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精選
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大家知道怎么寫嗎?“時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組織宣傳的全國重大先進典型,是具有先進性、代表性、時代性和典型性的先進人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精選【篇1】
科.達勒維耶曾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的確。所謂榜樣,就是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同學盲目崇拜一些對自己現在無用的榜樣,如:一些有錢人,著名的娛樂圈明星等……這些我并不反對,但在我們學習、崇拜榜樣的同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加完善自己。
我也有我的榜樣——
生物、地理會考前期,乘著周末,我回了趟老家。一進門,與久違的爺爺奶奶來了個"溫暖的擁抱"后,我急切地問道:"我哥呢?他在哪?"
"哦,他在二樓認真讀書學習呢。"爺爺一說罷,我便速速抱著書直奔二樓去。
一進門,他《我哥哥》向我打了聲招呼后,就步入房內,他的冷漠使我有些不解。我滿懷好奇心往房間瞧了瞧,只見那里除了床和書桌,剩下的就只有堆堆書山了,而他,就在這書桌上孜孜不倦的讀書。
我湊上去,問:"哥,你知道我為什么千里迢迢來這兒嗎?""不知道。""再過幾天我就要去參加生物和地理的會考了,可我對這些一竅不通,請你幫幫我吧。""沒時間""哎呀別這樣,你就幫幫我吧"我使勁搖哥哥的手。"好吧,別鬧了""謝啦"。
于是,他便拿起書認真的給我講解,講的有滋有味;給我測試,直到我全"過關"才罷休;他還告訴我一些新的、有趣的知識,并教我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雖然我有時候似懂非懂,但我明白他的用心,因此,他這個榜樣的形象便樹立在我的腦海里。
"好了,幫你過了一便,祝你能考雙A啊""謝謝,等著我考上A把!"
他就是我的哥哥,也是我的榜樣。
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精選【篇2】
斷了線的風箏,是我的榜樣,它教給我面對坎坷人生并樂此不疲,向藍天飛翔的態度。
冬,回憶的時節,看著那殘缺的陽光,把天空切割成風箏的形狀,然后把冰冷的往事帶給我,寒風席卷著的天空,固然舉步維艱,但我亦笑著,奔向藍天。
她的一生是藍天,像是80°的溫開水,總泛著點哀傷。她自已,是風箏,在藍天度過一個又一個平凡的日子。她,僅是一位傳統的家庭婦女,住在山村老家平矮的樓房里。
她的生命平淡無奇,但在某天,我平淡地走進她的世界,她成了我人生中第一個的模仿對象。據說,那一天是我來到人世間的第31個日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都是那樣的普通和平凡,沒有任何唯美的語言,她在每一個無聊的日子里,平凡地勾畫著簡單的人生。
在一個冬天的山區的早晨,我睜開眼,她已不見。望了望時鐘,6點整。翻下床,來到廚房。滾滾熱氣從老式的灶上冒出來,爐子里的柴火還泛著剩余的`紅光。通往院子的門吱呀地碰撞著。外面慘白的天,透明得可以映襯出她在溪邊捶打衣服的樣子,我學著她的動作。回來后,我拿出沉重的碗,費盡力氣把鍋蓋移開,一小勺地舀著那些熱氣騰騰的粥,她一碗我一碗,喝了一口,身體越發地冷了。那年,我三歲。
曾問過她:“為什么這么早就起來?為什么明明可以看電視卻還要找事做?”她笑,說:“你不懂,大人的辛酸。辛酸過去了,卻還要充實自已,自已給自已找事兒做。就像風箏,斷了線,卻還不停地向藍天飛翔,盡管會掉下來,但仍樂此不疲……”我似懂非懂,卻仍按她的去做。那年,我九歲。
如今,那斷了線的風箏早已消逝在藍天了,回憶撫摸著我的哀傷,我在每一次的縫隙里拼命補充塞滿,在困難前樂此不疲,向藍天飛翔……
她是我的榜樣,讓我懂得了生活的道理,就是樂此不疲,充實自已!
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精選【篇3】
1995年以后,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只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著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涌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并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說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鉤。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__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并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后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墻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里。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發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里;她通過家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后的貧困。“山里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著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系群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沖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扎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里—更需要我們!
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精選【篇4】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系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教師。
新時代楷模人物的作文精選【篇5】
《雷鋒》這部影片像一支燃燒的火炬,為我們青少年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雷鋒叔叔犧牲時年僅22歲,正是編織理想花環的金色年華。他卻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吐盡了最后一縷芳香。我和同學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時而樂,時而悲,時而感嘆,時而振奮。他那平凡而閃光的事跡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每一個少年兒童的心靈。
我們怎能忘記,雷鋒在出差回營的路上,在那傾盆大雨中,一手抱一個孩子,一手牽著一位大嫂,在那泥濘崎嶇的鄉間小路上艱難行進,頂風冒雨走了十幾里路,將那位不相識的大嫂和孩子護送到家。然而,那位大嫂還沒來得及說一聲謝謝,他已消失在雨簾中了。
雷鋒就是這樣“自己活著,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他處處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工作中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則向低標準看齊。
我們也不會忘記,雷鋒在出車路上,連0.25元錢一瓶的汽水也舍不得喝。可是當他得知戰友王大力的老母親有病時,連忙拿出40元錢,以王大力的名義寄了出去。當部隊住地附近遭受水災時,雷鋒又拿出自己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100元錢送到了災區人民的手中……
看了影片,我深深感到,人活著,就應該像雷鋒叔叔那樣生活,那樣做人。
看完電影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雷鋒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是我們這一代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前不久,我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上級號召我們為災區人民獻愛心。我從儲蓄罐中拿出媽媽給我的零用錢。看了那一堆我平時不吃零食積存的零錢,我心中真有幾分舍不得。但我想到雷鋒在60年代,每月的津貼還不如我們一月的零花錢多,他卻情系災區人民,毫不猶豫地捐出了100元。想到這兒,我拔腿朝學校跑去,把20多元錢交給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