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高中生遇蟋蟀飛入耳中 慘叫著被送進醫院
&bsp; 飛蟲誤入耳中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現象,遇到這類突發事件,首先一定要避免盲目的掏取,因為方式方法不當,恐加劇問題。日前,六安一名高中生在上晚自習的時候,突遭蟋蟀入耳,結果還是在慘叫的情況下被送到醫院救治。所以,為了有效避免此類情況一再發生,務必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比如,安裝紗窗等等。
9月5日晚上8時25分左右,一輛120救護車疾駛進六安市中醫院,車門一開,一個少年的慘叫聲傳遍了院子,引起醫生和病人的關注。在隨后的幾分鐘里,少年在急診室接受了緊急處。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在現場看到,急診科醫生嘗試著緩解男孩的痛苦,但效果不大,男孩扭曲著身體不停地大聲喊&ld;疼啊疼啊&rd;,讓人揪心。
記者在現場詢問得知,少年小俊(化名)是六安市金安區人,在六安河西某校上高中,當晚上自習課時,一只飛蟲從窗外飛入,徑直鉆進他的右耳里,他本能地用手去掏,卻感到耳孔里傳來陣陣劇痛,后來不得不撥打了120求助。
&ld;能看到他耳朵孔里有個黑色的蟲,里面也被咬出血了,但蟲子一時搞不出來。&rd;一位急診醫生說。于急診室條件有限,該男孩隨后被轉到耳鼻喉科。
記者跟隨小俊來到耳鼻喉科,目睹了醫生&ld;耳孔捉蟲&rd;的全過程。
&ld;忍著點兒,別怕,一會就好!&rd;耳鼻喉科一位值班女醫生帶著專用反光鏡,手拿專用鑷子,一點點伸進男孩的右耳孔,嘗試著掏出蟲子。男孩坐在椅子上,也許是因為疼痛和害怕,身體有些發抖。
大約一分鐘后,醫生成功從男孩右耳孔里掏出一節帶著翅膀的蟲體碎片,緊接著又掏出一條蟲腿……兩分鐘后,男孩耳孔里的蟲體碎片基本都被掏出,隨后接受了消毒清。處完畢后,男孩一度出現嘔吐癥狀,醫護人員和陪同的老師、隨后趕到的父母則在一旁安慰。
記者看到,放著蟲體碎片的白色紗布上沾滿血跡,說明男孩右耳孔里的確被蟲咬傷。
蟲子是被捉出來了,那么這只蟲子究竟是啥品種?有沒有毒性?平時又該如何提防呢?在仔細研究記者發過去的蟲體照片后,皖西學院生化學院的劉昌利教授表示,根據殘破的蟲體分析,這只蟲子估計是蟋蟀的一種。劉教授稱,于照片上的蟋蟀不完,只能說它看起來應該是斗蟋,但不能百分百確定。據介紹,斗蟋屬于直翅目、蟋蟀科,在我國分布很廣,成蟲長度約十幾毫米,也是自古以來人們用來&ld;斗蛐蛐兒&rd;的主角。
劉教授表示,蟋蟀沒有毒性,處完以后對傷口進行消毒清洗就可以了。她還介紹,蟋蟀愛棲息在草叢、磚石、土穴中,夜晚活動,有趨光性,要防止被它們&ld;騷擾&rd;,首先要搞好房前屋后的衛生。于教室里面光線較強,如果附近雜草多的話,建議安裝紗窗。
耳道進了異物該如何處呢?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相關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建議,如果離醫院近,應即刻送孩子到醫院進行處;如果不能及時就醫,可先行自救。如果異物為活的動物,最好在他人的幫助下將進異物的耳道口朝上,取少許食用油,沿耳道口灌入,目測一下耳道口可以看見油等待數分鐘,感覺蟲子不動后,耳朵朝下,同側腿輕輕點地,依重力作用,將油和蟲子墜出;如果蟲體出不來,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一定不能用手敲打耳朵,不要用器具掏耳;如果進去的異物是牙簽、棉簽等,家長一定不要用水沖灌,以防異物受潮膨脹,加重耳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