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怎么過作文
寫作文要避免說假話、空話,要盡量用生動的語言和事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優秀的清明怎么過作文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清明怎么過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1
“清明節”年年如期而至,這個莊重而特殊的節日,顯得格外的凝重,讓生者揪心,一股股緬懷親人的真摯情感更加濃郁,猶如滔滔的黃河水,洶涌澎湃,撞擊著我沉重的心靈,沖擊著我內心世界,時時刻刻思念著天堂中的母親,思念著過世的親人。天堂并不遙遠,而我的母親卻永遠生活在那里,仰望天際,向我親愛的母親發出內心的問候:“母親,您好嗎?”
人間天堂咫尺之遙,確把母子分隔兩地,始終無法相會,一切寄托在思念里,在熱血沸騰的心里。偶爾相見,那是在夢境中的相遇,那難以描述的相會境界,讓人分辨不清真偽,時隱時現,飄忽不定,母親的音容笑貌讓我感到異常的模糊,似是又非是……
母親離開孩兒已經半個世紀有余,難怪大腦的記憶那樣的稀疏,那樣的模糊。記得,那年春節剛過,您確因病魔長期殘酷的折磨而奪去了您寶貴的生命。時年,僅二十九歲,可謂是英年早逝,抱恨而去,撒手人寰,早早地登上了天堂的歸路……
當年孩兒才七歲,無知的孩兒腦中依稀記得母親的容貌,記得嘶啞的聲音,記得你瘦弱的手緊緊地拉住孩兒,淚水如泉涌不停地流淌,清瘦的臉龐蒼白而無血色,病魔無情地折磨著你,你不時緊鎖雙眉,牙齒緊緊地咬住嘴唇……看著你被病魔一次次無情的摧殘,那種痛楚讓人慘不忍睹,一家人為您老泣不成聲……你就是這樣的狀態下離開了孩兒,離開了這個世界,走上人生的歸途。從此,我們母子再也無法相會,無法相聚,只能是遙相呼應人間天堂兩地間。兒在內心世界里默默地為您祈禱;你在天堂上保佑著兒子。我們偶爾在夢境中相遇,在夢中與你撒嬌,聆聽你的優美聲音,在意識模糊時傾聽你唱給兒子的搖藍曲,夢魘中的歡樂洋溢于兒子的臉上。有時,卻又被那惡夢驚醒,看著你被殘酷的病魔折騰的死去活來,奄奄一息的情境……兒子的淚水把枕頭浸濕,嗚咽在哭泣……
時間的梭不停地往復,轉眼幾十個春秋過去,一切如昨日的事情。每每到清明節,兒的心被這特殊的節日而折磨。痛苦的往事浮現在眼前,雖然半個世紀過去,但無法拂去孩兒心靈上的陰影,母親佇立于眼前,那慘烈的場面讓人記憶猶新,心湖波瀾起伏,思念母親的情感在升遷,在撞擊著兒心靈深處,年年清明節兒子在人間為您祈禱:愿天堂中的母親生活幸福,快樂如意!兒子已經成為頂天立地的男人,變成了花甲年齡的人,請您不要為兒擔心,只要你幸福,兒子就心滿意足,欣喜有余。
母親啊,您在天堂上要保重,好好地生活。那里你已不再孤獨,父親已經與你結伴同行與天堂中。那個境界據說,沒有年齡的限制,都是長壽人。所有的病魔不會光顧天堂,不再受病魔的折磨而痛楚。父母親,您們好好地生活,快樂伴隨著您們,兒孫們為您們祈福,天堂的快樂屬于您們
兒孫遙祝天堂中的親人,快樂幸福!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2
今天,我懷著沉重的心情登陸網上祭英烈網站,緬懷那些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復興而壯烈犧牲的英烈們。
這里有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為掩護八路軍主力轉移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抗聯大部隊突圍而投江犧牲的“八女”,忍饑受凍孤身戰斗至死的楊靖宇,鞭打竹簽晝夜提審逾月始終堅口不吐一字的趙一曼……是什么,讓他們如此視死如歸;是什么,讓他們這般寧死不屈?是義,舍生而取義,這義,就是國家民族之“大義”。“愿我的心血化為狂涌的圣水,將污穢的人間洗得凈凈地!愿我的心血化為光明的紅燈,將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革命詩抄》中的詩句生動的展現了先烈們為了民族之大義而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
在去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王兵等14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疫情,經搶救無效以身殉職,被湖北省評定為首批烈士。今天,讓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犧牲的英雄們,追思他們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跡,感受他們的高尚情懷。
“同志們,勝利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看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沒有硝煙、沒有戰火;看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祖國繁榮富強;看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人民生活富足。沒有昔日烈士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日的美好生活!英烈們的英雄事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英烈們的革命精神我們要代代傳承。
“少年當有英雄志”。我們真的很幸運,生活在如此和平幸福的時代。但是,我們不能沉溺其中,我們要在這個幸福的時代使自己強大起來,崇尚英模,爭當英模,賡續紅色基因,書寫壯麗人生。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3
云遮艷陽雨綿綿,濕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著迷蒙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于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小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里的油菜小花襯著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小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于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小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小草,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小花。淡淡的紫色小花朵,黃色的小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小草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里的一切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說是可以做清明團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小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么柔軟,那么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獲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里布滿了雜草和一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么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松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小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小花瓣,小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后來知道說這種小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過后,我們就帶著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似乎總是與雨分不開的。這個清明節便是一個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陽光明媚的清晨絲絲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臉上美妙極了。
遠足一直走到陳輝陵園。咦?我這個長跑歷來不及格.體力超差的人怎么一點也不累?據說人沉思時不會累。那我呢?總在沉思陳輝吧?
天空中艷陽高照,可我的心卻愈來愈低沉。靜立在碑前,心想“為什么這革命烈士如此好的人,卻沒得好報呢?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臺上的那位老師還在說著,不過語速越來越慢。我想那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影響,而是更深層的心理上的創傷。
回去的路上,陽光燦爛地直射我的眼,刺地我會不過神來。
驀地回頭,依稀還記得我身旁的陽光強烈而遠處那痕痕絲線般的光線卻輕輕撫摸著身旁的柳枝。柳枝剛剛長出嫩葉,但已頗為可愛。
猛然想起,“不是不報,時機未到”。陳輝烈士的好報也許還未開始?興許報效祖國使祖國便是他的追求.他所期望的包袋?
天空依舊萬里無云,但我心中的甘雨卻已在浸潤我的心田。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清明即將到來之際,老天爺放了太陽一星期的假。這幾天來,風雨雷電在人間暢游嬉戲,豆大的雨點落在地上,劈啪做響,譜出一首歡快的雨中交響曲。可我有點兒沮喪,萬一清明那天雨神還不走,多惱人啊!到了這一天,太陽公公又出來工作了,睡了一星期的它精神特足,放射出強烈的光芒。
“萬歲!”天公作美,太陽出來喜洋洋。我樂不可支,急急忙忙吃完早飯,就上了路,陪我上路的,還有那撲朔迷離的清明夢:九泉之下的外公過得快樂嗎?我們又來“看”你了;山媽媽是否依然青春綻放?小鳥是否依舊歌聲嘹亮?
我迫不及待地加快了步伐等我們到山腳下時,不少掃墓的人家已經上山了。我三步并作兩步走,大步流星地追趕,很快就趕上,然后把他們遠遠地甩在后面。是誰說“路上行人欲斷魂”我看是“路上兒童皆歡喜”,因為,一年當中,難得有踏青的機會。你瞧我,又蹦又跳的,活像個調皮的小精靈,哪來的“斷魂”呢?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郊游機會呀!平時,我們被關在“監獄”里學習,整天戴著個“緊箍咒”在那茫茫題海中奮戰,身心疲憊,多想放松一下,借清明掃墓,給大腦放個假,你說我能不快樂嗎?
到了山頂,哇!墓地上的野草又鉆出來,雖然是春風吹又生,但今天你們也在劫難逃。我套上手套,幫大人拔草,我用力一拔它倒是沒啥動靜,我卻差點摔倒在地,呵,這小草還挺倔強,我不信拔不起,我搓搓手,站穩腳,雙手握緊小草,用力一拔,終于拔出一撮草,可我也因為用力過猛而摔了個四腳朝天。哥哥、姐姐都笑彎了腰。
我整個人都成了跳跳球,上竄下跳,好不調皮。一會兒拔拔草,一會兒摘摘花,一會兒嚼嚼泡泡糖,一會兒又把紅花油倒在毛毛蟲身上,看它如何垂死掙扎……
可沒過一會兒,我的肚子就又唱起了“空城計”咕嚕咕嚕地叫個不停。我只好靜靜地蹲在地上畫餅充饑。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肚子的埋怨聲也越來越大,此時它就像個干癟的氣球,有氣無力。
通過我們的努力,野草們終于“全軍覆沒”了,我們征服了它,我們戰勝了它!開始燒紙錢了,烏煙瘴氣,我還咳嗽了幾聲。隨后,再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狼吞虎咽地吃起東西來。這些食物真是美味可口,在加上一覽無余的山間美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滋味,更是回味無窮。
快樂的你,快樂的我,快樂的我們在清明。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6
今天是清明,媽媽說這一天是六十年來唯一不能祭祀的日子,而天氣又是如此的晴朗,總不能窩在家里吧,商量后決定還是去后山西塢田的龍王廟拜拜,媽說那里地處偏僻平常少有人會去上香,而且山上寶貝多收獲也會多,于是便準備了香燭和飲料爬山了。
一路上鳥語花香,春天的山野是走不厭也走不累的,滿眼的生機滿腔的芬芳,蕩滌著污濁的心、污濁的身,世界剎那間變得澄凈清亮,俗世的紛擾隨著踏春的腳步漸行漸遠。
來到龍王廟,媽媽忙著點香燭燒經,我們則仔細打量這座小廟,就一間泥土夯成的小屋,幾幅幔帳下供奉著龍王、龍王夫人、山王、山王夫人、土地公、土地婆還有五谷神和財神八個神仙,墻上除了用毛筆寫著助款助工的清單外無其他裝飾,神龕前一個蠟燭架和一張桌子,真是再簡陋不過了,屋頂的黑瓦片也有些稀疏了,雨天漏下的水痕更凸顯出此廟的凄涼,唉看來做神仙也有貧富差距啊,他們也會為著能到大廟好廟輪值而做些齷齪的事嗎?只有神仙自己知道了。
拜完神,我們繼續往大山深處出發,一會兒便來到一片很空曠的地方,這里滿是黃茅草,數股山泉在這里匯聚成一條小溪流,水岸地勢很平坦也很開闊,我突然好想在這里買塊地蓋間木屋,山很翠很美水也很清很凈,要是生活在這里,日子一定會非常舒適安逸,晨起看白云飄蕩山花芬芳,聽鳥雀嘰喳松竹歡歌,種種地爬爬山流一身舒暢的汗,夜來聞著草木幽香、伴著山泉叮咚入眠,那將是怎樣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神仙生活啊!
因為不忍很快離去,所以便借故坐到小溪流的石橋上歇息,暖暖的陽光潺潺的流水,風過處,茅草歡快的舞動著婀娜的身姿,爛漫的山花送來陣陣清香,小鳥們也開心的在空中盤旋歌唱。此情此景、此時此刻,心是何等純凈透亮,過往的一切愁緒似乎都不復存在,是啊,在這樣的自然美景中,難道還會有什么放不下解不開的結嗎?卸下重重負累,仇也罷恨也罷,怨也好憂也好,都隨風飄散開,消失在滿山滿野的春天里。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天,我和全家人一起去董志為外婆掃墓。到了外婆的墳以后,我們每個人拿起掃帚或抹布,為外婆的`遺像和墓碑擦洗干凈。接著,我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最后我們再燒香,把折好的錫箔,紙錢和元寶燒給外婆,表達我們對外婆的思念與祝福,愿外婆在另一個世界里得到許多錢,幸福的生活。
我希望外婆能保佑我有一個充滿了光明的未來。此時,我不禁想起曾經與外婆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我在很小的時候,外婆還沒有去世。那時的外婆雖然已經滿臉皺紋,頭發花白,但是很疼愛我,外婆那和藹的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今,外婆已經逝世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孔還留在我的腦海里。
遠處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動聽的曲子,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景象。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留下遺憾。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8
清明節,家家戶戶祭祖上墳的日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國家把這一天作為法定假日,也讓我有了跟著長輩去上墳的機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說的一點兒都不假。正值初春季節,陰雨綿綿,好久沒去上墳的我和奶奶她們打著傘默默的向公墓走去。一路上的人很多,都是拎著祭品,花束去上墳的人們。雖說是節假日,但由于是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日子,大家的臉上都多少帶著嚴肅的表情,有些凄凄戚戚的感覺。
公墓到了。我們一行人在祭奠完了我的曾祖父母后,向我的大姑奶奶的墳地走去。周圍整整齊齊的排列著一塊塊墓碑,我的心情壓抑不已。大姑奶奶是前幾年生病去世的,可是我卻一直沒有去她的墳上祭奠過,想來也挺愧疚的。大姑奶奶的墳在一個偏僻的角落上,周圍的祭奠人很少。旁邊的墳上擺著早已枯萎的花,一片荒敗的景象。奶奶取下燭臺上早已燃盡的蠟燭,插上了兩根新的蠟燭。大家也有條不緊得擺放著給大姑奶奶的貢品,像青團等糕點。姑爺爺將手中的酒杯斟滿,嘴里默默地說著什么,然后緩緩地把酒灑在墳前地上。奶奶手里拿著布,仔仔細細地擦拭著墓碑。我默默地注視著他們,腦海里涌現出一幕小時候和大姑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圓圓啊!快下來,那里危險啊!”大姑奶奶著急地喊著。大姑奶奶帶我在公園里玩,可調皮的我一轉眼就爬上一個高高的平臺,任憑大姑奶奶怎么喊我就是不下來,一個人自顧自的玩起來,一邊還說:“沒事的,大姑奶奶,我就玩一會兒嘛!”可是我說完剛一轉身就失足跌下平臺。“啊!”我驚恐地大叫。“咚”一聲悶響,大姑奶奶接住了我,可因為巨大的沖力而跌倒在地上。“哇!”我大哭起來。“不哭不哭,圓圓沒事吧,大姑奶奶帶你回家啊!”在大姑奶奶疼愛的關心中,我拿著她買的棒棒糖收起哭聲回家了,去絲毫沒有注意到年事已高的大姑奶奶因為那個跟頭而一瘸一瘸的腳……
大姑奶奶對我真的很好。小時候大姑奶奶每次來我家玩都要買很多零食和玩具給我,因此我十分喜歡大姑奶奶。可是隨著我的長大,大姑奶奶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不好。她來我家的次數越來越少,而我因為日益繁重的學業,去看她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后來她因為癌癥去世了,我傷心極了,可是卻一直沒有時間給她上墳……想著想著,我的眼眶里早已滿盈了淚水,我自告奮勇地要幫大姑奶奶的墓碑描紅,奶奶他們一開始不肯,但在我的堅持下,把毛筆和紅油漆遞給了我。我蹲了下來,一筆一劃,描地無比仔細。
對不起,大姑奶奶,我一直沒有來看你,現在只能用幫你描墓碑的方式來向你道歉了。你放心,我今后一定會堅持來看你,而且我現在長大了,你不必再擔心我會做出什么危險的事情,我會好好學習,來報答你對我的好的。這樣你一定會很欣慰的吧!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9
今天是清明節,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們身穿校服,胸前偑帶著鮮艷的紅領巾,左側還別著親手制作的小白花,向烈士陵園進發。 我們邁著整齊而堅定的步伐,進入烈士陵園。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我心想:革命烈士呀!我們來看望你們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幸福。
你們安息吧! 在27米高的紀念碑上寫著周總理的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們就在那里舉辦了主題大隊會,歌聲是那么嘹亮,朗誦是那么深情,演奏是那烈士們為了祖國付出了一切一切,為了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烈士們啊!愿你們像那美麗的鮮花,在祖國大地上散發出陣陣芳香,讓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生機與希望! 來到陵園墓地,我們一一進行瞻仰,把手中的白花,把親手編制的花籃送給最可敬的英雄。這時我仿佛看見無數英烈站在我們面前,頂天立地!是他們,就是他們,為了我們的新中國,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烈士們啊!你們那寧死不屈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前進,讓我們每個人都充滿著為祖國不懈努力的信心。多么悅耳,我們無比的激動,默默地告慰著我們心中的英雄。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10
清明節在上學,只能在星期六補上。掃墓是一種傳統,在中國的美德中掃墓也是美德之一,掃墓是紀念死亡的人的一種形式,但是有一首詩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節并沒有什么雨,而是晴空萬里,烈日當頭。
好啦!不說什么了,我要開始轉入清明掃墓了。星期六早上我們一家早早的來到老家,奶奶為我們準備了艾餃,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剛吃了幾個,二伯來了,他開玩笑地說:“大清晨起來想得第一,本來以為第二也不錯,你們一家三口包攬了前三,連個獎牌也沒的拿了。”我便應和道:“只早了一步,明年清明努力一點。”正說著三媽拿著大包小包,大袋小袋地也過來了,過了會兒三三兩兩地都來到了。
我們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走過一片田野地,來到了彎彎曲曲的山路,竹子橫七豎八,擋著了我們前進的步伐,這些竹子就像一個個士兵守口如瓶這一方土地,我走在中間前方有劈竹的人,后方有防止走錯的人,約摸走了10分鐘來到了目的地,此墳墓上有些野草,拿上柴刀,嗖嗖幾下,野草大多數被割下了,更顯得陰森可怕。打掃完后我們便在墳墓頂上加了些新土,(這就是所謂地上墳吧)。在祖先面前許下今年的愿望吧!東東(我奶奶的曾孫子)大聲說道:“我想在今年多拿幾張獎狀。”大家“哧”的一下笑了,則大人要多賺點錢。現在是大人被鈔票騙,小孩被獎狀騙了。我只求考試好一點,身體健康一點。
掃墓為何?一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懷念他們的音容笑貌;二是一種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許下愿,讓自己在今年多多努力。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11
家家戶戶,青團子飄出陣陣誘人的香味,傾訴傳統節日的魅力;美麗的紙鳶在藍天與白云之間自由翱翔,訴說和平的美好;烈士陵園里,一朵朵,一束束白菊花與黃菊花綻放在烈士墓碑前,寄托我們的哀思……——《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煙雨朦朧中的烈士陵園,今天,格外熱鬧。來祭奠先烈的人們,心中有著無限的感激之情。
望著高大的,矗立在烈士陵園中的英雄紀念碑,和烈士用鮮血染成的五星紅旗,我的思緒不知不覺回到了那個艱苦的日子:在那個時候,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我還記得,舊上海的公園門口曾立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中華兒女的尊嚴就這樣被無情的踐踏。然而,就在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勇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置生命安危于不顧。從李大釗到葉挺;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愛國樂章。她們難道不懂生命的可貴嗎?不!她們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更深深懂得:在祖國危難之時,作為一個中華兒女,保衛祖國更是自己的責任!
為了祖國的解放,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戰火中出生入死,監牢里堅貞不屈,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又怎能如此安心地學習,過著幸福的生活呢?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日子,感激先烈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
作為一名光榮的中華兒女和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將時刻不忘,自己胸前那飄揚的紅領巾,那是偉大的五星紅旗上的一角!那是先烈用鮮血染成的!
我想,李大釗的處變不驚;葉挺的頑強;江姐,劉胡蘭的勇敢;黃繼光,董存瑞的英勇……將時刻教導著我們,引領著祖國的新一代,讓愛國之情在我們心間萌芽,茁壯成長!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清明節的氣息越來越濃,各位先烈,是不是也在吃著青團,過著輕松安詳的清明呢?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12
躺在草坪上數著身旁星星點點的滿天星,朵朵潔白的梨花又棲滿了枝頭。風雨梨花清明節,折菊思卿又一年。
昔日,與奶奶歡聲笑語的場景浮現在眼前。祖孫兩坐在庭院里,一簇簇野花開得甚是漂亮,銀光灑了一地。我坐在草坪上靠在奶奶懷里抬起小指數星星,聽著奶奶給我講述紅軍抗日的故事。涼涼的風,銀白的月,閃閃的星,永遠封存在我的記憶里。
如今,惟有我獨坐舊庭院,看晚風拂柳訴離愁。我無言讓淚長流,放任思念如水奔流。墓還是那個墓,人卻不再是那個人。生死定局,陰陽兩隔。要走的誰也留不了,生者的日子再怎么難過還是要過下去的。回憶依舊清晰,一切仿佛還在昨日,剪不斷的是那三千懷念絲。
奶奶總愛給我講紅軍的故事。雖然小小的我并不明白這看似十分有趣的故事,背后是怎樣辛酸曲折的歷史。現在一天天長大,也明白了身上的責任。鮮血染紅了殘陽,侵虐者殘忍的屠殺著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徹底根除他們的信仰。但華夏兒女的骨子里的不屈如破竹,縱使解放的道路關山迢遞,也砥礪前行。
五星紅旗為何這么光彩奪目,那是烈士們的鮮血浸染的。
并非只有那些抗日戰士讓我們銘記,平民英雄也一樣。他們用平凡的人生,實現了不平凡的人生價值。不會忘記汶川中那些舍棄自己生命救下他人的無名英雄;不會忘記那個洪水中讓同學踩著自己身軀逃生的中學生;不會忘記那些除奸斬惡的英雄。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是的,沒有你們,哪有今天的幸福。復興之路還在繼續,時刻會記住你們,是你們,伸出溫暖的手去拯救這冷漠的社會。是你們創造了新中國,才有現在和未來。英雄們的光輝英雄們的光芒輝映著云彩,暮鴉的回歸演奏著懷念的哀歌,風牽著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訴每一個人:他們不是傳說!
人間四月,草長鶯飛。滿山遍野的油菜花開的正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千萬華夏兒女在這一天紀念祖先,緬懷先烈,思念逝去的人,尋找著他生前的足跡,慢慢地回憶過去。挑一個好時刻,不顧路途多么遙遠。
墳前,送上一束新鮮的菊花,深深地鞠一躬;敬上三支香,輕輕地磕個頭,獻上最虔誠的祝福。如此便是對逝去的人的祝福了。
有人說人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會上他死了,不會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時,那時候他才真正死了。
這就是清明的意義吧——當你不能擁有時,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時光里,銘記歷史,思念親人,背負著他們身上的愿望更好地生活下去。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13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古老的節日。清明節在每年春天的四月四號到六號之間。這一天我們的家家戶戶都要去祭奠死去的親人們。
這時正是漫長的寒冬過去了,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春天蹦蹦跳跳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一會兒春風和煦地吹拂著我們的臉;一會兒春雨淅淅瀝瀝地飄灑下來,使大自然格外的清明。
媽媽對我說:“清明節是最有詩意的節日。”我翻閱了《少兒讀古詩》這本書,找到了唐代詩人韋莊的“滿街楊柳綠似煙,化做清明三月天。好似隔簾紅杏里,女郎繚亂送秋千。”的詩,還有宋代詩人吳惟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詩,更有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些詩都描繪了清明這個節日帶給人們是詩一般的精神享受,特別是杜牧把清明與“雨”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使這種詩意達到了極致。
我喜歡清明節是另有原因的:因為到了清明節這一天我終于有機會去郊外擁抱春天了。第一個機會是學校組織我們去春游,那時,師生將乘坐大巴車一路上欣賞這春天的美景來到風景如花的山上、草地上或好溪邊的柳樹下,盡情享受著春天的快樂。第二個機會是和我們張家的所有成員結伴掃墓,那時,我們會帶著鮮花、水果和糕點,祭奠張家的祖先,我們排著隊在墓碑前鞠躬行禮,奶奶鞠躬的時候,喃喃地說:“爸爸媽媽,我們來看望你了”然后,我和表哥、表妹們在山上追趕瘋跑,釋放我們的青春活力,我們各自帶著自己喜愛的玩具,如跳繩、空竹、風箏等在山下的空地上各展現自己的“絕活”。直到聽見“我們走了!”一聲喊,我們才依依不舍的走向各自的車子,互相揮揮手,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安樂園餐廳。
在回程的車上我沉浸在不舍離去的心情中,奶奶卻和我耳語:“這次活動可以叫掃墓,也可以叫踏青。我們把掃墓和踏青結合在一起了”。
歸途中,我在想著明年的掃墓和踏青。因為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我小學生活中最難以忘懷的,所以清明節是我不可能忘記的節日之一。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14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清明怎么過作文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古人的詩句把清明時節人們的心情及氣候寫得入木三分。今年學校就安排我們四年級四個班的學生去慈城祭掃烈士墓。
老師讓我們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獻給烈士。我回家忙乎了二個多小時也沒做出個樣來,最后只能厚著臉皮請教媽媽,終于把兩條美輪美奐的白花做成了,還帶著兩片綠葉,新鮮的宛若沐浴在春風里帶著露珠的真花。
慈城在我印象中只有年糕,雖然知道離市區不遠,但卻從沒去過,只知道媽媽買年糕時總挑慈城的買。究竟那里有什么風景?還有烈士們的感人事跡是怎樣的呢?帶著大大的問號,晚上我怎么也睡不著……
迫不及待的我們經過一路的顛簸終于到了慈城。故城的早晨籠罩在陽光下特別耀眼,古樸典雅的象是中國畫……
跟著導游來到烈士墓前,巨大的巖石上幾個鏗鏘有力的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首先映入眼簾,先前的高興勁兒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沉痛。在低沉的哀樂聲中,我們七個班級二百多學生自動排成了正方形的隊伍。講解員用沉痛的語氣介紹了朱洪山烈士。烈士原名叫兆琪,他是寧波莊橋人,1937年投身革命,1946年在戰斗時被敵軍所困,他為了戰友的生命,鳴槍示警,把敵人引向自己,在腿部中彈已站不直的情況下,烈士還英勇還擊,最后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聽著烈士的生平和事跡,眼淚模糊了同學們的視線。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日子都是烈士們的生命換來的呀,鮮紅的紅領巾是烈士們的鮮血染成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聯想到自己平時從未想到這些,我心中不經感到愧疚,烈士用生命鮮血換來的新中國需要我們去建設,只有祖國強大了,才不會被霸權主義國家欺凌,而我們今天不好好學習,將來拿什么去建設國家,又有何本事保衛祖國?烈士的鮮血不能白流!祖國的明天不能毀在我們手中!我們要認真學習,將來建設好祖國,不辜負老一輩革命者們的遺愿。
此時,沉痛的音樂再次響起,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紀念碑前鄭重的把手中的小白花敬獻在朱洪山烈士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