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文讀后感800字
書是美景,讀書是飽覽美景。足不出戶,你可以遍游于千山萬水,徜詳于長江黃河之間,看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春江勝景,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雪景,更有那魚水之樂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高中課文讀后感800字的內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高中課文讀后感800字篇1
還是最初的樣子愛像一朵綻放的茉莉,傾吐著它濃郁的芳香,純潔而清新,雖沒有蝴蝶花的絢麗、玫瑰的嬌艷、秋菊的堅強、蘭花的高雅,但它卻有本身獨特的芳香,冰清玉潔。同學之愛、父母之愛、老師之愛、……愛的茉莉開遍了整個世界,愛的花香沁人心脾!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但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癥,這場飛來的橫禍,使她的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媽媽的病使她感到孤獨和困倦,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著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友誼的滋潤,但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十二歲的欣怡,卻過早地體驗到了生命的殘酷、愛的深刻含義。讀到書的尾幕,我哭了。
我為盛心怡的遭遇而感到同情。我與她一般大,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在學校,我是老師的寵兒,備受關懷;在家中,我既是蠻橫的“小公主”,也是爸爸媽媽手中的寶,對我是無微不至,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疼愛有加。哪像欣怡,小小年紀就要擔起重任,盡心盡力的照顧媽媽,心里有苦了,也不敢向爸爸傾訴,怕爸爸額頭上的皺紋又多加一條。在學校,也要飽受凌楊波的欺負以及同學們那過度同情的眼神。小小而又瘦弱的她,過早的體驗到了生命的殘酷、愛的深刻含義。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才體會到媽媽對我的愛。不但體現在物質上,還有很多細節,很多看不到的愛,我才知道愛無處不在,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媽媽對我的愛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更多的是無微不至的。
每一次安慰是愛,每一個微笑是愛,每一次鼓勵是愛,每一次批評也是愛。在家里,我時常惹媽媽生氣,媽媽批評我時,我總是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任她數落我,心里卻不服氣。在讀了《生命流淚的樣子》后,我知道我是媽媽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她的全部。世界上從來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媽媽。還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和自己的兒子過著相依為命的苦日子。一天,兒子趁鄰居沒在家就偷拿了他家的一件值錢物品。事后,母親知道了不僅沒有批評兒子,相反還表揚了他。數年后,就是因為這位母親的教育方法有誤,才使她犯下了一個滔天大錯——兒子走了犯罪的道路,最終被槍斃了。一次錯誤教育毀了一個孩子的前途,可見一位母親的責任是多么重大,多么神圣。媽媽對我的批評就是對我的愛,就是一位母親急切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人們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雖然海遠沒有山那樣高聳入云,但卻有著寬廣的胸懷。媽媽就像海,敞開寬廣的胸懷,讓我們得以在母愛的溫暖中安然入眠,用自己博大的身軀,保護自己的兒女。母愛,就這樣,一直伴在我身旁……
高中課文讀后感800字篇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 《朱自清散文集》,作者是朱自清,里面的內容可豐富了朱自清初次創作的抒情散文,他體現出他的生活觀。
文中的《背影》散文,這篇散文中體現出父子之間的情意,《背影》這篇散文警惕我們,往往很平凡的情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否則,在將失去時,才去發現東西的存在,知道有多重要。朱自清還寫了反應社會生活的散文如文中的《論吃飯》散文,這篇散文充分寫出了農民反抗大戶.反抗饑餓.反壓迫的政治覺悟和勇于反抗的集體意識。我看完這本書時,認為這么一句寫的最好: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道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腳.腰,它領著我們向前。娃娃.姑娘.青年。把春天寫活了,這句話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春意盎然。
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做為一個人,應該知恩圖報,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決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相信正義可以勝過邪惡。當我想道要知恩圖報時,就幻想:長大后,我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一定要報答我最敬愛的成老師。自從我從三年級開始,來到這里,認識了因為一些調皮學生才會兇巴巴.才會憤怒的成老師。但是。就是成老師我的的成績有了改善,正是因為他教書嚴格,讓愛搗蛋的同學成了溫順的小羊。我深情地說:‘‘成老師,謝謝您。’’每當我頭仰望藍天時,它是那么湛藍,又想到如今的社會已經發達了,科技技術提高了,成功人士越來越多了。我仿佛見到了未來的美好瞳幜。
是啊!在黨的陽光下,生活如此美好!
高中課文讀后感800字篇3
幸福是什么顏色的?這是個連作者都不知道的問題,但她卻寫了這本書,她沒有告訴我們答案,或許是要我們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奧妙吧,不同的人看完后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自然也會有不同的答案。眾所周知,畢淑敏是個心理學家,而關于幸福的這些問題又與人類的心理有關,也許正因如此,她的觀點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吧。讀完這本書后,不少人一定會對生活有所改觀吧。
其實,幸福并不復雜,它就是那么簡單。對老師來說,學生的進步就是幸福;對農民來說,收獲莊稼就是幸福;對平民來說,衣食無憂、全家平安就是幸福;對作家來說,自己的作品受到認可就是幸福……在不同的人眼中,幸福的定義各種各樣。作者對幸福的認識不一定是我們對幸福的認識,但從某些角度來看,又或許是相同的。讀完了這本書,也想要談談對幸福的認識。
在我的意識中,幸福就是這么簡單。人生其實很短暫,因為當你出生時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在哪一刻終結,也許今天我們是這世上活生生的人,而明天就不知自己身處何方了,或許化作了一棵樹,一朵花,一片云甚至是一粒塵埃,誰都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不知道前方究竟是什么在等待著我們。7月23日,相信這個日子我們都不會陌生,正是在這一天,一輛北京駛向福州的列車與一輛杭州駛往福州的列車相撞了,車上的38人遇難,就是在那么一瞬間,多少人家破人亡,列車上的人又有誰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呢,災難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降臨的,大家都還記得小依依吧,那個最后被救出來的小姑娘,在這一瞬間,她失去了愛她的父母,從此她將要面臨失去父母的痛苦,她還那么小,命運對她又是否太殘忍了呢?面對那些逝者的親人,我們又有誰不同情呢?與他們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至少我們還有親人,無論在何時,我始終都認為,只要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平安快樂就是最幸福的事。
有些人的一生總是去追求很多,金錢、地位、權勢……但在這過程中,他們常常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東西,當你站在頂峰的時候,旁邊沒有人和你分享,這些人是孤獨的,是可悲的,他們不會感受到幸福,因為幸福早已在他們爭名奪利時悄悄地遠離他們。秦始皇嬴政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但最后卻落了個二世而亡,趙_政,賜死了扶蘇,盡管他曾得到過天下,但是他失去了很多,試問他幸福嗎?
幸福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追求,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便是一種幸福,他們快樂是我們的幸福。幸福就是這么簡單,當別人做錯事時,對他們的寬容也是種幸福,它讓我們快樂。幸福并不復雜,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在于我們有沒有去發現它。幸福者不會空虛、迷茫、無所事事,幸福者健康、安詳、樂觀、豁達,臉上時常帶著迷人的微笑,身邊常常籠罩著悅人的光芒。
幸福就是這么簡單,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幸福,本就觸手可及,只要你愿意爭取!
高中課文讀后感800字篇4
曾經讀過余秋雨的許多散文,而讓我時時不能忘懷的一篇就是《垂釣》了。《垂釣》是余秋雨夫婦在海參威的見聞,情節十分簡單。一胖一瘦兩個垂釣老人,因為自己的喜惡,胖老人在釣繩上“掛了六個小小的釣鉤”,每次下鉤不到半分鐘他就起竿,次次都會掛著六條小魚,他忙忙碌碌地不斷下鉤、起鉤,從來沒有落空,落日余暉的時候,總是快樂地滿載而歸;瘦老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的釣鉤只有一個,而且“碩大無比”,即使沒有大魚上鉤,他都倔強地端坐著,等著“暮色蒼茫”了,“瘦小的身影還在與大海對峙”
兩位老者不同的性格追求,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胖老人歸去的時候已是盆滿缽滿,快樂的“腳步如勝利者凱旋”。瘦老人雖然“用背影來鄙視同伴的淺北,但他畢竟魚桶空空,一個人在暮色漸濃的大海邊寂寞地等待,孤獨地守候!
余秋雨在散文中說道”一個更加物質,一個更加精神“,”一個是喜劇美,一個是悲劇美“,”他們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美的人類“。的確,人類在演繹故事的時候,皆因為不同的人生觀而豐富了結局,讓旁觀者更覺況味無窮。
也許有人認為胖老人是追求物質而胸無大志,隨遇而安,渾渾噩噩地過著小魚生活的現實主義者;瘦老人則是一個追求完美、志在高遠、鍥而不舍的理想主義者。然而,從生活的角度而言,我對胖老人的做法是報以贊許目光的。生活追求需要積極向上,卻要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智慧,不容許有盲目和好高騖遠的僥幸心理,胖老人十分明白自己所面臨的客觀條件,鉤小灘淺,他不妒忌瘦老人釣鉤的”碩大無比“,也不去打擊他的執著,即使在”提起滿滿的魚桶走了,快樂地朝我們扮了個鬼臉,卻連笑聲也沒有“,怕的是驚擾了瘦老人的釣魚夢,他的這份平常心,使得他非常快樂。也許,他一輩子都釣不上大魚,但是在他面對的領域里,他,的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優勝者。
瘦老人無疑是許多人認為的完美形象,他身上有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壯士之美。他的釣魚鉤”碩大無比“,可謂大矣,”在他眼里,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釣起那一大堆魚,根本是在糟踐釣魚者的取舍標準和堂皇形象“,”夕陽照著他倔強的身軀,他用背影鄙視同伴的淺北,瘦老人是唯大魚不釣的,他在淺淺的水域里等待大魚上鉤,儼然一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情形,他在苦作者:錢毅偉苦地單相思久久不愿上鉤的大魚之余,卻沒有實際地分析自己所處的客觀條件,倘若他向大海深處更進十米、二十米,或許就有機會擁有胖老人意想不到的收獲,“碩大無比”的釣鉤上掛著他夢寐以求的大魚兒。只是,他自視清高,鄙視胖老人的滿載而歸,卻不曾想付出哪怕一點點智慧和艱辛!他的盲目執著在淺淺的沙灘邊顯得格外蒼白,讓觀者體味到他的孤獨和單保。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如果不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客觀條件,一味盲目地追求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那種孤單寂寞的對峙并不能顯示崇高,唯有不斷地充實自己,發現自己,腳踏實地的面對和解決,才會象胖老人一樣,面對人生自如地下鉤、起鉤,而且次次都是滿滿的六條活蹦亂跳的魚兒,撞開人生的一扇扇希望和快樂之門!
高中課文讀后感800字篇5
作品寫的是作者坐在自家陽臺上聽雨春雨時的所見、所想。一場寶貴的春雨勾起作者無限的遐思,聽出人生的各種境界。下雨本是我們生活中一件見怪不怪的事情,也許我們并沒有多少感受,或者大都厭惡地抱怨道:“好討厭的下雨天,弄的哪里都是濕的。”但,一場春雨,使作者感覺到平靜、閑適,“感到無限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作者運用這些比喻帶領讀者進入愉悅的心境。繼而作品著重、大量運用問責描寫了雨滴滴在檐溜上發出的聲音,“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這些描寫和比喻,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由得感覺自己仿佛置于陽臺上同作者一起聽雨,心境不由得隨著作者的.心境變化而變化。
作者說,下雨最先使他想到的是麥子,是久經干涸的小麥。這時,作者聽雨的心境是久久盼望春雨的農民的心境。一場“貴如油”的春雨緩解了作者的“焦急之情”,使作者的“夢境實現了”,聽到雨聲作者心曠神怡,神馳千里。作者的生命“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篇祥和”,當然,說是“憑空”,其實不然。
作品中,作者還引用了宋蔣捷的一首聽雨詩,蔣捷用這首聽雨詩來概括自己的一生,其中透露出些許悲涼之意,作者也借此詩來表達聽雨的一種別樣境界,同時,讀者不免情緒也稍微低轉,然而作品并向這方面延伸,而是作者帶領讀者進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人身境界,讀者的情緒不免又斗轉,隨著作者又轉而“聽雨而興高采烈”。作者隨后由遠及近地欣賞景物,用所感所想帶領讀者品味聽雨、看雨的樂趣,進入另外一種聽雨的境界。
季羨林老先生看似平常平凡的聽雨經歷,轉化成質樸素雅文字,娓娓道來,將讀者輕松地引進聽雨看人生的不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