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讀后感800字
經濟學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上的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假設都是似是而非的.隨著歷史學民俗學統計學的發展一個又一個假設被推翻.我們不禁要感嘆經濟學的基礎發生了動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經濟學的讀書筆記800字五篇。
經濟思維讀后感800字【篇1】
tim harford寫的《臥底經濟學》肯定不是大經大典,當然,作者也沒把它當作大經大典來寫。有點二十年前高希均先生的目標大眾啟蒙著述的感覺,但是俏皮的成分更多了;也有點張五常不時見諸報端的那種小豆干作品感覺,少了君王式傲慢。這類作品,其實多在微觀和中觀經濟學的范疇。
這本書給我的收獲是,從策略層面了解了一些消費類連鎖品牌的定價模型,有些模式在中國尚未出現還。有時候,知道并不意味著獲得改變局面的能力,但會在智力上獲得“不被蔑視而帶來的快感”。
作者首先的舉例是遍布倫敦、紐約、巴黎的都市咖啡店,多都是在地鐵站周邊,或者是商業區、旅游景點區里。這些店通過支付相當高的商鋪租金,交換回了一定程度的壟斷權力。咖啡店老板的心理斗爭由此開始,房租和其他運營成本基本固定,要賺錢必須要通過賣咖啡多獲利潤。
如果把咖啡的價格提高,那么銷售額會有下降,你會失去那些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如果把單杯價格降低跑量,總銷售額會有上升但利潤卻也不見得高,因為你沒有從珍貴的忠誠消費者處賺取到本可以屬于你的高額利潤。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區分出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與非敏感型的消費者。結合生活實際觀察,擴展產品譜系是用得比較多的方法,讓每一類消費者都能找到對應的消費點。然而,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或者說花頭其實很多的。
新產品開發不僅可以走貨幣支付能力的思路,還可通過道德感、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區分出不同消費者。比如有咖啡店設計“公平貿易咖啡”產品:產品的解釋是,咖啡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赤貧地區,由于國際間貿易規則,購買這類產品需支付稍微高點的價格(這稍微的高里其實有部分是讓咖啡店賺的)。但喝的話,將不僅是消費行為,還體現著社會責任感。
不排除這種可能,受過高等教育且有著社會良心的那類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會在此時心甘情愿地從皮夾子里多拿出些鈔票來。還有的咖啡店,針對座位的稀缺性做出創新,只有當坐在店里消費時,才區分大杯與小杯的價格,而對于打包帶走的消費者,則是不區分大杯小杯的價格。是把地產的時間價值附加到價格里。
作者還不斷提及超市的盈利。每年來個三四次的高折扣率到30%,持續三天搞得車水馬龍,為什么不變成全年降5%呢?其實道理和咖啡店是一樣:既想賺忠誠客戶的錢,又想賺價格敏感消費者的錢,一定要通過事件促銷把這兩類人區分開來。至于如何防止忠誠客戶也動搖乃至揩油,后面進行了論述。
作者還觀察到兩個現象:有兩家超市,絕大多數人都抱怨a店貴,但事實是如果選擇完全一樣的貨品,a、b兩個超市的價格基本上沒什么差別。導致a給人留下貴印象的主要原因是,位置更佳的超市a把昂貴貨品放在超市的主道和顯眼、易取位置。
另外一個有利可圖的方式是出人意料地大幅漲價,比如每天隨機把兩種蔬菜的價格翻三番。顧客要繞過出人意料的漲價是很難的,所以很多超市很偏愛用不可預測的方式大幅漲價。還有用得比較多的手法包括,用塑料袋包起來的蔬菜和作料,比散裝得貴十多倍,顧客根本不會辨分出來,或者沒有意愿去進行辨分。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防止忠誠客戶也受到低價產品、服務的誘惑呢?書中舉的例是法國,當時火車作為交通工具出現還沒很長時間,一些運營公司就是不給三等車廂加一個頂,也不給木制座位裝上軟墊,原因不在于那區區幾千法郎,而只是為了嚇住富人,讓他們感受到不同等級的車廂原來差距是如此之大。
現代社會里的服務業也不乏此等個案。以各大航空公司為例,機票打折打得熱鬧非凡,但是商務倉和vip的價格卻是不為所動。他們是怎么做到這點的呢?不看機艙,看看機場的休息室也可見一斑,休息大廳常常是人滿為患,聲音嘈雜,但vip的休息室里卻是另外一番洞天。富人于是被處心積慮地嚇壞了。
再比如制造業,作者說,ibm在研發出的打印機中故意添加延緩打印速度的芯片,于是高端產品的優勢就顯露出來了,疊加上外型設計的故意落差,一個產品演化成了高低兩端的不同利潤率產品。作者在書里還說intel公司的中央處理器產品,也應用了類似的定價策略。
解釋說明下:個人的閱讀習慣比較雜,但還算有個大致的范圍,如商業、金融、政治、政策、傳播、媒體、歷史、科普,再就是人物傳記和小說類。時間一般在兩小時/天左右,畢竟不是做研究。知遠提醒得也很道理,工作與閱讀之外,得留時間與人深入、放松交流,對媒體工作者來說也許惟此才能朝著“格高局大”進發去。
我還自設了“二八定律”,即80%的時間用來讀大經大典,20%的時間用來讀新出的著作;也試過反過來執行這個“二八定律”,即用80%的時間讀新書,但后來發現一流的書其實這輩子夠消化的了,但不讀新書又難以把握住現今。和看碟、聽音樂是一個道理。
經濟思維讀后感800字【篇2】
經濟學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上的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假設都是似是而非的.隨著歷史學民俗學統計學的發展一個又一個假設被推翻.我們不禁要感嘆經濟學的基礎發生了動搖.博蘭尼說土地勞力金錢都是虛構商品永遠不會徹底實現.歷史上從不存在現代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不存在一個獨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純粹以市場供求最大化物質欲望和利潤等邏輯來運作甚至能夠自我調節的經濟體.
1"以物易物與交易"等個人行為僅偶爾出現在原始社會.經濟學是最強調個人行為的不過人類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從來不是以單個人的身份出現的.馬克思對物物交換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發展階段割裂了開來.這樣的情況幾乎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2貿易并非出現在社區內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間的外部事物是從群體之間的交易擴展到個人之間的交易.
3貿易并不依賴于市場它起源于單向的運送無論是籍著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場是所有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第一課但市場并不是從來就有的.市場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古希臘市場功能主要是通過海盜等非和平手段實現的.
4市場存在與否并不是本質上的特征地區性的市場并沒有擴張的趨勢.古典貿易理論認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國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納很高的最優分工水平時國際貿易就會產生.這不符合民俗學的實證研究.
5分工并非起源于貿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經濟的事實.斯密認為人類獨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換的傾向因為這對個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場范圍大小的限制.但在資本主義興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性別地理因素等原因勞動生產率不同造成了分工.
6金錢并非是一項決定性的發明金錢存在與否并不必然造成經濟類型在本質上的差異.金錢并不是所有社會必然的產物很多發展到相當高程度的社會群體排斥使用貨幣.
7中古時代鄉村與貿易無緣.城鎮與城鎮之間的貿易也從來不是公平的.貿易的差異是地方實力的體現.
8重商主義迫使國界之內的城鎮和省份的貿易更為自由并將自治市鎮的制度擴展到全國.重商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一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現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9 15世紀以前從來未曾有過國家保護政策.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是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沒有很明確的國家概念更沒有對外封閉的國家保護政策.如日本中國.
10壟斷是資本主義的常態競爭是特殊和少見的.資本主義的成就是限制市場的產物.積累大量資本的能力依賴于創造壟斷的能力而每一次偉大的技術進步都為壟斷部門創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資本家總是試圖做一切事貿易生產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門他們才有望獲得壟斷優勢.只有二流的貨色才會去專攻一門才會是商人或工業家.(布羅代爾)
經濟思維讀后感800字【篇3】
《經濟學3》第二部的內容,有很大的提升,由杰文斯、門格爾和瓦爾拉這三個年輕人引發的一場邊際主義革命,所謂邊際主義革命,如果用我個人的話來理解,就是以前大家研究經濟學只是當研究對象當成一成不變的,而現在我們應該靈活的看待研究事物。當購買第一個物品時,如果我們的滿意度是百分之五十,那么購買第二個不會變成百分之百,最多只能增加一部分滿意度,當購買越來越多的相同物品時,對我們自身的效用就降低了,所以滿意度依次下降,到后來甚至會出現滿意度負增長的情況。所以投資某樣事物也需要限度,否定了傳統的投資越多,因為勤勞而創造越多,所帶來效益最大化的說法。書中整個第二部分都是對此效用進行分析,慢慢的我發現,數學和統計學開始加入到經濟學行列。因為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公式來精密計算效用成本,幾乎達到不懂數學就不懂經濟學的地步。
直到1936年,一個名叫凱恩斯的人,發表了一本名叫《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書,該書一出版,立即轟動整個經濟學界。當然,《通論》的成功,也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其實從后面的內容就可以看出,當初凱恩斯給出的治療經濟體系的“藥方”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并且自己在著作中也常常遇到矛盾而不可解釋的地方,都被搪塞過去。但,無論如何,這場經濟學上的又一次革命爆發。傳統的節約美德變得令人厭惡,因為把財富留在自己手上,不會再創造新的財富,而只能拿去投資和消費,讓經濟流通起來,才能使經濟富足。所以節儉變得非常不可取(前面說過,3多年前的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儲存起來的金銀才是財富,可見這300多年里經濟學思想變幻多么大),鼓勵消費成為主導思想。
由于凱恩斯學說本身存在漏洞,由此,后人肯定會對其進行修復,但也動搖了凱恩斯主義的霸主地位,經濟學進入了近30年的百家爭鳴局面。各種學派相互攻伐,各類經濟說法由此誕生,經濟學迎來了最多產的時代。書中最后一部分,談論了太多經濟學思想和演變過程,再次就不一一敘述。
本身我就是個經濟學門外漢,而第一次接觸到如此正統又細化的“經濟學”參考書時,自然消化很難,看了整整2個半月多才看完。但是每當放下書時,又會不自覺的想里面的內容,感覺到奇妙而有趣。值得各位職業者一覽。
經濟思維讀后感800字【篇4】
經濟學,被譽為社會科學的皇冠。近代的3,西方經濟學高潮迭起,這3所誕生的經濟思想,已經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經濟學說總和。
這本《經濟學3》,可謂經濟學里的百科全書,前后共87章,講訴了近百位經濟學大師的思想,還在附錄里收錄了這3以來所有經濟危機的案例分析,以及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簡介。 全書共一百萬字,作為一個不懂經濟學的讀者來說,也可以當做參考書來看,里面許多內容分析起來簡單明了,不像其他經濟學類圖書那樣苦澀難懂。作者(編著)把全書分為4大板塊,也可稱為經濟學史上的四個時期,分別是1556~1870年的初始期、1870年~1936年的邊際主義稱雄時代、1936年~1970年的凱恩斯主義主流時期和1970年~1998年的諸子百家時代。
給我的總體印象是,這3的演進,經濟學變得越來越精密,越來越復雜。最開始經濟學家認為增加財富,就是財產儲備越多,經濟越富足。當時認為的主要財產就是金銀,所以少輸出貨幣,多吸收金銀,成了國家政策的最佳標準。到后面,由于出現的種種問題,使其原本的學說無法相對應,從而涌出一批新的經濟學家,修改前人的經濟思想,使得經濟學得到無數修正,也變得越來越精確。亞當·斯密《國富論》之作為能成為經典作品,也就是發出新的見解,這本著作里,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價值,是全書思想的基礎。而非最原始的金銀積累,資本增加的直接原因不是節儉,而是勤勞。當然,此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在一定基礎上比之前的經濟學說進步了很大一截,是西方歷代以來經濟學說思想之集大成,所以斯密由此成名,《國富論》由此名流千古。此書第一部分由馬克思的《資本論》作為結尾,全書分為三卷,分別是資本的生產、資本的再生產和資本的分配,書中特別談到,這本書即使是專業人士讀起來,也相當的抽象,并且枯燥。因為經濟學的理論很難用優美的文字代表出來,不像文學作品那樣絢麗多彩,但這依然不影響它大放光彩。整體來說,這兩百年的時間,西方經濟學體系逐步完善,并由此拉開了世界經濟學熱潮。
經濟思維讀后感800字【篇5】
起先想著要了解這場經融危機的根源,于是覺得應該重新復習政治經濟學,選來選去,我們自己國人專家寫的我依然是看不懂,于是選中了這本法國人薩伊18__年寫的《政治經濟學概論》,從12月初到2月初,足足兩個月時間。
全書以很多鮮活的例子來說明財富的產生、分配、消費,整本書以價值生產為中心點,貫穿各個章節。這也是我們專家與外國專家的不同之處,要是國內專家寫的,就肯定非常之枯燥!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這個版本翻譯得不是很好,對句子的把握幾乎都是以英文的原意沒有考慮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來翻譯,所以讀起來部份語句的理解需要舉一反三。到現在為止,我也認為還有必要再讀一次。
薩依認為,資本、土地、勞動是生產價值的三大必須要素,任何價值的生產,必須是通過根源在人為借助資本及自然資源(土地)來完成;所有非生產性的消費都產生不了價值,我們稱之為浪費,作為個人來講,沒有生產價值的消費都是浪費,浪費不僅僅對個人有害,對整個國家財富也是有害的,雖然就像在一棵大樹上摘下一枝樹枝。
國家的財富是由人民生產的,只有人民勤勞節儉,才能有更多的資本用來創造價值,而所有的奢侈性消費,都是無法生產出實用價值的,所以有些負責任的政府在這方面征收重稅。
稅收是取走人民所生產出的價值,當然這些價值是以貨幣的形式體現出來,這價值養活了收稅的和其他公務員以及軍隊、司法部門等,所以以前當有人罵政府公務員說你對不起人民,而公務員則說以自己的勞動來換薪水,不是拿人民的錢,那就是大大的笑話,這個例子來自我們咸豐縣政府的某公務員。當然,如果公務員為人民創造出價值,用他們的價值換取人民生產的價值,這個是適當的,也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
稅收是回不到社會的,軍隊保衛國家人民、公務員為人民生產價值而服務、司法部門為保證社會公正性,這些都可以以人民生產的部份價值作為回報。如果一個政府嚴以律己、節約,將稅收用于人民的生產性資本,這個國家必定會走向富強,但人性的弱點又在里面顯示出來,貪婪、虛偽的人如果主導了政府的走向,這個國家看似有財富但卻沒有藏富于民,這樣的國家不是真正的富強,那么,這就是我們中國。
他還說到,賭博、彩票都是不利財富生產的,(政治經濟學的讀書筆記政治經濟學的讀書筆記政治經濟學的讀書筆記.diyifanwen.com)不能真正創造價值,那些人只是因為貪婪,想發財所以才去買彩票賭博,而真正掌握大部份財富的階層,是不會碰這些東西的,因為他們已經不在乎這些,所以賭博的人、買彩票的都集中在社會的近乎最低層也是人群最多的階層。所以這也是導致窮的階層就會越窮、富的就會越富,因為富的階層有資本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作者在文中多次贊同英國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道德情操論》及柏拉圖的《理想國》里的內容,所以上周我特意買了這幾本書,希望今年內能將這些書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