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精品7篇)】,供你選擇借鑒。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篇1
中國古代有一句經(jīng)典名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書本就像我們在夜空下行進,那些為我們在無知的黑暗中指引方向的閃亮的星星。經(jīng)典讀物,無疑是那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三字經(jīng)》是我最早接觸的一顆“星”。“人之初,性本善”,開篇第一句,就變把我引入深深地思考中去。人本性就是善良的,人天生就具有很多優(yōu)良美德,可是正如所說的“性相近,習(xí)相遠”,每個人的習(xí)慣影響了人們的性格。曾子有一個習(xí)慣,那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多次反省自己,養(yǎng)成了習(xí)慣,他便從中保持了人的天生所具有的優(yōu)良美德,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愛戴他人。“我也有什么好習(xí)慣呢?”讀時,我也曾經(jīng)這樣問過自己。這簡簡單單的十二字,卻讓我得到了一個自我完善的機會。
曾子孝敬父母,在《三字經(jīng)》中,還有一個有孝之士。“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是,沉思一下,我曾幾時,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我那親愛的、和藹的爸爸媽媽,送上一只梨呢?母親節(jié)將至,我該干嘛呢?孔融四歲能讓梨,而我,卻連簡單的事情都未曾替他們做過!……我心里,話語如同潮水般,在翻騰,在拍打著我的大腦。“孝”,不知不覺便在我腦海里扎下了深深地根,然后擴張、蔓延……《三字經(jīng)》,像是擁有了魔力,不斷地讓我沉醉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像是到了桃源。我不愿出去。
一談起孔融,也就不得不談起《三國演義》啊。《三國演義》英雄豪杰輩出,個個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我最愛的,莫過于那勇救黃忠的“小混混”魏延了。也許在很多人眼中,他不過就是一個丑角,只會背叛蜀國,而我,卻被他的英勇有謀吸引了。劉備攻率軍打劉璋軍時,套毫不猶豫就直奔大本營,獨自強行占領(lǐng)了敵方的大本營,足以看出他的勇猛。在諸葛亮七出祁山中,他曾想出一個絕妙的計劃去擊破司馬懿。假若沒有諸葛亮的反對,或許,司馬懿早已人頭落地。魏延雖然丑陋,可他有勇有謀,令我嘆服。
我又想起了那句話:“相貌與人的才華成正比。”毋庸置疑,魏延便是這樣的一個人。我也因為他,更加看開了很多很多。
真的經(jīng)典,是陳年老酒,越品嘗越有味兒。真正懂得與經(jīng)典同行的人,會孜孜不倦地去探索,會忘我地含英咀華。與經(jīng)典同行,我們更能感受到,經(jīng)典,其本身獨特的經(jīng)典魅力。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篇2
我用心咀嚼著,咀嚼它的美味,咀嚼其中的愛意……
曾記得小時候,我看著書,被書中所描述的燒餅吸引。那餅金里透黃,仿佛隔著插畫,我都能聞到那香味。我不禁咂了咂嘴,咽了口口水。站在一旁觀察已久的外婆,笑了笑:“你這小饞貓,一定又看上什么好吃的了吧,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我臉“唰”地紅了起來,“沒,沒什么……我只是有點餓了。”外婆看到我這副窘樣,也知趣地走了。我繼續(xù)投入書中,望餅充饑。
第二天一早醒來,發(fā)現(xiàn)外婆已不在家中,就在我疑惑時門口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是外婆回來了。只見她手上提著袋面粉和幾塊肉,笑著對我說:“浩,昨天看你砸吧著嘴,吃書里的。今天我給你烤餅,讓你真實地過過嘴癮。”原來外婆翻了我的書,知曉了一切,“太棒了!太棒了!外婆最懂我了!”
午飯后外婆開始烤餅了。只見她先揉面團。她的手在裝著面粉的盆里工作著,一下又一下,仿佛不知疲倦般地揉著。只是不時擦擦汗,然后繼續(xù)工作著。我在一旁看著,不禁手癢癢,也想嘗試一下:“外婆,我也想來。”外婆笑了笑:“好,你來試試。”
我微微踮起腳尖,擼起袖子,學(xué)著外婆的模樣,一下又一下的用掌心賣力地揉著,也不時擦擦汗。剛開始,感覺十分輕松,便不斷加重力道。可漸漸地,手有些酸痛,氣喘得緊,只好停下休息一會,然后繼續(xù)勉強工作著。我?guī)е桓屎颓笾难凵窨聪蛲馄拧M馄艔娙讨Γ斑€是我來吧!”揉完面團后,外婆額頭上沁滿的汗珠,最終流了下來。她擺擺手,捶捶背,休息一會后,便又繼續(xù)。
她開始將面條切成一段一段的,壓開,裝上餡兒,揉成圓,又慢慢壓平,輕捏出形狀,我的好奇心又被吊起。拿來一個面團,一邊看一邊學(xué)。壓平,裝上餡。嗯,會不會太少了,再裝點吧!不行,又太多了,拿掉一些……折騰了半天,卻沒有完成一個,不是餡漏了,就是厚薄不當,凹凸不均……哎,餅好吃,卻如此不好做!
餅烤好了,個個金黃,圓得像個太陽,竟和插畫無差!
一口下去,滿滿的幸福感,忍不住多吃了幾個。
我用心咀嚼著,咀嚼著餅的美味,更是咀嚼著愛和親情的美味。
用心咀嚼,生活處處皆美味!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篇3
食物的味道中,最典型的是酸甜苦辣;生活的味道中,最典型的也是酸甜苦辣。
酸。酸是一種很微妙的味道,既不會太濃烈,又不會太微弱以至于咀嚼不出。味覺中的酸是像醋的氣味或味道,生活中的酸多用來形容悲苦、酸楚。酸在生活中并不受歡迎,它雖然不像苦那樣令人厭惡、被拒于千里之外,但也不像甜那樣令人喜愛。酸處于一個中立的位置,也處于一個尷尬的位置。
甜。看到這個字,嘴巴和心里都充滿了幸福、美好、快樂,這樣一個能讓人擁有幸福、美好、快樂感受的味道一定是人們都想追求的。需求量大的東西,其供應(yīng)量往往是遠遠不及其需求量的。甜也是如此。那么,哪些幸運的人才能獲得甜呢?是生來就有,還是要經(jīng)過后天的努力?當然是后者。也許有一些人仿佛生來就一直在咀嚼甜的味道,但那甜只是表面的甜,隨著時間的推移,甜只會越來越淡,越來越淡,直到再也沒有一絲甜的味道。而經(jīng)過后天努力才得到的甜卻正好相反。努力揮灑的汗水并沒有蒸發(fā),而是轉(zhuǎn)化為了甜,隨著時間的沉淀,糖分也在沉淀,久而久之,那股甜的味道便越來越濃,越來越濃。
苦。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討厭這種味道的,無論是食物中的苦還是生活中的苦。但討厭歸討厭,這種味道無論是在食物中還是生活中都是無法避免的。與其逃避,不如享受。把苦看成一種享受,慢慢咀嚼,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苦也蘊含著不同的味道,不然怎么會有“苦中作樂”一說呢?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拒絕苦,他們會咀嚼苦,享受苦,直到咀嚼出“苦”中的“樂”。
辣。辣是一種刺激的味道,象征著活力與激情。通常人們在年輕的時候會有這種味道,而年老的時候隨著心態(tài)的改變,這種味道就幾乎難以被咀嚼到;年輕人有著無限的活力與澎湃的激情,對生活充滿渴望,對未來充滿期待。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但同時,也具有極大的刺激性與破壞性。
生活的味道需要不斷地咀嚼。不斷咀嚼,就能不斷發(fā)覺新的味道,或者是發(fā)現(xiàn)原本早已咀嚼出的味道的另一番滋味。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驚喜,等待著咀嚼。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篇4
一粒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風(fēng)雨的歷練,才得以茁壯成長,一只幼雛經(jīng)過數(shù)次的跌落才得以展翅飛翔,而親情正如那浩瀚的大海,一滴一滴匯聚在你的心中,流淌在你的血液里,在你迷途無奈時,為你豎起明亮的燈塔,指引你返航的歸程。
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無數(shù)無刻不沐浴著親情,那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guān)愛像和風(fēng)細雨滋潤我們的心田,讓我們倍感親切和溫暖。兒時,她是陽光照耀下的溫馨場景;少年時,她是無數(shù)個風(fēng)風(fēng)雨雨下父母疲憊的身影;成年后,她是充滿深深地?zé)o盡思念。親情是一位熱心的摯友,在你跌入低谷萎靡不振時,她會為你伸出援助之手幫你重整旗鼓;親情是一只激情的號角,在你遇到瓶頸滿是焦慮時,她會為你推波助瀾催你勇往直前;親情是一根嚴厲的木棒,在你獲得成功洋洋得意時,她會為你當頭棒喝提醒你謙虛謹慎。親情就像綿綿不斷的涓涓細流一直伴著我們逐步茁壯成長,讓我們從一棵稚嫩的幼苗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親情讓你在暴風(fēng)雪雨中學(xué)會了堅強,學(xué)會了成長,但她有時會為你的生命樂章中增添一些小插曲,也許是一次跌倒,也許是一聲放棄,也許是一次呵護,但不管怎么樣,親情永遠都是你靈魂最深處不可磨滅的烙印,讓你深深的銘記于心。
親情是一種血脈相連的愛,永遠剪不斷的情,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家的港灣永遠會為你敞開,讓你時時刻刻都魂牽夢繞,牽掛不已。
親情就像一幅寧靜而又純潔的山水畫,那濃墨重彩的一筆永遠為你而添;
親情就像一曲悠揚而又恒久的圓舞曲,那歡快蹦跳的音符永遠為你而奏;
親情就像一盞明亮而又堅固的指明燈,那徹夜不息的燈光永遠為你而亮……
歲月會在不經(jīng)意間從身邊劃過,悄然逝去,但親情永遠不會過時,經(jīng)過時間的過濾,她會變得愈發(fā)魂牽夢繞,讓我們一起咀嚼親情吧!讓親情進駐到心底,成為內(nèi)心最寶貴的東西,她值得你用心呵護,用心珍藏。親情需要咀嚼,在咀嚼中你才能體會到她的付出與汗水,理解與支持,信任與關(guān)懷,所付出的一切一切,在咀嚼中才能品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獲得人生的有益啟迪。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篇5
當我十分平靜地走在校園的樓道中時,也許是分離的,那感覺輕飄飄的,就像有另一個我自己,正隨我平淡規(guī)律的腳步,浮游在樓道上方那布滿灰塵的某個角落,帶著皎潔的笑意,眸子亮晶晶地捕捉每一聲那走在下面的我收到的問候,然后,將一字一句細細咀噬,在我耳邊發(fā)出若隱若現(xiàn)的咀嚼聲,不曾斷絕。
我面無表情地走,等待著什么,終于,那個漂浮的我將字句分崩離析,變成無情又尖銳的話語,重新傳回我失神又空闊的心靈,我頓住腳步,隱忍般痛苦地皺了皺眉,另一個我便飛快穿回我的身體,讓我找不到元兇。
那是最難熬過的一段日子了吧,我第一次見識自己的無知與自大,全部暴露在自己不堪一擊的內(nèi)心,我才明白自己其實多么普通渺小,甚至愚笨怪異,而所有人高看我的目光無疑成為千鈞重擔(dān)壓在我未經(jīng)風(fēng)浪那瘦弱的身軀,所有的贊揚與羨慕的目光也被我自己重組變異成了陰冷的諷刺,就像在說:“你就是個徒有其表的膽小鬼,看到未來的驚濤駭浪了嗎,它將會把你吞噬得連灰都不剩。”
我停下腳步,低下頭,在長發(fā)的陰翳中,我清晰地回答:“我看到了,我甚至聽到那如同浪濤正饑餓地打牙骨的咀嚼聲,迫不及待撕碎我的皮囊。”聲音冷靜而憂傷,讓自己都無法逃避的,是耳邊那細微的聲音。
我已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度過那段日子,面對無數(shù)可怕的第一次,在考場中第一次落下顫抖的一筆,第一次在起跑線閉上眼向前沖,第一次讓聚光燈匯合了多少人的灼灼目光,好多好多個崩潰失神的時刻,我聽到的聲音,一成不變,而我的懦弱已悄然改變,終于有一天我站起了身,終于有一天我不只是空洞地注視那抹惡心皎潔的笑容,我憤怒地將其一掌拍碎,“啪嗒”一聲。
“啪嗒”,那條捆住我的血跡斑斑的鎖鏈啊,終于斷裂,我喜極而泣地享受耳邊的寂靜。
“我毫不在意你的怪異行為,那是我最喜歡你的地方,在我的心中,你就像綴滿星星的夜空,就像永開不敗的太陽花,”我終于能這樣對自己說:“嘿!我喜歡你,不是因為你身上鎖鏈留下的傷痕,而是因為你美好的心靈,你聽到它在細細咀嚼品味你美好的聲音了嗎?”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篇6
光,似電,似火,如星,如沫。在繪畫藝術(shù)中,唯有對光捕捉的成功,方可決定畫的成就。在世界的繪畫史上,有這樣一個傳奇——他開辟了一個時代,他是光之子,他是莫奈。
記得是去年暑假去的法國,在塞納河邊漫步,望著鐵塔,左轉(zhuǎn)入了奧賽博物館。
我看到梵高的《星空》云云,卻僅在一轉(zhuǎn)角被一剎那所迷住,那便是莫奈的《干草堆》。啊!四面都是色彩明麗的樹林,唯有兩垛干草堆立在草地之上,陽光的影子拉的如此婉轉(zhuǎn),長長短短,短短長長,如似舊地重游的熟悉的之感。
你可曾見過于藍天白云之下,風(fēng)光旖旎之中的綠林青草之上,卻突兀的草堆?或許明天便于一把火散為灰燼,抑或許做料食喂馬……
但莫奈看到是草的生命活力。他耗時兩年創(chuàng)作了驚天之作《干草堆》系列,這干草本可以化為土地的肥料,可以作為休憩的床榻。然而在光的交織下,在陰影的背后,是莫奈的欣喜,是他對干草堆平凡樸實中的瑰麗的無窮歌頌!
見素抱樸,依舊謙卑美麗。
作為印象派的開創(chuàng)者,莫奈的一生便是他對色彩,對光與影的追求。這種幾近于瘋狂的執(zhí)著最是打動我。
其實到了晚年,莫奈患上了白內(nèi)障!對于一個捕捉光的印象派畫家來說,失去光明便是失去了生命,這又是何等的苦難啊!但莫奈最絕世的作品《四季。睡蓮》便誕生于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這四副長卷于西方繪畫史是未曾有過的奇畫。“這是用語言無法描述的美”——我在橘園觀后如是說。因為從時空之中,我看見的不僅與光。
為什么貝多芬于失聰之后,方可譜寫出上帝的最華美樂章?
為什么梵高被判為精神病后,竟描繪于人世間對苦難的救贖?
為什么莫奈在失明后,仍畫出天堂之顏色?
咀嚼莫奈之美,或甜或澀。也許正如《四季。睡蓮》一般,只要心中有光,方可繪出于苦難之中的結(jié)晶——這是莫奈生命之光熄滅后永恒的傳世之光。
因為心中有光,才無所畏黑夜。咀嚼莫奈之美,咀嚼生命之光的意義。也正如此,在苦難中不苦難,在寂寞中不寂寞,在孤單中不孤單,在失敗時有鼓勵,在黑暗時有明燈,在迷失時有南針。也許這,才是光對于莫奈,對于我的真正的含義吧。
咀嚼作文800字議論文篇7
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容易。這句話是一位作家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
誠然,無論是身居高位,還是處于底層,其生活都很難一帆風(fēng)順,常常會感到生活既難又苦。而怎樣對待苦難,卻會有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
兩千多年前,三閭大夫屈原面對國君昏庸、奸臣排擠、國家危在旦夕的局面,感到憂心如焚,他不顧一切地奔走呼號,想喚醒有識之士,挽大廈于將傾。這個時候,他根本沒有考慮因此會給個人帶來的災(zāi)難,他把國家的榮辱得失看得比個人的生命都重要,所以當他在流放途中,聽到國都淪陷的消息,他毅然選擇了投江。他不能忍受國破家亡的痛苦和屈辱,而如果他選擇臥薪嘗膽,會是怎樣的結(jié)局?
近一千年前,宋代大文豪蘇軾因小人誣陷,數(shù)次入獄、貶官、發(fā)配,可謂命運多舛,一輩子都在小人折磨下為文求生,一輩子都生活在苦難中,但他總是淡定從容,像他自己所說的“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他在走出牢門后的第一件事,還是做詩: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名聲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從這首詩中,看不到他有一點頹唐,仍舊那么自負,那么豪邁,苦難對于他,不過是烈火煉金,使他更顯得真純成熟罷了。
在大革文化命的十年動亂中,很多儒雅矜持的文化人,因受不了突然降臨的打擊,紛紛走上了不歸路。而錢鐘書和楊絳兩位作家、學(xué)者,卻在那種荒.唐而混亂的歲月里,表現(xiàn)出一種特別豁達幽默的態(tài)度,他們自己把“反動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做成牌子戴在胸前,每天出門前相互檢查,哈哈一笑。他們之所以能如此坦然,是因為他們相信,鬧劇終會結(jié)束,正義自在人心。
苦難像一劑苦藥,在不同的人嘗來,滋味大不相同,有的人會把它當做毒藥,剛一觸唇,就一命嗚呼;有的人把它當做麻藥,飲下之后,就麻木不仁;有的人則把它當做良藥,咀嚼之余,感覺神清氣爽,豪氣干云。
品味生活,咀嚼苦難,會讓我們的心胸變得更博大,會讓我們的生命歷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