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立冬的作文隨筆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砻鑼懥⒍淖魑碾S筆,希望大家喜歡!
描寫立冬的作文隨筆篇1
“天野,今天晚上吃雞。”一天,奶奶對我說。咦?今天為什么要吃雞呢?以往補身子要吃白鴿、西洋參等東西,今天怎么會吃雞呢?我滿腹疑問。“今天是立冬,雞是表妹的奶奶送給我們的。”哦,原來是這樣。
快臨近晚上了,我下樓看見奶奶正準備殺雞,我好奇地跑過去看。只見奶奶先用刀把雞的頸部切開,讓它把血流盡,我看到那慘不忍睹的畫面心里直打寒顫,咽了一口唾沫,立馬捂住了自己的脖子,摸摸還在不在。我然后看見奶奶倒了一盆熱騰騰的熱水,我很奇怪為什么要放水,是洗手嗎?但為什么要放熱水呢?天氣又不冷。我問奶奶:“雞為什么要放熱水呢?”“是因為把雞放在熱水里可以讓毛更好拔一些。”奶奶回答。原來殺雞還有這么多道理。我接著往下看:雞在熱水中浸了一會兒,奶奶就開始拔毛了,而且拔得很利索。我見有趣,也學著奶奶的樣子拔毛,可起初我還不敢碰到雞那軟軟的熱熱的身子,但我還是鼓起勇氣去拔,不一會兒我就不那么懼怕雞了。
雞燉了,奶奶把買來的配料:核桃仁、板栗、當歸等洗凈后放入鍋中,再把雞塊也一起放到鍋中,然后倒入漫過雞身體的黃酒和水,最后把鍋蓋蓋上開大火燒至30分鐘左右就燜在那里。
夜幕降臨,我們家的雞也燒好了,一陣陣香氣迎面撲來,奶奶把熱騰騰的雞端上來,我先嘗了一口湯:“真香啊!”接著再吃了一口雞肉:“嗯!又嫩又香,真是太好吃了。”然后我把燒好的素面夾到碗里,和著雞湯吃,可別有一番滋味。我們一家人都圍坐在桌子邊,其樂融融地吃著美味的雞。
描寫立冬的作文隨筆篇2
雨,便是水,它比火來得更溫柔,更細膩,為生命之源。
自古詩人便熱衷于去追隨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些千古流傳的名詩,無不流露著人們對雨的熱愛。
我,也頗愛這淅淅瀝瀝且柔和的雨。
今年也特別,立冬初至,卻喚醒了雨。昔日里,故鄉(xiāng)的每一處角落,都充斥著干燥的空氣。可冬雨飄落,這世間所有的沉浮焦躁就都仿佛被抽盡。
我熟練地一步跨上自行車,行駛在街道上,朝著學校行進。剛騎出一條屋檐遮天的小巷子,拐彎之后,我便發(fā)現正在下雨,迎面飄來的小水珠親吻著我的鬢發(fā),輕撫著我的臉頰。
道路旁一棵棵如守衛(wèi)般挺立的柏樹、榆錢樹、梧桐樹、香樟樹,都披著一件濕淋淋的衣服,枝丫交錯的細小空隙間,每一片樹葉,都或多或少的增亮了幾分。時不時便有水珠滑落,墜向我的臂膀;也偶有那金黃且又濕透了的樹葉伴著冷風,隨著細雨,就這么親親熱熱地蓋在了我的臉上,將夾裹著清香的雨水,均勻地拍在了我的臉頰上。我習慣性的騰出我的左手,捏住它那纖細的葉柄,拋向身后,它就悠然地悠然地戀戀不舍飄離我而去,然而,我又何嘗棄了它呢?
前面是座橋。上了橋,景致發(fā)生了點變化。橋下,龍河在細雨不斷的滋潤下也好像湍急了起來,猶如“沿溯阻絕”一般。橋上呢,孩子們依舊在肆意的追逐,歡笑,這也可能是這場柔情的立冬微雨的緣故吧!橋旁,幾名花甲老爺爺,頭戴斗笠,手持釣竿,一邊釣著魚,一邊互相絮叨著生活瑣事——立冬微雨中垂釣,一幅絕美的寫意畫。
一路上,因留戀畫意便放慢了速度。所以,下了橋,為了不遲到,我便疾行而去。呼呼的風聲在我耳邊徘徊,雨依舊下著,樹葉仍在在飄飛著。忽然,我好像感覺到了一種高尚的情態(tài),卻不知是何種,然而,我知道應該是因雨而致。
描寫立冬的作文隨筆篇3
立冬,在這個蘇北不知名的小城里,也和這個小城一樣,是那么平淡無奇,沒有什么專門為它設置的活動、節(jié)日,人們只把它當作秋冬兩季的交點罷了,然而在我的眼里,這一天,還有另外一份景象……
別人會問我為什么喜歡立冬,我會說“這是冬天的開始,我喜歡冬天的雪。”這樣的回答或許有些單純,可我還認為,冬天最值得看的還有那立冬的景。
經歷了秋天的風霜,樹葉兒都由綠變黃,再從樹上落下來,到立冬的時候,一棵樹一半的葉子都落下來了,還時不時地在你的眼前落下幾片。撲面的寒風瑟瑟地吹來,這會使葉子落到你的頭上、身上、腳上,甚至還會撲在你的臉上。拾一片葉子,或許角帶著極細的綠邊兒,如果哪一片葉子還是綠的,我便會認為這是一個奇跡,因為黃色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葉子上有的地方還有幾個螞蟻咬過的洞,可見,經歷了一年的風吹雨打,是它休息的時候了。“落葉歸根”,不錯的,葉子落在地上,再消失,這是自然規(guī)律,永遠無法改變,徒留下營養(yǎng),只為下一代做準備。
秋末冬初,百花凋零,春天百花齊放的樣子成了記憶和盼望,秋風中挺立的菊花也倦了,重重疊疊的花瓣早已彎下了身子,變成了暗黃色,梅花也未開放,這一天世界中看不到花香的氣息,孤單的青松是這一天里的唯一色彩,再不能夠點綴、映襯美麗的花兒,寒風中,它好象也泄了氣,任憑風吹擺著它的腰身。凄清的早晨,禿了頂的梧桐給氣氛增添了些冰冷,萬物都漸漸睡去……
立冬的陽光,也是與眾不同的,它不像春天那么沁人心脾,也不像夏天那樣酷熱難耐,更不像秋天那樣涼爽舒服,而是那種帶著寒意的光,雖然萬里無云,可寒風瑟瑟,剛聚在身上的暖和氣兒風一吹就沒了。在前后幾天,人們身上的衣服也漸漸增多,冬的涼意,也隨之增多……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立冬——一個蘇北小城冬天的獨奏。
描寫立冬的作文隨筆篇4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節(jié)日。立冬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立冬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下面是漢魏時期關于立冬的一個歷史故事,同學們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平時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
農歷十月,作為節(jié)氣點的立冬,就在這個月份。它不僅是收獲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jié)。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jié)”、“豐收節(jié)”等習俗活動。立冬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準,在公歷的11月7、8日。此時,在北半球,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jié),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御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卜歲霞浦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lián)歡晚宴,有些鄉(xiāng)村演戲謝神慶豐收。“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yǎng)品進補稱“補冬”。畬族登山、巡田,到神廟卜歲稱為“探寶。
1937年全國人民奮起抗日.在寒風乍起的日子,霞浦城關轟轟烈烈開展募寒衣活動,歌唱著《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悲壯的蒼涼的歌聲,牽動著干萬人的心,沿街民眾無不涕淚縱橫,紛紛捐物、捐款。寒衣節(jié)里的壯舉,己時過70多年了,霞浦人民那豪情滿懷的熱烈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
描寫立冬的作文隨筆篇5
立冬了,但陽光暖暖的。一切又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場景,像冬天壁爐里燒得通紅的碳火,散發(fā)出灼人的熱……
我的年華,也會像這些通紅的火焰一樣炙熱嗎?嘿嘿,會的,會的!那些被時光遺忘的小情調的事總會在記憶中被有意無意的想起……
成長,有時是一種失去快樂的過程。下雨天,長大之后的我,覺得下雨會堵塞交通,會淋濕自己的新鞋,會讓上學的路變得泥濘,會讓心情受潮而低落……很小的時候,我卻喜歡在雨里踩著水跑,會因為雨傘被風吹的向上翻起來成了喇叭傘而歡呼雀躍……這些簡單的快樂卻成了那個純真年代自己最大的幸福。
成長,有的東西卻不會被失去。下雪天,長大之后的我,覺得下雪天的純白、晶瑩是世界上任何一樣東東也無法替代的。尤其是當六角型的雪花飄落在白的可愛的玉蘭花上。那種時候,卻絲毫不會想到下雪天會更加的堵塞交通,會讓上學的路變得更加的泥濘……
不知道為什么,對雪有一種特別的喜愛,也許因為我是一個在冬天出生的孩子吧。我無法拒絕冬天里第一片雪花飄落時帶給我的快樂。也許,在這些面前我還是個孩子,還是一個會滿心歡喜地企盼冬天里第一片雪花的孩子。只是成長,帶給我了一份成熟與那些釋然的法……
也許世界上永遠無法出現那些看似完美的東西。就像潔白的雪花也永遠無法掩蓋一切痕跡一樣,終究會消融的。時間真的是個很偉大的治愈師。當時光從我們的生命中轟隆的碾過時。我們才會發(fā)現我們心中的那份情懷,原來就是我們在靜謐的冬天想起的那些小情調的事,永遠是那么的溫暖!
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我們都會有一份童真和那些略帶熟稔的想法。歲月是永遠無法沉淀這些東西的,直到我們而立,我們老去……
冬天,又近了。又一季冬天,又一季年華。即將開始走過,走過……無聲而又充滿轟隆隆的響聲。
只是心中的那份最純真而又成熟的想法,走過,走過,路過心上……擲地有聲而又無聲的靜謐的走過這些個素年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