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通用10篇)】,供你選擇借鑒。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1
古人常說:“沒有規矩,怎能成方圓?”其實,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都是如此,如果沒有良好的家風,肯定家庭不和睦,兒女不孝順,風氣低俗。而在我的家,同樣也恪守著家風。
誠實做人是家風。誠實就是古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流傳至今,依然是現代社會的精神財富。它如同血脈一般,推動著民族的發展。三國時期,孫策在一次大戰中,成功的擊敗了曹操的大軍,活捉了名將太史慈。太史慈說:“在這次的戰斗中,我失敗且被活捉,心甘口服,但請孫元帥把我放了,明日我一定會帶一支精銳部隊來投奔你。”孫策聽信了,結果太史慈將軍果然守信。太史慈將軍的誠實,才能為日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踏實做人也是家風。踏實,就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有一對同桌,一個同學是根據自己的心情來決定學習與否,另一個則是勤勤懇懇,一有空就孜孜不倦。結果,那位勤奮的學生名列前茅,而他的同桌則名落孫山。它們的學習成績竟然差別如此之大,完全是由于不踏實造成的,說明踏踏實實是多么的重要啊!
低調做人更是家風。一個人在獲得了一個功名利祿時,千萬不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在一家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很好的見解,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從此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對上級頗不尊敬,有時還常常冒犯。最后,他被開除。低調,是一種情操,是一種美德,低調做人,使人尊敬;高傲的人,使人厭煩。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尚;家風,是家庭的道德。一個人如果沒有家風,沒有道德,能成功嗎?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2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盡管大家對家風并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省文明。盡管家風有著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風其實有著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于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范。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盡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家風才干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仆。
從廣義上說,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淀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風不只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一起也是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家風正,才干民俗正,結尾才干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原則,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3
記得以前央視有一個走基層的節目,記者在大街上詢問來來往往的:“你的家風是什么?”那時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才覺得,我們家的家風雖然沒有什么條條款款,更沒有鄭重地銘記在書上,但經過歲月的沉淀,長輩對晚輩的教誨,這個家庭已經無形之中形成了家風,并對每個大人和即將成年的孩子,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比如我。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媽媽變得十分“多愁善感”起來。那天,也是這樣悶熱的晚上,面對一摞摞試卷,我將頭重重靠在椅背,感覺到自己的胸口壓抑的、緩緩的起伏了幾下。“你該不會學好了吧?”我能想得到在客廳里看電視的媽媽將頭探出來,那審視的目光和將老花鏡摘下的動作。
“嗯——"我敷衍地從鼻腔里發出一個音節。然后氣氛便安靜了下來,只能聽見電視隱隱約約傳來的嘈雜聲,而我只能將脖子垂下來,盯著桌上——被我剛剛扣在透明筆蓋的、焦躁不安的小蟲子看。仿佛寂靜了很久,客廳里又傳來我媽低低的聲音:“你現在這樣子真叫我擔心。”我覺得我轉動筆蓋的手抖了抖。我不自覺的轉頭向客廳看去:為了不把蟬招來,客廳里沒開燈,電視機或明或暗、顏色變化不一的光線投射到我媽臉上,讓我看不清她的表情。我注意到她的手在遙控器上摩挲了幾下,最終調小了音量,使得她的聲音在空空的屋子里格外清晰,“我年紀這么大了,你以后怎么辦?”的確,我的姐姐都成家了。而我不知怎么回答,將頭轉回來,手下一不留神,蟲子飛走了。
而比我更難過的,卻是我的媽媽。她的聲音很分明地傳入我的耳中,這段溫柔的、帶點沙啞卻又十分憂愁的聲音在我心里飄飄轉轉,卻終于在我的心上沾染了一點陡峭的寒意。我的背由于一直靠在椅背上濕透了,而這卻更加讓我清醒:庇護自己的樹干漸漸年老彎曲,留出了外面世界的一角,而我只能使自己更獨立與強壯,才能反過來保護那些曾今為我遮風避雨的人。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何謂家風。它對于我來說,是父母無言的愛,是幫助我自立于世上的、來自長輩半生的經歷,更是我將會教于下一代,給予家更好傳承的風氣。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家風的樹立、存在,對整個社會是有好的幫助的。例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孕的人讓座;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垃圾等一些小事上不只是個人禮儀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體現,還是一個人背后家風好壞的體現。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我健康茁壯成長著,我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印跡。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奶奶因為蛇盤瘡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奶奶,幫奶奶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奶奶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奶奶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奶奶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奶奶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著我,每天我自覺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盡量不讓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地成長著,我們貪婪地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么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后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媽媽也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同學們,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團員。讓核心價值觀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點燃,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成為人們一種價值追求和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孩子的的性格、氣質、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傳承,體現時代精神,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敦厚尤顯重要。中國傳統家風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發揚傳承。當然還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風貌,現代文明所強調的自由、平等、個性等都應該有所體現。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原則,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許并不會特地囑托子女們一些教誨,但是家庭里的氣息,每一個成員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子女。
一個溫暖的家庭,親人間的愛、奉獻和包容會造就一個有溫度的人。溫暖的家庭首先會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觀念,行動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誠信友善等等。
溫暖的人善于表達自己情感的,因而要營造積極地情感氛圍。自由地去表達愛吧,親人間的愛,朋友間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自然山川河流之愛盡情釋放生命的熱情,把快樂與自信帶給周圍的人。靠近我,溫暖你。
當然還要有認真的學習氛圍。如果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尊重知識,熱愛閱讀,生活的樂趣將會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滿希望。
節儉的生活氛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輩們在不斷的傳承和發揚,我們也一樣。有溫度的家庭會明白,懂節制方能持久。
其實,家風并非需要寫在紙上,刻在碑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為人處世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去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做個溫度的人吧!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的國家也成為一個溫暖的,有溫度的大家庭。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6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 ,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朋友們: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它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我們家也有許多的家規,生活上的有什么“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不要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這些都是要求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行為上,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他們是這樣教育我,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給大家講幾個發生在我媽媽身上的真實事例吧!
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平時對外婆總是噓寒問暖,每次回外婆家,都會買一些外婆愛吃的細軟、好消化的食物,因為外婆的牙齒不好;還會幫外婆整理家務、燒幾道菜,飯后微笑著聽外婆講“大道理”,很有耐心;每年抽空陪外婆出去旅行記得去年外婆生病住院,媽媽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外婆還得操心我的學習,忙得不可開交,但她從無怨言。每天媽媽都要做好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晚上在醫院幫外婆洗腳細心照顧,一個月下來,媽媽累瘦了不少,可媽媽從沒怨言。這些事情讓我從媽媽身上看到了孝順的美德,我也要向她學習。我家的家風,我說起來就是:孝敬父母、忠厚誠信、勤儉持家、知書達理。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家規是春雨,潤物無形。樹立美好的家風家規,傳承悠久的國風國規,中國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東方雄獅最終將讓世人欽佩!
謝謝大家!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8
古人云:“以人為鏡,正人衣冠。”我卻覺得做人不僅僅要以人為鏡,更要以訓誡為標尺,以良好風格為方向。
以人為鏡,可以認識不足,然后去改正;以訓誡為標尺,可以衡量一切,把握是非善惡觀;以良好風格為方向,可以步入光明闊途,直通向成功。
正所謂:“恨鐵不成鋼。”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功,他們從小就會教育孩子,盡量為他們鋪好未來的道路。 我的爸爸媽媽從小就會告誡我:“做人要正實、善良,又熱心幫助他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受人尊敬。‘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這么一個道理。”所以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我會主動出一份力;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會主動幫他走出困境;在別人急需某物時,我會主動給予他……總之一番下來,我的人緣就有了不少提升,與大家相處的融洽了,總是嘻嘻哈哈一起玩,從不缺少樂趣。可見其訓誡作用之大。再者,對于別人提出的質疑,需要如實告知,而不是爾虞我詐,這樣人與人之間將失去信任。在兩難境況下,訓誡也可以幫助你辨識一切,做出很好的抉擇。例如我有壞消息不忍直接告訴他人時,我會撒一個善意的謊言幫助他人不受影響;與好朋友約定時自己有事不能去,便痛下決心說出實情,另擇他日赴約。
我的爸爸媽媽從小也告訴我:“人一輩子要活得精彩,微笑面對世界,遇到挫折不輕易放棄,勇敢去追求夢想。所以我摔倒在地時,我會默默爬起來,一聲不吭,留給大家的是淺淺的微笑;當我遇到困難,停滯不前時,我會鼓勵自己再加把勁,突破障礙,克服困難,將絆腳石踩在腳下;當我事事不順心時,我會大聲告訴自己,熬過今天將迎接美好的明天。
一棵小草,經過狂風的摧殘,始終堅守“遇挫不放棄”的訓誡便可長成參天大樹,縱使風雨交加,雷電齊鳴也奈它不得;一只幼鷹經過殘酷的訓練仍堅持“勇敢追求夢想”的信念,便可展翅高飛,沖出藍天之外,傲視蒼穹;一群大雁經過漫長的長途跋涉,始終堅持“團結”的風格便能越過高山,跨越大海,到達旅途的終點。
一個人正是在貫徹自己內心的信念,并以訓誡為標尺,以風行為方向,才能夠步入光明闊途,一步步走向成功,留下不朽功名。可見訓誡和風格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總之,這些年來爸爸媽媽的訓誡和風格伴我一路走到現在,對我有過深刻影響,由衷致謝我的爸爸媽媽!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9
家風是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家規是家庭的規矩。
多讀書,好學習,敬老愛幼是我家的家風。從我記事起,不管是在姥姥家還是在我家,我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書籍擺在大書柜里。姥爺是個畢業于名牌大學的大學生,他酷愛讀書,姥姥說他從年輕時每個月都要買書,讀書后要還做筆記,寫心得。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眼界。
姥爺姥姥頂住當時女孩子不用念那么多書的壓力,省吃儉用,把他們三個女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現在媽媽和我的兩個姨過得很好,真的感謝姥姥姥爺啊!媽媽愛讀書的好習慣又傳給了我,以至于我很早就開始看書,一年級就可以流暢地看報紙了。現在姥爺姥姥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顧。媽媽她們姐妹三個都在暗暗較著勁對父母盡孝,時時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一有時間就帶著我回家看望姥姥姥爺,陪姥姥姥爺說說話,做做事。
守時誠信,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規。在這條家規的規范下,我上學沒有遲到過一次,做事很有誠信,得到了老師與同學的好評,在班里有很好的口碑。在我家,爸爸媽媽很尊重我,把我這個小孩子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家里的事情我也可以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這讓我自豪不已。這也讓我學會了尊重別人,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家風家訓3分鐘演講稿篇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良好家風助我成長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
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我們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我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我們在這種特定家風的熏陶下,會經過耳聞目睹接受影響。這其中,“模仿”起著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我們產生某種性質的影響,我們都在模仿。
近日在很多法治欄目中都看到了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得不說這些誤入歧途的孩子令人痛心。但在這令人痛心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迷失了方向,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邊緣?而家長——作為未成年孩子的監護人和引導者,他們又有著什么樣的職責呢?我認為從這些事件中,應該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重視家風,家訓,家教。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猶如一棵棵小樹苗茁壯成長的歷程。不同的只是樹苗需要人工制作的木架來扶持它,匡正它的成長軌跡,而孩子們則是需要家長的精心教育與幫助來健康成長。對于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們,我不敢斷定全部都是由于家庭的影響因素對他們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而產生了惡果,但我確信,對于他們的錯誤,家庭環境自己家長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時候,家風,家訓以及家教的好壞都被最有力地證明!
對于我來說,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里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說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
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風,我才成了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鑒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因為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風是孩子終身的財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