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建設開展 為1.2億學生提供誦讀范本
誦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地位不容忽視,但是目前中國誦讀的現狀不容樂觀,課上誦讀少、不誦讀的情況比比皆是。為了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讓更多的學子有誦讀的范本,“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建設將全面展開,惠及一眾師生。
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記者沈靜文 馬文佳)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說話之道,源遠流長。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里,“說話”從來是件大事。如果說,交流的技巧可以后天養成,發音的習慣則往往帶著一個人最真實的成長烙印。說“倒鴨子”的遼寧大叔和“藍瘦香菇”的廣西小伙兒,想必都在童年錯失過一堂標準普通話的教學課。
簽約儀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昨天(12月1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簽署合作備忘錄,全面展開“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建設。未來伴隨語文課本一起發放的,還有來自國家電臺的著名播音藝術家錄制的示范朗讀。全國1.2億中小學生和900萬教師將由此得到“正確誦讀”和“正確說話”的范本。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肖玉正在錄制的小學語文教材課文《春》。和這篇課文一樣,今后,有8套教材的3000余篇課文將被納入“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用標準普通話進行示范朗讀。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占元評價,這是課文由“入眼”到“入耳”、“入心”的關鍵一步。“就像你看樂譜和聽音樂會。你可以自己看樂譜,還得會看,看得懂,跟聽音樂會是不一樣的效果。”
“到達雅典的時候,他已經精疲力盡了……”這里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機房,專業話筒、巨大的黑色調音臺、高低錯落的按鍵和推子,保存下播音員們對教科書“教科書式”的誦讀。而經過隨后的錄制機房,語音之美以外,還有音響之美。
要學會創造美、懂得美,首先要接觸美、感受美。“誦讀庫”中的聲音或活潑或沉穩,或親切、自然,或優美、知性,聲音背后的老中青三代播音員、主持人,不僅專業功底扎實,而且經常在基層一線,面對面、手把手地推廣“最標準”的普通話。天賦異稟者是“金嗓子”,生活淬煉才造成一座座“金話筒”。
是的,如果課文是樂譜,這聲聲朗讀就是一場音樂會的組成。涉世不深的孩子們不僅得以從更生動的角度觀察同樣的課文,在簡單的音節之外,獲取的更是演出者對生命的理解。
數據顯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已經超過70%,但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極不平衡。西部和東部差距達20個百分點,大城市普及率超過90%,但很多農村和民族地區只有40%左右,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甚至不到20%。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閻曉明與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占元會談(央廣網記者 仇劍梅 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閻曉明表示,通過“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項目建設,為全國1.2億中小學生、900萬教師提供語文課文標準的普通話誦讀示范,協助實現“十三五”期間全國普通話基本普及的目標,國家電臺責無旁貸。
閻曉明說:“我們每個人都跟教育有關系。現在大家講漢語的純潔性,語音也應該是‘純潔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小學的語音教育從國家的立意來說是文化的傳承,普通話的文化傳承。我們能提供的,就是我們的技術設備、著名播音藝術家,全力以赴,爭取成為課本的一個標志。”
根據國家語委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簽署的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誦讀庫”制作工作。作為項目參與者之一,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表示,希望通過課文的錄制,讓中小學生學會正確朗讀、進而學會正確說話。
方明說:“現存的一些問題,包括語文老師普通話可能不是很標準。我們用這樣一種做法告訴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你是這樣講的,但朗讀課文時應該這樣去讀。用這樣的標準語言讀課文,說話也要用標準語言。”
事實上,相比規范朗讀課文,規范使用中國語言文字是一個更大的課題,以“課文”之小影響“說話”之大,正是項目的立意。杜占元坦言,對于語言文字主管部門,“說話”的規范是工作難點之一。“隨著網絡和媒體的普及,語言變化確實越來越大,新的詞語不斷出來,這也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新詞匯的語言規范問題很難,短期之內有時還弄不準,很難形成共識。”
而對代表語音表達的最權威媒體,“形成規范”更是一種責任。閻曉明臺長說:“中國的語音標準和風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應該有個定位。我們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能不能努力在一個國家或時代的聲音標識方面,做一點努力、做一點探索,這是我們老播音員、藝術家們共同的想法。”
在推動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路上,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為全民語音素養的提高打下細密扎實的基礎。杜占元說,隨著“智能科技”越來越趨向語音技術,雙方的進步可期、合作可期。
杜占元說:“現在的智能都是靠鍵盤、非語音輸入,今后的智能肯定是語音輸入,因為人交際最方便的是語言,智能的發展方向肯定是人機交流的界面逐漸向語音發展,這是大趨勢。所以我們現在組織很多研究,包括把自然科學跟語言文字的科學一起結合起來,這是很重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