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后感1000字高中
李開復在《世界因你而不同》中,談到了谷歌舒適的工作就餐環境,自由和平等的文化。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后感1000字高中(精選篇1)
李開復老師的自傳《世界因你不同》這本書,我在_年的時候就曾看到有同事在閱讀,由于之前一直盲從于大家對開復老師的崇拜,以至于我總是以為開復老師是神一樣的人物、很成功、很厲害。直到今年6月份開始認真閱讀這本自傳,才初步了解了開復老師,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很幸運的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背景下,并且因為其母親及家人開明的思想,很早就受到優秀的西方教育,接觸的人與事,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了積極、意義深遠的影響,以致后來一步步正確的選擇和成功。
對于開復老師,我想用幾個短語來形容:正直、誠信、儒雅、樂觀、寬容、體貼、幽默、嚴謹、有理想、有擔當、使命感、熱心助人……我覺得用所有正面的詞匯來形容都不為過,甚至我覺得他是個很完美的人。
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成為開復老師那樣受人愛戴,并且很成功的人。我也曾經這么想,但是開復老師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職場生涯等是每個人都不太可能復制的,這也是開復老師一直強調的:跟隨我心,做最好的自己。
整本書,敘述了從幼年聰明頑皮的開復,到中年穩重成功的開復老師,這期間的趣味、波折、感人畫面,我也感同身受,時而會心一笑,時而傷心難過、百感交集。書中所講的大部分故事細節我已記不清了,但使我深受觸動的就是開復老師的座右銘:人生在世,要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開復老師也一直踐行著 世界因你(我)不同 的價值觀——想象一個世界有你,另一個世界無你,讓世界因你的態度與行為發生有益的變化,這就是你一生的意義。
從蘋果、微軟、google、創新工場一路走來,每一次工作的變動,都是開復老師跟隨我心與積極影響世界的表現。我也感受到,開復老師在面對挫折時的困苦、朋友為利益反目時的心痛等諸多考驗所展現出的鎮定、無畏的品質,這正是卓越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成功并不一定是追名逐利,但是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名與利自然會不期而至。
這讓我想起一部關于教育題材的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也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里面的男主人公蘭徹,無論是在求學,還是在步入社會的階段,都是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追求成績與排名,并且打破陳規,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努力使自己做到更好,最終財富與名譽自動降臨,他的態度與行動也積極影響著他的朋友。我清楚的記得《三個傻瓜》中兩處很經典的對白,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勉:
1. 人的心總是很脆弱、很容易陷入恐懼中,你得哄哄它,無論問題有多大,告訴你的心“all is well”(一切都會安然無事,每當遇到麻煩,這句話就成了他的口頭禪)。
2. 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有多么所謂的成功,而在于做真實和最好的自己,將最好的自己呈現出來,讓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發生著積極的改變,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后感1000字高中(精選篇2)
今天是 年3月27日,一本李開復的自傳《世界因你不同》到今天被我讀完。
這本書是李開復的唯一一本自傳書。書中介紹了他從小到大所經歷的事情,然而書中大部分還是他的大學生活(包括讀研和做博士)以及他從蘋果到sgi,再到微軟,最后到google,這些全球知名企業里工作的狀況。
當讀完這本書時,合上書本,有三個部分讓我記憶最深,第一個是關于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對比。尤其是大學那一部分,就如開復說的那樣:“非常感謝哥倫比亞大學靈活的轉系制度,它給了學生一整年的時間,一邊在基礎學科里學習,一邊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學生大都在興趣指引下,有激情地學習。而在中國的教育體系里,我很遺憾地看到,高校設置了非常難得轉系制度,而且,還有服從調劑制度,讓很多孩子去學習不喜歡的專業,這對于人才的培養是個弊端。”
對于這一點,自己也頗有感觸,中國現在的教育問題的確令人堪憂,很多學生都以賺錢成為自己的人生最終目標,或以加官進爵成為自己的根本動力,這些人的思想似乎都被當今這個社會扭曲了!同時“教育”也成了現在中國三座大山之一(住房、醫療)。
昨天中午吃飯時,在食堂聽見坐在隔壁的2男1女在討論公務員的事情,那是聽到最多的就是“油水”兩字,然而當我聽到那個女生對坐在她對面的一個男生(應該是男女朋友)說“如果你當了縣長,我就跟你。”當我聽到這句話時,為我們的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感到悲哀。
中國教育難道一直在走下坡路嗎?
我之所以讀開復的書,因為他一直關心著中國青年的成長,致力于幫助他們成為國際化的人才。
第二個是關于管理方面的,開復的一句話道出了從技術人員出身的管理者的不足:“作為技術出身的管理人員,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技術人員可以看出一個產品的發展趨勢,預測它的未來,而弊端就是技術人員喜歡追求真理,而忽視整體運營,注重智商,而忽略了管理中需要的情商。而作為一個管理人員,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得多。”管理人員,情商比智商重要,我認為所說這個“重要”,是在兩者都重要的條件下,再進行對比的,如果你的智商很差,那么情商再高,也很難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情商就像一家公司的軟實力,智商就像這家公司的硬實力,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而現在的我,智商明顯很低,專業知識短缺,甚至可以說是沒有,而情商,自認為挺高(只是未到大千世界走一走,走過之后,情商比自己高很多的人很多),所以有的時候我會感到迷茫,有的時候會表現出傲慢,這些正侵蝕著我的整體素質。
所以我認為,要讓情商發揮出來,或要發揮得淋漓盡致,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是關于“墓志銘的測試”,就像大學里的一位教授說得:“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墓志銘是什么,一個墓志銘代表了這個人一生的意義,留下了他這一生對世界的最大貢獻。”在我看來,“墓志銘”上面要寫的東西應該是一個人精神上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價值觀的體現。而我的墓志銘是什么——“一個成功人士,他的行為感動了全國,幫助他人走向更好地生活,讓他們遠離貧困,一位慈善家,一個孝子,一個值得被尊敬和愛戴的好官員,一個好丈夫,一位好爸爸。”——你心里所想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然而在我現在的學生工作期間,又去體會了另一句話:“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很多時候,對于工作方面,我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很多都沒有實施,仔細一想,更多的是不想做,一小部分是不敢做,因為害怕出錯,害怕被別人拒絕。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后感1000字高中(精選篇3)
《世界因你而不同》,這本書是李開復的自傳,對于這本書我不想說太多,我只想提幾個問題。我想對于咱們電子專業的就沒有必要介紹李開復老師了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應該也有很多同學看過他的演講,那么在這本書中提到過一個人,張亞勤,這也是個人物,對計算機感興趣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他,也有人奉他為當下中國計算機的第一人,此人還有一個非常經歷,當年小平同志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那張語文課本中的照片,相信大家都沒有忘記,小平同志手下拍的那個娃娃的腦袋瓜子就是他的。
咱們都明白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正是李開復所最為推崇的,他的人生經歷似乎是完美的,在他的這本自傳中,在他人生經歷的過程中,他就是一步步追尋著興趣走向成功的。
《百家講壇》上講評武則天的蒙曼也說“如果你讀一本書讀到一半覺得不快樂了,那你干脆就別讀了 ”我想有很多同學在看數電,概率論,毛概等等課本時,這些書本沒有讓我們感覺到快樂,反而痛苦不堪,但我們還是要硬著頭皮看,
更何況很多調劑到咱們這個專業的同學和報錯專業的同學對電子不感興趣那么你們在學習的時候肯定也是不快樂的,那么這樣是不是就不能像李開復那樣跟著興趣走而不能像李開復那樣最終成功呢?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張亞勤呢?在鄧爺爺拍他腦門之前他是不是對計算機感興趣呢?(聽說是沒有,但是我很質疑這個說法)
如果沒有,那我們是不是也能在“鄧爺爺”拍腦門之后像他一樣成為中國電子行業的number one 呢?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后感1000字高中(精選篇4)
李開復,這個在蘋果、sgi、微軟、google都受到重用的人,為什么能夠創造出這么多的奇跡?答案是:性格決定了他。
李開復有幸在11歲時留學美國,當時臺灣的傳統教育過于死板,能夠前往美國接受先進教育當然是件不容錯過的事。只有11歲的他,鼓起勇氣前往美國,或許這就改變了他的一生。11歲的他,必須努力學好英文才能適應美國的生活,他就每天跟著小伙伴,聽他們說話,不懂就打斷他們,問清楚,小伙伴自然也很樂意去幫助他。就這樣,李開復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說上一口流利的英語。正是有著這樣堅持不懈、有困難就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的精神,使他能夠在未來的路上不斷打敗困難,創造出無數奇跡。
你或許會感到驚訝,為什么李開復竟然在那么多知名企業都擔任過重要職位?李開復絕不是一個自滿的人,他的追求永無止境,這是很多人都無法達到的事。許多人滿足于眼前的利益,而迷失了自我。李開復總是“追隨我心”,他會時常問自己:“眼前的一切是自己想要的嗎?”。這種從“心”選擇的精神,才讓他輾轉于蘋果、微軟、google等知名企業,最后還回到中國,為了中國大學生而奮斗。
當我閱讀完這本書時,我徹底被李開復這個人觸動了。這樣一個能夠不管眼前是利益、是麻煩、是官司,總是“追隨我心”,不斷改變自己的定位。不斷改變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最后創造無數奇跡。當你達到一個目標時,你會驕傲自滿嗎?當你成功完成一件事時,你會沾沾自喜嗎?當你已經取得成就,你會就此罷休嗎?李開復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我們絕不能夠只滿足于現狀,我們要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努力創造、拼搏、進取,到壽終正寢時,我們要知道我們曾今活過,而且活得有意義。正如《瓦爾登湖》里面有一句名言:“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追隨我心”,或許你會認為這太魯莽了,但是,如果不這樣,活著還有什么意義?生活如何變得精彩?相信每個人都不會甘于平庸,畢竟我們來到這世上,絕不是想著碌碌無為地過完一生,我們都想過一個有意義的一生。相信吧!只要肯去努力,抓住機會,世界將因你不同。
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將因你不同。李開復用他的行動,完美地演繹了這句話。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后感1000字高中(精選篇5)
進入大學是我們人生一個新篇章的開始,而后,我們會面臨很多的選擇。這些選擇形形色色,我們會有些難以應付。那么在你困惑的時候,就去看看李開復先生寫的《世界因你而不同》吧!
在看完這本書后,我驚嘆他敢于選擇放棄的勇氣,不安于現狀,知道自己內心的方向。他說,選擇的智慧就是反復叩問自己的內心 ,想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28歲的他放棄梅隆大學副教授的職位,接受蘋果公司的邀請,去完成make a difference 的夢想。做出這個決定,對許多人來說是很荒唐的一個決定,但是,李開復他卻清楚的知道自己心的方向,沒有被那么一點物質所牽絆,選擇讓世界因我而不同的夢想,追求更加精彩的人生。 相對于我們而言,我覺得我們缺失了一種勇氣,一種敢于放棄的勇氣,人是一種感性的動物,在一個環境中生活久了,就會對周圍的一切習慣,漸漸的,我們習慣了熟悉的聲音,熟悉的面孔,對父母的依賴,和朋友的支持,然后,我們害怕失去,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但是,對于自己那些沒有實現的夢想又心懷愧疚。我們卻只能在恐慌中度過。可是,在這樣下去,我們的青春就快要老了。我們還在等什么呢?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在創建中國谷歌的時候,李開復選擇堅持,堅持自己的想法和方向,他狠心去掉那些可以帶來巨額利潤的廣告。做好搜索,讓客戶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搜索引擎 ,專注于谷歌的核心,專注于谷歌的立業之本。在 沖破層層障礙之后,李開復的想法得以實行,并取得成功,這是一個讓別人始料未及的結果。而在我眼里,這是很有必要的成功,因為李開復站在了廣大網民的角度考慮的,他是真心實意為客戶服務的,獲得認可,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他用自己的堅守,證明了自己的選擇。用選擇成就了自己的神話。
每個人生來就擁有的權利便是選擇權,沒有人可以徹底的剝奪你的自由選擇權,那么這也是我們人生要充分利用的權利,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人生是自我選擇和造就的結果,我們通過汲取外界的思想財富,經過思考和選擇,確定自己人生價值個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自我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說"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的思考結果當中,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每一次人生的選擇,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無論成功與否,我們做出 了選擇和努力。便已經足夠了。
在未來的四年里,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有很多的挑戰,有很多的選擇,需要我們去努力,無論何時,不要忘記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不要忽略你內心的請求,勇敢的開拓人生美麗的篇章。不要讓懦弱和恐懼埋沒我們的青春。世界很大,夢想很多,我不知道你的夢想是什么,但是,不管做誰,只要自己滿足,自己快樂,與他人又何妨,希望你開心,我開心,每一個人的天空,都明媚去春,每一個人都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相信自己,相信選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