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讀后感800字
在經濟社會,商業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經濟現象。如果我不能很好的理解這些東西,那么如何利用他們呢?因此,必須通過學習經濟和商業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去逐步構建我自己的商業嗅覺和思維。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經濟學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經濟學讀后感800字篇1
當初拿 到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一書時,手捧著這樣一本凝聚著大師無數心血與人類智慧結晶的厚重的書,我想,一定是內容錯綜復雜而讓我學生絞盡腦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教科書,擔心自己無法認真地從頭到尾看完這本巨著而對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在放假期間里我終于鼓起許久 以來都難得一見的勇氣翻開了《經濟學》的第一頁,我下定決心要把它看完。從第一章緒論開始我就感覺到這本書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樣語言晦澀難懂,而是以 自然明了的辭藻將本應繁雜的理論娓娓道來,甚至在描述上比我上學期的課本更簡單,越是大師,就越能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原本復雜的經濟學原理。
保羅·安東尼·薩繆爾森是當代新古典經綜合派領袖人物,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坦利·費希爾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介紹薩繆爾森時所說的:“薩繆 爾森對經濟理論的幾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貢獻”。他從小就被譽為“才華橫溢的神童”。他比較出名的文章中就有我們經常聽到的《乘數分析和加速原理的相 互作用》。1970年薩繆爾森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標志著他為世界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得到了世人的肯定。我正是帶著對大師的崇拜與敬意通篇閱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編排基本上能滿足各個層次讀者的需求,較高深的內容在附錄或特別標明的小節里單獨安排。第一編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紹了一下學習經濟學的一些必備基礎 知識。第二編是微觀經濟學: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第三編是要素市場:勞動、土地和資本,以上兩篇也是我們在任一本微觀經濟學的書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題。第四篇從微觀的角度主要討論了下國際貿易、政府以及環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講述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知識。
讀此書沒有特別明顯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書的感覺,簡單的文字,甚至有時略帶幽默的語言,仿佛是在閱讀劇情引人入勝的小說一樣讓人有一發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沖動,對理論的講述間或會結合實際加入些許評價,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在我看到有關效用論及產品市場的篇章時,我沒有想要把關于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條件的各個公式、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的產量曲線圖、MC曲線與AC曲線之間關系的數學推導過程、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壟斷競爭市場的定義、規模報酬遞增的定義等全部記下來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在書本中舉出的大量實例的情況下我能更加清晰的知道P&G、Unilever在中國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的基礎上還將不斷擴大它們的市場。
經濟學讀后感800字篇2
一本書既然能夠反復出版、反復修改更新至18版可見其是一部充滿魅力和經典傳世著作,當然也包括“經濟學”是一門不斷前進的課程,幾乎每3年一版方式來保持它的新鮮性。相信你已經知道我指的是哪本書,那就是薩繆爾森《經濟學》。
本并不是我的首選書,同學從圖書館借來之后,我稍稍翻了幾頁就決定讀后感一定要選擇這本書。正好本學期我也修了經濟學,看這本書實在是一舉兩得。
我粗看了幾章,著重看了15章比較優勢和貿易保護主義。的確,對于一本教科書,我很難用華麗的語言去描述什么。薩繆爾森數學系出生,故常常用圖解方程去解釋很多問題,覺得自己的理解更清楚了。不過也有可能是學過一遍的關系。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消費均衡的地方,我看到了所謂的效用最大化。不過要我往后買東西都用無差異曲線和需求曲線求切點,正確、準確地處理好取舍實在是不容易啊。購物中的取舍是最簡單最容易判斷權衡的,因為相對客觀也容易比較。
說到兩優取其重就想到我們學過的比較優勢理論。國際貿易也是經濟學中的一大分支。
在本章中詳細的圖解,尤其是一副獨具匠心的繪制了一副特別的世界地圖。在圖中各國的位置性狀還是可以辨認,但版圖大小卻不再取決于疆土面積,而是貿易份額更是激發了我的興趣。書中的語言除了詳細還十分幽默,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原本難懂死板的內容突然顯得如此動人。
書中大多數都是用美國作為舉例,讓我對美國的貿易狀況和歷史有初步地了解。
作為新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把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結合在一起是薩繆爾森的首創。
薩繆爾森的觀點有人喝彩,也有人批判。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種理論的引進來說,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對于思想的多樣性和學術的繁榮,都是有好處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要通過閱讀,不斷地提高自己對理論的辨識能力,從而辯證地看待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
原本認為經濟學是一個很沒有用的學科,尤其是各種函數各種數字符號計算方法看了我就頭暈,況且實干家基本是不對經濟問題進行考慮的。我想這實在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學習經濟學并非是要讓你變成一個天才或是經濟學家,但若是不學習的話,則命運就很可能會與你格格不入。更何況對于現在危機全世界的經濟危機,掌握點適當的經濟知識,我也能從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分析相關的國家政策和舉措。
經濟學讀后感800字篇3
經濟學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上的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假設都是似是而非的。隨著歷史學民俗學統計學的發展一個又一個假設被推翻。我們不禁要感嘆經濟學的基礎發生了動搖。博蘭尼說土地勞力金錢都是虛構商品永遠不會徹底實現。歷史上從不存在現代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不存在一個獨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純粹以市場供求最大化物質欲望和利潤等邏輯來運作甚至能夠自我調節的經濟體。
1"以物易物與交易"等個人行為僅偶爾出現在原始社會。經濟學是最強調個人行為的不過人類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從來不是以單個人的身份出現的。馬克思對物物交換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發展階段割裂了開來。這樣的情況幾乎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2貿易并非出現在社區內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間的外部事物是從群體之間的交易擴展到個人之間的交易。
3貿易并不依賴于市場它起源于單向的運送無論是籍著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場是所有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第一課但市場并不是從來就有的。市場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古希臘市場功能主要是通過海盜等非和平手段實現的。
4市場存在與否并不是本質上的特征地區性的市場并沒有擴張的趨勢。古典貿易理論認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國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納很高的最優分工水平時國際貿易就會產生。這不符合民俗學的實證研究。
5分工并非起源于貿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經濟的事實。斯密認為人類獨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換的傾向因為這對個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場范圍大小的限制。但在資本主義興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性別地理因素等原因勞動生產率不同造成了分工。
6金錢并非是一項決定性的發明金錢存在與否并不必然造成經濟類型在本質上的差異。金錢并不是所有社會必然的產物很多發展到相當高程度的社會群體排斥使用貨幣。
7中古時代鄉村與貿易無緣。城鎮與城鎮之間的貿易也從來不是公平的。貿易的差異是地方實力的體現。
8重商主義迫使國界之內的城鎮和省份的貿易更為自由并將自治市鎮的制度擴展到全國。重商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一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現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915世紀以前從來未曾有過國家保護政策。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是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沒有很明確的國家概念更沒有對外封閉的國家保護政策。如日本中國。
10壟斷是資本主義的常態競爭是特殊和少見的。資本主義的成就是限制市場的產物。積累大量資本的能力依賴于創造壟斷的能力而每一次偉大的技術進步都為壟斷部門創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資本家總是試圖做一切事貿易生產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門他們才有望獲得壟斷優勢。只有二流的貨色才會去專攻一門才會是商人或工業家。
經濟學讀后感800字篇4
在這本書的第三篇章里講到了我比較感興趣的洛倫茲曲線、基尼系數的知識和對公平與效率這個永恒話題的討論。大量的數據和圖表很直觀地讓我了解到世界各個角落 的國民收入分配現狀。收入分配問題的嚴峻性在這些年來我國大刀闊斧摧枯拉朽式的經濟發展中漸漸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諧是整個社會是否和諧的一個非常 關鍵的構成,我們看到,十七大報告中有關收入分配的論述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論述,體現了中央 對這個收入分配問題非常重視。
__報告中關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這非常權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問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個意思就是,初次分配還是要以效率為先。新一輪的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開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紛至沓來的有關工資變更尤其是公務員工資變動的吸引人的各種新聞。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聞,而現如今人們很大一部份是通過網絡來獲取各方面的信息,這讓我想到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中提到了在我用過的教科書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經 濟學。實際上它并不陌生與遙遠,相反,它恰恰與我們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聯系著。當然,我知道,信息經濟學并不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互聯網和全球信息化這么單 純,它主要反映經濟活動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積極為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節約和開發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發揮組織機構的作用服務。
在信息經濟學發展的同時,通信、計算機、軟件、網絡、科技等將會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為人類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以上提及的先進技術,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種技術,國際金融才會打破傳統模式不斷發展尋求最美好的前途。
縱觀全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在讓我領略了大師風采的同時更讓我通過對經濟學的學習以及和實際相聯系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我想這也是老人家堅持不懈所 想達到的目的吧。
經濟學讀后感800字篇5
在讀完21世紀經濟報后,不僅增長自己的見識,而且使自己受益頗深,現在讓我談一談讀完報紙的感受。 ,隨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發,一場由教育部主導的“自上而下”的課程改革拉開帷幕。 這場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把課堂還給學生,重燃孩子們對于知識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十周年。在總結反思過往十年的改革歷程時,我們發現結果有成功也有失敗,為什莫在那些比較偏僻地區能成功,而那些比較發達教學設備比較好的地方不能做好呢,?總結其原因,那是因為他們的教育成本不同,他們的成本不僅僅是升學率,而且還有學校的聲譽等等。所以他們要選擇課改的成本是不同的,由于在不知道課改的成果的好壞,所以風險的大小未知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是不同的,從這個事例里我們可以知道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成本,還要考慮做一件事的風險。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停的提升,節能減排成為我國的一項發展戰略,在照明行業,我國是世界上白熾燈最大生產國,也是使用量的最大的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LED照明燈正在取代白熾燈,而且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禁止銷售白熾燈,逐步使白熾燈推出市場。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子孫后代就不會自導白熾燈是什么。政府的這一措施并不是不對,為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是必經之路,在這件事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白熾燈和LED照明燈是互為替代產品,當人們增加對對LED照明燈的使用時,就會減少對白熾燈的使用,對于兩家廠商來說他們之間的競爭是完全競爭,所以對于他們來說不管是進入一個市場還是退出一個市場是很方便的,當他們的商品銷售量減少的時候,在長期處于虧本的情況下,他們就會退出市場。
所以,政府要減少對白熾燈的應用,僅僅是出臺政策是不行的,在出臺政策的同時,要把環保的理念深入民心,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導人們減少對白熾燈的使用,從而去大量使用LED照明燈,同時還要對生產廠商給出一定的建議,讓他們減少對白熾燈的生產,轉向其他代替品的生產,綜各方面的措施,這就達到啦預期的目的。達到政府干預經濟的最終的結果。
我們在去我國的鋼鐵行業去看看,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這句”企業如果不能做強、做精 就暫時不要做大”和他帶領沙鋼走過的風雨歲月以及他對選舉下一位CEO的看法,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民營企業做到如此的強大,不僅要有優秀的技術骨干,還要有自己的優勢,在競爭市場里,才能獨占鰲頭,對于一個企業它不僅有短期的利益最大化,還有長期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在不同的時期,對自己的企業要有不同的規劃,以達到自己企業的收益最大化或者損失最小化。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關注國家的經濟發展,了解國家的發展趨勢,為國家的強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位熱愛國家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