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
好作文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或主題,能夠讓讀者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所要表達的內容。怎樣寫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這里提供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分享,供大家參考。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1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看十五的月亮也很圓嗎!
嘻嘻,我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月下吃餅的好日子啦!于是我從房間里拿出了我最愛吃的酥皮月餅。然后,我又搬出了凳子,輕輕地剝開我最愛吃的酥皮月餅。心里美滋滋的,真想一口咬下去。突然媽媽一叫我,我便把月餅放在了凳子上,待我歸來之后:咦!月餅呢?我明明把它放在了凳子上,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一看,怎么地上有月餅末,我便一路跟著月餅末走,終于找到兇手了。居然是你們:小帕和拔絲dog。
今天我非要把你們拔絲了不可,偷什么不好,敢偷我的月餅。媽媽聽我在外面咕囔著。便問我:“小威,怎么了,在那干什么?”“媽,小狗把我的月餅給叼走了,我還沒吃呢!”我氣憤的說道。于是媽媽回到房間里,給我拿了一個月餅說道:“小狗也要過中秋節的嗎?哪有中秋節不吃月餅的?”于是我便不再追究此事,繼續我的月下吃餅了。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2
中秋佳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題記
抬頭仰望夜空,漫天星光璀璨,像是一顆顆最珍稀最寶貴最明亮的明珠被人從海底撈了上來鋪散在九曲仙宮中,精心的布置點綴于滿弦弓似的皓月側畔。
十五的月亮總是那么圓,那么明亮,好像是把一個巨大的并且會發光的白玉圓盤高高地掛在天空,她的光芒也永遠總是那么的柔和而曼妙,今晚的月圓更像是聚斂了所有的溫柔和光彩。
圓圓的月餅也如一輪輪小小的明月,被人從高天之上摘下來放入這晶瑩光潤的圓碟中。
大而香甜的香蕉,紅艷而清脆的蘋果,如珍珠般圓潤的葡萄,還有甜如春蜜的蜜桃,爽甜可口的大西瓜……各種新鮮的水果似群英薈萃般一絲不茍的擺放在八仙桌上,似朝奉般恭聚于月餅周圓。
每年的中秋節,無論離家多么遠的人也總是要趕回來和家人一起過中秋。在桂花樹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看花賞月,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嘮嗑,一片歡聲笑語,一片幸福祥和的氣氛。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3
李白曾經說過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對啊!中秋是個讓家人團圓的'時刻。
說到團圓,可能我們都想起吃月餅,月餅也叫胡餅,宮餅。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中秋趣事是做月餅。
首先我們要準備白面粉、蛋黃、紅豆沙餡、白糖漿、堿水、生油、雞蛋。第一步將白糖漿、堿水、生油、面粉一點點融合,我用我的力氣把它們和成面粉。第二步我把和好的面粉揪成大小相同的小面團,雖然我揪的不太好看,但我已經很努力了。第三步把豆沙捏成同樣大小的面團,并用搟面杖做成一個個小餅。第四步將餡團包入搟好的面餅內揉成面球。眼看就要做好了,可我正要去拿餅具時,我的衣服掛在面板的環扣上,把月餅全部撒到了地上,我看著自己的成果沒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媽媽鼓勵我說:“寶貝沒事,我們可以重做。”媽媽的話給了我鼓勵。我們按原來的方法重新做了一遍,我更加的熟練了。月餅做成面球時,只用把它放在模具里一壓,記住一定要壓緊,壓干。最后放到烤箱,定要時間。在烤的過程中要偶爾拿出來刷蛋汁,以免烤焦。
時間到了,媽媽拿出香香的月餅,我們開始品嘗,味道不錯呢!我們非常開心,因為我們在這豐收的季節品嘗到自己創造的果實。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4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于來到了,到處都洋溢著過節的氣氛和喜悅。
月餅,水果都已擺上餐桌,所有人都在為過一個團團圓圓的中秋節而忙碌著。
現在已是八月。八月的風不再溫暖,逐漸變得涼爽起來。但這根本底單不住人們過節的熱情,所有的煩惱都被這過節的喜悅沖刷地干干凈凈。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心情。
忙了一天,終于到了晚上。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灑到了屋里。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怎么看著這月亮挺圓的。不管了,今天可是圓月的大好時光,怎們能白白浪費呢?還是快點準備好了。
我找來了我最愛吃的栗子月餅和豆沙月餅。接著,再洗一點葡萄和蘋果。嗯,總覺得還差點什么?哦,對了。還要倒上幾杯媽媽親自釀的葡萄酒哦!一切準備就緒。我搬著椅子來到陽臺,準備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誰知我的完美計劃竟然破滅了。這里竟然看不到月亮。圓月圓月,沒有月亮怎么行呢?不行,我得想辦法。我左思右想,終于想出了辦法。在陽臺上放一面鏡子,把月亮折射過來不就行了嗎?哈哈,我真是聰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沒那么簡單了。”這時,爸爸邊說邊向我走了過來。我說:“怎么?”爸爸回答;“你看著窗臺這么窄,怎么能放下一面鏡子呢?”說的也是啊。不行,我還得想辦法。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不用想了,在窗臺上粘上一塊木板不就行了嗎。”“對啊,我怎么沒有想到呢?馬上辦。”說完,我便找來了模板和透明膠,順利的把木板粘了上去。接著,我又找來一面鏡子,放在了木板上。哇,終于把月亮折射過來了。
現在要開始圓月了,我一手拿著月餅,一手端著葡萄酒。賞著圓圓的月亮,度過了開心而又美好的一天!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每年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會合家團聚。今年的中秋前夕,家委會的叔叔阿姨們給了我們一個大驚喜——DIY冰皮月餅!
下午,科學課下課了,我洗完了手,興沖沖地跑回教室。教室里氣氛熱烈,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高興得手舞足蹈。他們有的在觀察課桌上的材料,有的在看教室的布置,還有的湊在一起,互相在聊中秋節的話題……上課了,大家安靜地回到位置上,教室里靜得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第二聲上課鈴響了,一位年輕的阿姨走上講臺,她面帶微笑,告訴我們她是朱好陽的媽媽,她甜美的聲音讓整個教室瞬間沸騰起來。朱好陽媽媽給我們講解了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大家很開心。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期待的環節——做月餅。我拿起粉紅色的皮,輕輕地將它壓扁,然后在上面放了一些豆沙餡,最后將它封口,一個月餅團子做好了。我看了看這月餅團,凹凸不平的,我來給它“整個容”吧。我把這個團子寶寶輕輕地捧在手上,搓了搓,團子寶寶好似要跟我作對一樣,扭著肥胖的身子,輕盈地從我手掌間滑過。“可憐”的團子寶寶,啪的一聲,被摔成了一張大餅。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團子,接著搓啊搓,費了很大的勁,終于,第一個團子寶寶“粉墨面世”了。因為有了制作第一個的經驗,我做起來順手了,也輕松了許多。不一會兒,八個團子就做好了。
最后一道工序:成型。月餅模具是手壓式的,有著一個粗粗的圓筒,圓筒底部是各種花紋,圓筒上面有一個大手柄。媽媽告訴我,把團子放進去,再將它倒扣在桌上,將上面的手柄按到底,再拿起模具,輕輕地推一下手柄,月餅就會自然脫落。按照媽媽教我的方法,我拿起一個模具,將月餅放進去,輕輕一壓,一個漂亮的月餅就做好了。我拿起月餅看了看,原來是機器貓的花紋呀,機器貓的嘴角上揚,好像在對我說:“中秋快樂!”接下來,我又印了玫瑰花、米老鼠等圖案。沒多久,八個冰皮月餅就水到渠成了。
看著自己做的月餅,我心里充滿了成就感。環顧四周,同學們都沉浸在興奮和喜悅之中。這次做月餅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今天真開心,我的心情好像這月餅,美美的,甜甜的!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6
今天是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是全家團圓的節日。晚上,我仰望天空,今晚的月亮好圓好圓呀,星星也格外的多。月亮在向我微笑,星星在向我眨眼,我心中像有小鳥在歌唱。
吃過晚飯,爸爸說:“咱們到公園玩一玩吧。”“好呀!”我和媽媽齊聲贊同。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畢竟我已經好久沒去公園了,聽說現在臨沂人民公園免費開放了。
我們來到公園,我看見公園門口好漂亮呀,擺放著許多盛開的鮮花,還有很多亮著紅光的音樂符號。公園里游人如織,來游玩的人可真不少,大概因為今天是中秋節吧,游園、賞月,是個不錯的選擇。公園里面有十多個亮著藍光的燈柱,非常漂亮。地上有很多雕塑,有貝多芬、冼星海、肖邦、聶耳、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等名人的雕像。看著看著,我發現這些名人都是音樂家。再往里走,景色越來越美了,有小橋、流水、露天游泳池、連心橋,還有很多蓮花池,池里有很多又大又圓的荷葉,就像一個個大圓盤。我們走上高高的連心橋,把蓮花池的美景盡收眼底。我想,這連心橋,就是要我們心連心吧。公園里還有許多美麗的假山,綠樹成蔭,空氣非常清新。
在皎潔的月光下,漫步在公園的小路上、小橋上、樹林里,欣賞著公園的美景,時而抬頭觀賞中秋圓圓的月亮,心情好舒暢呀!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7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團圓節,全家人團聚賞月嘗餅,取“人月共圓”之意。因而,月餅被形容為“一輪縮小的月亮”。清代祁啟萼有《月餅》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題。”點出了月餅命名的取義。
古往今來,在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里,留有不少“月餅詩”。蘇東坡在一首詠月餅的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可見早在宋代,月餅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愛。其實,月餅的雛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現,隨著時
間的推移,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古代蘇州詩人袁景瀾《詠月餅》詩對餅師精工制作月餅有這種描繪:“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從詩中我們不僅知道了做月餅的工序,還可看出古代中秋節就形成了互贈月餅的習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凡當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節要給外孫子、外孫女或外甥送月餅。對此,施景琛的《中秋詞》詠道:“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
月餅真正的起因,應當在于我國古老質樸的“嘗新”風。金秋正是收獲的季節,古代的人們用新谷物、果子做一些新鮮可口的食品嘗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樂府》便描繪了這一情景:“淞南好,時物存秋香。月餅飽裝棗肉餡,甜果新谷漸登場。”這不僅是對勞動成果的品嘗,更是對來年豐收的祝愿。
到了明代,月餅的制作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時月餅上已經出現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類的裝飾性圖案。其設計之精美、構圖之巧妙、花紋之細膩,給人以美的享受,既體現出月餅制作者的匠心獨運,又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燦爛文化。彭蘊章《幽州土風俗》贊月餅曰:“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幡然嫦娥竊藥手,奔入廣寒歸不得。”可見心靈手巧的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于月餅之上了。隨著時代的推移,月餅的餡兒也更加講究起來。楊光輔在《凇南采府》中有詩為證:“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和今天的頗有些類似了。
中秋月夜,合家團聚,納涼賞月,嘗餅品詩,戲餅作樂,的確是雅致非凡,別有情趣!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8
這不是快要到中秋節了嗎?中秋節就是要吃月餅賞明月。今天我們有口福我們來到常州百年老店——常州麻糕店。在這親自動手制作斌并嘗月餅。
下午2點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麻糕店。一進門我就被一股香味吸引了。“哇!是月餅!好香哦!”我心中的小饞蟲被勾了出來。話不多說我們洗干凈手就迫不及待地圍在桌子前。我們的師傅叫做“月餅姐姐”。矮矮的個子,圓圓的臉蛋,一雙靈巧的大手。
姐姐的一番講解后大家終于能夠親自動手。我左手拿著油酥,右手捏著水油,他們兩個都好滑,搞得我滿手是油,放在鼻邊聞聞。“好香哦!我要開始了!”一聲令下我先將水油小心翼翼得放在桌子上,用右手輕輕的按壓變成一個“大圓餅”。然后我把手里搓成小球球似的油酥不偏不倚的放在“大圓餅”的正中間。我把它們像包包子一樣包在了一塊。我的手藝還真不賴,乍一看如同一個小籠包。
看著完美的“小籠包”我于心不忍。可最終還是敗給了心中的“小饞蟲”。握起搟面杖向前一推,又向后一壓。“小籠包”又被我壓成了“長餅”卷呀卷,卷呀卷“長餅”又變成了“卷餅”。我在用手按在“卷餅”上。這時要注意中間厚邊緣薄。“啪!啪!啪!”拿來的噪音?哦!是五2班的一位男同學對“卷餅”使出了“暴力”用手掌粗暴的拍擊“卷餅”。“卷餅”也不甘示弱。與桌子親密擁抱怎么也分不開。我立馬吸取教訓用的力道小了許多。馬上就要完成了。我心中敲起了快樂的小鼓。我挑了一個豆沙團,瞄準目標并放在了正中間。
再一次包“包子”這次就沒那么簡單了。豆沙餡兒比較大我怎么也收不了口。就在我不知所措時熱心的“月餅姐姐”來了!她握住我的手一邊把外面的油酥水油往里捏一,一遍又把豆沙向里按。不一會漂亮的“小包子”再次出現了!我又興奮起來。貼好吸油紙再在圓具里用力一按。最后蓋上印章“豆沙”
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們又做了一個“伍仁”的。20分鐘后香噴噴的“月餅寶寶”出爐了!我拿了一個豆沙味的津津有味的咬了起來“嗯!超還吃的!”我點贊完后三兩下就解決了。平時吃月餅我都只在乎味道。不好吃的立馬扔掉。這次我并沒又在乎味道,這月餅對我有別樣的味道!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9
中秋節就要到了,這是一個傳統的節日。
今天我跟媽媽一走進商場,立刻看到醒目的中秋月餅一條街,我從沒注意過這么多樣月餅:有雙黃白蓮的、有棗泥的……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我簡直看呆了,為什么商場會突然冒出這么多種月餅呀!媽媽笑著對我說中秋節是傳統的民俗文化節,每到這個節日人們都要買月餅吃,月餅是象征吉祥,團圓的,到了這一天親朋相聚,團圓合歡,這是一個甜美的節日!
每年都有中秋,每年都有歡聚,天上的月亮越來越圓了,我多么盼望中秋的夜晚,親朋好友們歡聚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一邊聽大人們講有關月亮的故事和傳說。這真是一個令人快樂的節日啊!
我非常喜歡這些象征吉祥、團圓的中秋月餅!
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吃月餅篇10
中秋節快到了,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銷售月餅的攤位各大超市內更是琳瑯滿目,讓人看花了眼。
追本溯源,中秋節吃月餅還有個歷史典故的。
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不論月餅源于何代,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
我對月餅并不是很喜歡吃,每年單位發的月餅,要么送了人,要么擱久了勉強吃上一兩塊。但回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吃月餅的那種感覺,和現在真是天壤之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條件還很艱苦。每到中秋來臨,月餅便成了孩子們期盼的禮物。月餅的品種也很單一,通常是很硬的那種,外表顏色淡黃,里面的餡大多是五仁的,有的就是白糖加上紅絲,咬上一口,硬硬的很咯牙,倒是甜膩膩的。月餅在那個年代是個奢飾的食品,為了迎合節日的氣氛,家家戶戶通常只是象征性的買上一點點,孩子們每次也只能分到小小的一塊,越是少就越覺得珍貴和稀罕,有時候為了一塊月餅的大小還要打架呢。
每到中秋之夜,大人們會把月餅拿出來,擺到桌上,條件好的家庭還會放些水果。于是孩子們就圍在桌旁,一邊小口的品嘗著分到手里的小塊月餅,一邊聽著大人講述故事。那氛圍是溫馨的,甜蜜的,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十分繁多,外皮酥軟甜膩,口味應有盡有,包裝愈來愈高檔,可選擇的范圍也越來越大。但月餅在人們的心目中,卻已逐漸失去往日的魅力,僅僅成了一種象征,一種禮節性或節日性的商品和道具。更有一些人將月餅當成一種賄賂手段,包裝盒里竟然出現了真金白銀和玉石做的月餅。
在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的同時,我們也逐步走進一個信仰多元和缺失的時代,很多值得留戀或者應該長久珍惜的東西正在消失。
相比之下,我更懷念過去的中秋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