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
好作文通常有一個清晰的開頭、中間和結尾,層次分明,符合邏輯。下面是一些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有用。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1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清明節,我又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牧的經典名句。今天沒有像往年一樣下雨,暖暖的春風吹在身上,給人 絲絲暖意。
寫完作業,我和媽媽去逛商場,到了買飲料的地方,看到許多人的推車里、籃子里都放了許多罐頭,我十分不解,問媽媽。媽媽說:“應該是罐頭降價了吧!”我點了點頭。但問了服務員阿姨 后,知道媽媽的回答是錯誤的,罐頭根本沒降價,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只聽有人說了一句:“媽媽給閨女買罐頭!”我高興極了,心想:以后每逢清明都可以吃罐頭了!
第二天,我們回了老家——去給奶奶上墳。走在墓地里,一陣陣悲涼涌上心頭。我看到大人們將買了的紙錢用手劃開,呈一個花形,紙紙上印滿了金幣、紙錢……,在奶奶的墳旁,看 著燒掉的紙變成灰被風吹到了天上,我想:為死去的親人燒紙,就是要給他們送錢,將自己的哀思化為美好的祝愿,將祝福帶給死去的親人 ,這就是人們美好的遐想吧!
我站在奶奶的墳旁,望著遠處的桃花、杏花、梨花……都含苞欲放,光禿禿的柳樹枝上也長出了嫩綠的柳條,無不迸發出春天的活力!深吸一口氣,如同吮吸著春天的甘露,沁人心脾!!
這個清明節,使我懂得了許多,想起了許多……
人人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而這個清明節是陽光燦爛的,不過風很大。清明節常常有這些習俗,如帶柳條、插柳枝、掃墓、踏青、吃青餃等等。
我查找了資料,有一個清明節的傳說是這樣的:有一次重耳在山上餓了,介子推就把腿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吃,重耳非常感謝介子推,答應一定要報答他。后來,重耳當了郡主,他已經把介子推的事忘了 。有一次他想起介子推的事,就派兵去找他,可介子推把門緊緊地關著,背著母親逃到棉山上,重耳的一個兵說:“郡主,我們三面點火,一面不點火,介子推準會走出來的。”重耳聽了覺得很有道理 ,就派了一些兵去點火,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不但沒走出來,而且躺在一棵被燒焦的大柳樹下。重耳很傷心,就隨手摘下一根柳枝做成圈帶在頭上,他告訴手下的兵,這一天只能吃寒食,不能把食物 用火燒,并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原來清明節不光是個節氣,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2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么,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里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當圣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于是乘天黑,背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里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于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里,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尸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夠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3
清明要到了,雨淅淅瀝瀝地下。
雖然是個雨天,龍華陵園里也人滿為患。哭聲、燒錢聲、說話聲合成一片不規則的響聲,像是一曲哀樂。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無名烈士墓前的熊熊火炬,讓我想到了這些英雄們如火的目光。“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這是葉挺的詩句。這話說的多好!是的,火,永生不息的火,不正代表著英雄們不滅的靈魂嗎?
英雄,就是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祖國歷史不會忘記英雄,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上海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中華的遍地桃花。
作為后人,都應永遠的緬懷他們,以他們為榜樣,他們是我們大家的楷模,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加倍努力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
我們生活在無戰爭的時代,為此我們應該慶幸,也更應該感謝與懷念帶給我們這一切的烈士們。
讓我們靜靜地追思,深深地緬懷。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4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我們的身邊。清明也隨之來到。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個與眾不同的節日給這勃勃生機的春天增添了一絲沉悶。
大人們踩著青青綠草,迎著絲絲凄涼的春雨給親人上墳。然而孩子們卻十分開心,因為春天是他們久違的味道。在這個日子里空氣中凝聚了太多的味道。是悲寂、歡樂、沉悶?琢磨不定。
柳樹伴隨著春的腳步伸開了她的嫩芽,小草也不甘示弱,齊心協力的為大地披上了淡青色的衣裳。花兒們也競相開放,放眼望去那片姹紫嫣紅為這沉寂的節日增添了一抹生機。
大人們都去上墳了,小孩子們摘柳枝,放風箏正所謂“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我們拿著風箏在一望無際的麥田里奔跑,跑累了站在那里看著他們越跑越遠的身影,越飛越高的風箏。漸漸的他們在我的視線里變得模糊了,只覺得風箏在飛他們也在飛。映襯著藍天和綠悠悠的麥田。他們跑累躺在綠油油的麥田里述說著自己的風箏。我問他們放風箏好玩嗎?他們確說自己放的不是風箏。原來他們的風箏上寫里字,他們在放飛自己的理想。風拂過我們的身邊,小伙伴們都禁不住打了個噴嚏,一陣歡笑洋溢在空中。
時間在悄無聲息的溜走,大人們惆悵的心情漸漸褪去,空氣中的沉寂的氛圍也在慢慢減弱。大人們又都忙碌著自己的事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要抓住這大好春光,抓住這份歡樂。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5
中國的清明節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個祭祀節日,清明之時,人們要去給先人掃墓,這是表達對先人的尊重與思念。掃墓時,要鏟除雜草、擺放上貢品、燃燒金銀元寶、上香祝福、放爆竹等,表達對先人的懷念。
這幾年來,環境保護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所以我們提倡文明祭祀,今年我們沒有像以前一樣燃燒紙錢,放爆竹等等,而是用菊花代替這些污染環境的東西,以前格外熱鬧的清明節變得沒那么吵鬧了,而是變得更安靜,更用心了。雖然只有一盆花,但那是我們的一份心意,也是國家倡導的祭祀形式。其實,祭祀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掃墓時心懷敬意。
一年清明節,爸爸帶我去看爺爺的墓地,手里拿著一束菊花和一壺酒,到了爺爺的墓地,爸爸蹲下把花拿到墓碑前,說“爸,我帶兒子來看你了,你老人家過的還好吧。”說著并把酒灑在地下,最后對著墓碑深深的鞠了一躬。年幼時的我不知道爸爸在干什么,后來才知道原來爸爸非常思念爺爺,一個大男人從來沒看過他流淚居然在今天流下了眼淚。爺爺原來是革命軍隊的一位炮兵,在一次戰斗中雖然沒有被敵人的炮彈打中,但是那個炮彈的殺傷力范圍特別大,流了非常多血,在那時的醫療設備肯定沒現在這么好,最終流血過多身亡了,爸爸在那時已經二十歲了,得知爺爺去世的消息,他痛哭了好幾天,他總是教導我要好好上學,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終于知道他為什么這么說了。
在一片荒草叢中,豎立著一塊不顯眼的石碑,可這石碑卻閃爍著革命烈士的光芒!如果沒有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能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嗎?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6
在我小的時候,節日對我來說就是放假的日子。但其中有個節日,大人們總要提到掃墓、上墳之類的話,讓我覺得怪怪的。后來,我學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讓我隱隱約約的覺得清明節帶著莫名的悲傷。今年,老師給我們講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讓我真正的認識到了清明節的含義。
今年的清明節特別的冷,下午還下起了雪,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天前班級出的黑板報,主題是“緬懷革命先烈,做新時代好隊員”。“楊靖宇、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一連串先烈的名字在我頭腦中顯現,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倡導文明祭掃,我積極響應大隊部的號召,通過“網絡祭祀”的方式向英烈獻花寄語,寄托哀思。我想,今年我才真正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我現在似乎理解了媽媽曾經給我讀過的一篇有關清明的文章,他說:“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氣,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點,用來標注逝去與過往,銘記與傳承”。是呀,這一天就是讓我們靜下心來,用我們的方式感懷前輩的恩德與風范。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7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先烈日子。今天,我們就來到烈士陵園去悼念那些長眠烈士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感慨萬千。在烈士墓兩旁,有一句澤東給劉胡蘭題詞:生偉大,死光榮。公墓一邊有一塊黑板,上面刻著“成千成萬先烈,為著人民利益,在我們前頭英勇犧牲,讓我們高舉起他們旗幟,踏著他們血跡前進吧!”是啊,這些人有是為民主獨立和國家尊嚴付出生命;有是為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付出生命;也有是為祖國明天付出生命!在危險和困難面前,他們不畏艱險,英勇作戰,為祖國繁榮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
這些偉大而又光榮烈士們,他們在生死選擇間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是這些烈士們用自己血肉之軀筑成鋼鐵長城。他們是為祖國未來而戰斗;他們是為人民幸福而戰斗;他們是為一代又一代人們而戰斗。你們倒下,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人們”站起來!
先烈們,在社會需要你們時候,你們不假思索便挺身而出。你們把家庭和個人一切拋在腦后。你們一心向國,不怕犧牲。把最寶貴生命無私地獻給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便不由自主地肅然起敬。你們輝煌業績,將萬古流芳!正是因為有你們,才有和平環境,才有祖國昌盛,才有人民安康!
結尾: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遺志,為祖國未來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8
清明節,一個悲傷節日。每次在這天里都會勾起我兒時回憶,我都會想起我那已去姥爺,眼淚變不禁往下流。兒時記憶不斷從我腦中閃過,不過越來越模糊直到忘記。
一大清早,媽媽變把我從被窩里拽出來。原來媽媽要帶我去上墳啊。自從姥爺去世后,家里每年都要去給姥爺燒紙錢,我早已見怪不怪。這天天氣不想詩中說那樣,天氣還算晴朗。但對于上墳來說,這種天氣顯得很不和實際。我和媽媽來到上墳地方,這里已經有好多人到。我跟著舅舅到屋子二樓取姥爺肖像,眼尖我發現在柜子里有一套象棋。
記得那是姥爺生前最愛玩東西,自從我出生起,姥爺身體一直都不怎么好,總是生病。但他是對我最好。想到這里眼淚已經流下來。舅舅牽著我走到樓底下,找一個空曠沒人地方,把姥爺肖像放在最中間便開始燒紙。燒什么都有,有冥幣啊、紙做家具啊。聽說是因為姥爺晚上托夢說他沒家具,讓弄點家具去。總之都是些迷信說法。燒完紙后,每個人臉上都呈現這悲傷表情,我知道這會誰心情都不好,我自己都是強忍著這淚水。因為姥爺說過他不希望看見我傷心,這句話我一直記得。永遠也不會忘記。
結尾:清明時節,是一個值得懷念節日!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9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奶奶,大伯一起去鄉下掃墓。一路上,金色的油菜花兒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黃色的地毯,路邊樹葉兒隨風搖曳,好像喝醉,又好像跳舞。一陣陣花香撲鼻面來,令我心曠神怡。
啊——,終于到老家了,一大群親戚一下子迎了上來,問長問短,好像有說不完的話。爸爸告訴我,老房子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啦!如今這房子馬上要被拆掉,建新加坡工業園區了。我和媽媽爸爸拍照留念,爸爸和爺爺很舍不得老房子拆掉。接磁著我們來到曾祖你的墓前,爺爺先將碑擦干凈,再放上供品,最后大家一個接著一個恭恭敬敬的拜祖。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們就要離開老家了,我們依依不舍,再見,再見,這可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老家的房子了,真舍不得。不過我今天還是很高興,因為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小學生關于清明的活動征文篇10
清明的時候正是要給古人們紀念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應該去古人的墓碑前買上古人愛吃的東西,來看望古人。
每當這個時候人的心情也是非常的沉重的,每個人都很懷念自己失去已久的故人,長輩們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個溝通和看望的時候。
老人們雖然走了,但他們的靈魂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有好多人會感覺到老人的離去是件悲傷的事,都這么認為的,但是往往回頭一想,老人把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都做完完了。這個時候走了,也真是挺可惜的,可這是命啊。命運讓你走多遠,必定就是這么遠了。清明這個時候細雨紛紛,好像給我們升華了這個空間,讓這個思念的心思進一步的給勾搭了起來。這樣的一種場景。來到了爺爺的墓碑前,看到了去世已久的爺爺,心里真的是很不好受。爺爺是患病死的,爺爺是個大好人,沒有任何的說道。不像其他的到了年齡的老人,天天就是老說說。爺爺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爺爺是患有食道癌死的。爺爺我們大家來看您來了,隨著這一聲大家都哭了,想起了爺爺生前的樣子,想起了那衣衫整齊的老頭來,轉眼間已經好多年過去了,可是爺爺的身影依然還記得那么清楚,清明時節我們來看望我的爺爺懷念一下他,給爺爺送點禮物。
清明時節,一個紀念先人的忌日,值得大家去傳承,值得大家來為先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