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讀后感1000字
《牡丹亭》主要講的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跟他說他倆之間有姻緣之分,從此之后柳夢梅經常思念她。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牡丹亭》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牡丹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是晚明戲曲家湯顯祖的四大劇作之一,也是他最膾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寫的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沖破約束,私出游園,觸景生情,困乏后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杜寶升官離任,在女兒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觀。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他在園內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認出是此女子便是那個曾在夢境中與他在牡丹亭畔幽會的女子。夜里杜麗娘向柳生說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依暗示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成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看到墓地情況,柳生又不辭而別,就往臨安向杜寶告發柳生盜墓之罪。柳生在臨安應試后,恰逢金兵南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生受杜麗娘囑托,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反被囚禁。金兵退卻后,柳生高中狀元。杜寶升任同平章軍國大事,拒不承認婚事,強迫女兒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從小就被灌輸封建禮教知書達理的思想。但殘酷的封建禮教根本無法束縛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詩經·關雎》便惹動了麗娘的情思,她并不認為這是宣傳什么儒家禮教的作品。而認為這就是一首戀愛詩,是一首撩動了無數少女春心的詩歌。而久困閨房的麗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園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這說明了呆板的封建禮教根本無法束縛住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欲,從而更加揭露了當時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偽和殘酷。
雖然杜麗娘的行為與當時社會有許多不符,但這并不影響作品的情節發展。作者也便是通過“大家閨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閨秀的行為而來闡述作品的主題思想。
讀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麗娘的勇敢,堅持與真情所感動。一首“墻內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內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是他們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園一夢之后,麗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現實中,杜麗娘與柳夢梅至始至終壓根就沒見過面,更別談什么真愛了。那又是什么導致了麗娘傷春而逝呢,難道就真的是那一個夢嗎?不,不是的。夢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劇的產生,但夢境緊緊是促成悲劇的一個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試想在如今21世紀的我們有誰會因一個虛幻的春夢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見鐘情的幾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別談什么為夢懷春而死了。而在杜麗娘那個年代,在那個真情被壓制,人性被束縛的年代,這或許不過就是一個再也尋常不過的事情罷了。
在古代,女子必須三從四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經常就躲在自己的閨房中繡花練琴作畫。在出嫁之前見到的男人估計也就他父親,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間突然見到一個與她沒有血緣關系的而后風度翩翩的男子,有幾個能不一見傾心的。而嚴酷的教條根本不允許這種私訂終身的事情發生。但往往物極必發,越加以束縛,就越能激發人性去挑戰。就說今天,男女平等,見到異性的機會多了,社會也開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尋尋覓覓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樂的生活。又怎會有那么多拋棄家庭而私奔的悲劇呢。
所以說到底,就是封建禮教無情的壓抑了人性,造就了無數悲劇的產生。
再有的感觸就是杜麗娘的真情了。雖然僅僅是一夢之緣。但也無法澆滅心中那被烈火燃燒的情思。天逝之后,她沖破重重困難,終于見到了柳夢梅。而沖破這些困難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與多么堅定的毅力。都說愛情是有期限的。而麗娘當了三年的鬼魂,卻仍然對夢梅念念不忘,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圓夢。而現今又有多少異地情侶因忍受不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而選擇分手,成為陌路人。我想說的是在今天我們勇敢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同時,請不要輕易放手,愛情總是需要堅持的。
《牡丹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第一次看元劇,這《牡丹亭》也是斷斷續續地看完的,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文字,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初次看完之后,感想就是:湯顯祖的文筆很好,他不僅在詩詞方面能夠隨手拈來,在醞釀文字、框架、詞藻等等方面也是有很大文學功底的。其中把杜麗娘的相思成疾,因為情而死去,后又因情而生。寫出了這個敢于沖破“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封建思想;在他的筆下,寫出了杜寶的足智多謀,為官清正,能顧全大局,在聞言妻子被殺,女兒墳墓被掘之后,他并沒有泄氣,而是身為將才,難顧私心,憑他的智謀,勸退了溜金王。柳夢梅,也就是麗娘日思夜想的人,說實話,我是不太喜歡他的',雖然他最后中了狀元,但是我感覺在他的話語間有傲慢的感覺,感覺自己很棒,很萌萌噠,在杜寶面前也覺得他沒大沒小的,用他的話說:“我是你乘龍快婿,你怎么能這樣嫌棄我一副窮酸相?”只能說你說此話的時候不是時候,人家正在傷心頭中,還有最后爭辯的時候,他那語氣,要是我在場的話我簡直想吼他。在《牡丹亭》,雖然杜麗娘在夢境中石何等的追求自由戀愛,但當她重生之后,我們可以從她的話語看出,她還是離不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思想。
杜麗娘在后院中游園,做了一場夢,夢見書生柳夢梅折柳送她,正情在濃處時夢被驚醒了,自此就得了相思病,一病從春天病到秋天,在八月十五日這個點,她死了,這時候她爹杜寶升去淮安做官,為她在南安府后園建了一座梅花觀,把她安葬在梅樹之下,吩咐老道姑與愛女生前的老師陳最良看墳,柳夢梅因進長安應試,在途中病到了,被陳最良所救,哪曾想麗娘生前畫的春容圖被柳夢梅撿到,柳夢梅每天對著這幅春容圖叫我的姐姐,我的美人的,可想而知,她被麗娘的美迷倒了。麗娘在陰司府里,胡判官因她是清官杜寶安撫的女兒,著她還陽,她的魂魄與柳夢梅相會,讓柳夢梅助她還陽,不要負她,于是柳夢梅與老道姑商議,尋了個吉日,掘開墳墓,麗娘得以重生。因怕東窗事發不好解釋,他們就逃離了梅花觀這個地方,在途中聽說在選場,柳夢梅就去奔赴考場,而這時候正直溜金王李全騷擾淮揚,放榜之日不知何時,麗娘聽說爹媽在淮揚,要柳郎去打探消息,此去他一口一個是杜寶的乘龍快婿以至于被杜寶送去牢里。杜寶因平定賊子有功,晉升為平章相位,放榜之日也到了,柳夢梅是狀元,于是倆翁婿開始了辯論,杜寶始終不相信自己死去三年的女兒能起死回生,也不相信剛死去的妻子還在,最后在皇帝一一求證的情況下,賜給他們團圓。
《牡丹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北京愛情故事》里,沈冰的媽媽說的。年輕時,沈冰的媽媽為了沈冰的爸爸留在一個村子里教書育人。在沈冰小時候,爸爸為了救落水的沈冰淹死了,她媽媽受不了刺激,結果癡情成瘋。這是一句很美的古語!因為愛情,活著的人可以思念成疾;因為愛情,所以我們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為愛情,我們即使平凡,也要超越生死輪回;第二次聽到這句話,是在湯顯祖與牡丹亭的課上老師說的。老師的語言并不華麗,不過,很好聽。那時,語言也不能表達這一句話里面所飽含的至情至性,或許只有用一生的勇氣去嘗試一次后,才會體會里面的堅決與不滅的希望。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真情。或許每個人都有那么一段時間,那段時間里,我們毫不放過別人一個小小舉動所帶來的善意,突然間,又會怒不可遏的譴責對方偶爾的冷落。在現實面前我們卻一次又一次的置疑,又一次一次的等待,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我們卻又一次又一次把它推開,然后再去尋找所謂的美好與向往。在寂靜的深夜,我常常會想,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真誠相待,以情換情,就不會有那么多不開心或者不公平。如果是這個樣子,那我的好朋友不也會將關心和愛護分給無數個別人,我也就不會對他很重要了。過去我知道真情是美好的,但是在看了《牡丹亭》后我更意識到,真情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情不能強求,真情不能濫竽充數,真情更不能在我們都心浮氣躁的時候降臨于斯人。生命過于短暫,人生又過于冗長。我能做的,就是安靜的靜守在心靈的原地,簡單的做人,用心的做事,簡單的日子里面自由有我最真實最純真的快樂。
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傳成佳話。但是,每個成功背后否會有那么一段絕望荒唐的往事,尤其是愛情。其實,我不相信,在21世紀還會有像杜麗娘一樣剛烈癡情的女子,也不相信有像柳生為沒有結果的人鬼之戀海誓山盟的男子。這種愛情太不平凡,以至于荒唐。不過,卻給了我,不,還有我的同學門相信愛情的機會。對于那些戀愛過或者不敢嘗試愛情的同學,杜柳的生死愛情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錄了。再過兩年,我可能就得單獨生活在一個城市里機械的做著某一件事,又或者會去愛一個不怎么對的人,久了,就會有一種想要逃離的沖動或者自暴自棄。那我希望自己可以回想起,回想起現在的擁有的那份感動和執著。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如果能愛,請深愛!
有位旅行者,問佛:為什么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我問佛: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經意的夜晚?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我問佛,為什么別處下雪而我這里不下?佛說:不要羨慕別處的風景,你身邊的才是最美的……吶,《牡丹亭》里有它的至情至愛,刻骨銘心。但是小小的我,平凡的我,也可以活出自己本色。與其像杜麗娘小娃一樣的傷春悲秋,我倒是希望自己可以像,舒婷的《致橡樹》所寫,作為一株木棉,對愛情或者其他的感情保持一種相敬相依的姿態。在如果生活太過平凡,那就不要刻意的追求不平凡;如果生活驚濤駭浪,舟再小也會有自己的帆。生活里,你我都可以走遠,保持本真,不要走偏。記得有個好友發表過一條心情所:“生活,每天都是一場浩劫“。那個時候,我有挺深觸動。現在再看,卻多了些頹廢傷感之意。只能說是以前我一直自認為覺得自己過得不好,所以就喜歡寄托感情在這些傷懷之詞里面罷了。其實,生活呢,其實就是一碗杯水,沒有那么多洶涌。我們每個人都在透過它看世界,角度對了,彩虹也就出現了。杜麗娘在傷春寫真之事,也算屬于少年時期的多愁善感,現在看起來她也應該再樂觀點兒的不要因為相思而死,不過,為了湯顯祖的劇情,為了杜柳生死愛情的佳話,麗娘還是必須得傷感下的。這樣的說法也沒有批評杜麗娘的意思,調侃一下,活躍氣氛。不過,我必須承認,并大聲的說,至情至性之人,無人能及麗娘夢梅二人也。
在這里一一細數《牡丹亭》給我哪些體會了。至情我想自己并不能全懂,只要略懂就好了。因為至情至性太沉重,所以我明白有這種東西就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至情,所以至情才會讓人樂此不疲,她才會獨有那雋永之美。我在平凡生活中能體會到至情,就是像我們每個人的爸爸媽媽,為了愛情,敢用一輩子來承諾對方,就算生活不再似青春那會兒激情四射。至情,人生之重!面包會有的,這份情也會有的。現在,我希望做一個愛笑的女孩,做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簡單并溫暖。我希望得到快樂并讓讓快樂感染身邊的人。偶爾任性,卻不犀利;偶爾敏感,卻不神經質。樂意和大家分享所有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高興,就笑,讓大家都知道。悲傷,就哭,然后當做什么也沒發生。
《牡丹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牡丹亭》這本由湯顯祖創作的小說,語言細膩,文辭華麗。文中女主人公杜麗娘一個有著聰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頭春香的慫恿下決定去游園,游園前還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為人看,但她說“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又怕被人看見。這確實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狀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帶著無限的傷懷杜麗娘回到了自己的閨房,不一會就覺得乏了,伏于案幾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為這一睡,改變了她的命運,在夢中他夢見了一英俊瀟灑的少年郎,兩人情意綿綿,私下定了終身。在那之后麗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麗娘死后葬于梅花樹下,雖在冥界仍不忘尋覓夢中情郎,歷經千般苦難,終得大團圓。
《牡丹亭》是一部催人熱淚的愛情小說。凸顯出了杜麗娘為愛情極力地掙脫封建枷鎖的勇敢形象。杜麗娘是個封建官僚的女兒,她的父親杜寶因膝下無兒,就對杜麗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養成標準的“淑女”,在家是個敬父母的溫順女兒,出嫁是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因此,杜麗娘從小受著嚴格的封建教育,她不能自由行動,也不能自由思想,絕不允許有個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嚴密地關在家庭里,同外界社會是完全隔絕的;她同時被嚴密地關在閨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絕的。杜麗娘的內心深處卻積壓著長期的郁悶最終在讀了《關雎》詩以后引發了出來。弗洛伊德說過:“夢是被壓抑的愿望以一種隱藏的方式實現,是人們對于現實不滿的一種宣泄,是最真實的自我的內心表現。女主角夢中大膽放肆的行為正說明了這一點,為了幸福縱是死亡也無所懼,反映了其不屈于世的大無畏的反抗精神。小說也正是巧妙的借女主角的行為表達了一種反抗封建壓迫的思想,從而也宣揚了女性解放。表現了杜麗娘的堅持精神和執著態度。
《牡丹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牡丹亭》一部中國經典古代小說,出生在昆曲發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過由這部小說改編而成的戲曲。但由于年齡過小,一直未曾領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專學生,再次拜讀這本小說,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翻開已開始泛黃的書頁,想來是有些年數了。《牡丹亭》這本由湯顯祖創作的小說,語言細膩,文辭華麗。由于閱讀了大量的現在言情小說,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愛戀,多數是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而這部小說顛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圖式的愛情可以存在。杜麗娘一個有著聰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頭春香的慫恿下決定去游園,游園前還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為人看,但她說“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又怕被人看見。這確實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狀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帶著無限的傷懷杜麗娘回到了自己的閨房,不一會就覺得乏了,伏于案幾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為這一睡,改變了她的命運,在夢中他夢見了一英俊瀟灑的少年郎,兩人情意綿綿,私下定了終身。在那之后麗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麗娘死后葬于梅花樹下,雖在冥界仍不忘尋覓夢中情郎,歷經千般苦難,終得大團圓。
文明禮貌月又開始了,哪些是文明行為,哪些又不是的報貼隨處可見,最顯眼的一條便是文明戀愛。雖說進了中專校,談談“戀愛”是很正常的,但要論起文明來,恐怕就差遠啦。時下流行的一句話:中學里戀愛的開始,便意味著分手的結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說明。
我走進圖書館,借了《牡丹亭》,早就聽說是一部將戀情寫的不錯的古代作品。我們且來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稱道。
《牡丹亭》中杜麗娘是一個知書答禮的富家小姐,而柳夢梅則是貧窮的文弱書生。文章雖然用極其荒誕的手法,讓杜麗娘死而復生,成就了一段佳話。但我們應該看到,即使他們不是富家小姐或貧弱書生,他們對對方的感情都是真摯的,是賦有責任感的。本書單此一點就值得我們學習。
當代中學生談戀愛,很大成分上都只是游戲,圖得一時快樂。中學里勤工儉學的學生還是很少的,大部分學生拿的都是家長辛苦掙來的錢,錢花完了,伸手向家長要,錢便來了,根本是衣食無憂。那些“鴛鴦們”自然不會考慮到出了中學校門以后的情況,即使明知是分手的結局,也還是樂不可止。培養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沒有,但結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傷了這份感情,要知道,身體上的傷痛不算什么,心靈上的傷痛是無法彌補的啊!
感情本就是讓人難以琢磨的東西,而感情中的戀情又是一種特例。那是因為責任的存在,如果沒有弄清楚這一點,就不要談戀愛。也有人說:感情是可以培養的。話是不錯,但培養不是玩鬧開心,培養的目的到最后是要負責任的。我說不清楚,只道:那是別人的事,我不管,看不慣也無權過問。語文寫作能力差,也不去思考這些問題,我過的瀟灑快樂。既然沒有戀愛也能快樂,又為什么一定要選擇戀愛的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