東為首的幾人極具代表性。
文中寫道毛澤東每天工作十三、十四小時,而身體卻身份健康,生命時刻充滿活力,身體仿佛如鐵打的一般。這一切都得益于小時候在田里干過農活。毛澤東從小喜歡讀書,熟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等。十八歲的時候他在校六個月后退學,給自己擬定了自修計劃,到湖南省立圖書館看書。并且自始至終都執行著。每次他都是圖書館一開門就進去,到了閉門才出來。期間他努力研習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
紅軍是一支戰無不勝,無堅不摧,英勇頑強的人民軍隊,這無疑在紅軍長征中體現了出來。紅軍真正實現了官民平等這一體系。
在書中,斯諾還對國民黨進行了狠狠地駁斥,駁斥了他們一向對外宣傳共產黨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的這種行為。他在書中對毛澤東大為贊賞:毛澤東是一個精通中國就學的且極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對工作事無巨細、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
作者在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著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幾十年后也卻如作者所說,共產黨以如一顆紅星,照耀了全中國,讓中國走向了富強繁榮的道路。
我們生于和平年代,沒有令人顫栗的炮火聲在耳邊轟鳴,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學會感恩,向在中國前進道路中的革命烈士感恩,若沒有他們,何來如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