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患病未治愈 母親又得重病幾近失明
人生在世,并不都是一帆風順,有時也會面臨各種坎坷艱辛,重在是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tài),勇于與困難做抗爭。日前,一個家庭中兒子染“怪病”尚未治愈,母親又患重病,幾近失明,真可謂是禍不單行,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希望,衷心祝愿他們能夠早日康復。
5年過去,盧媽媽可以摸到兒子長高了,但已看不清他的眉眼
兒子染“怪病”廣州得救治
2011年3月末,盧媽媽帶4歲的兒子倪越來到廣州,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找到兒科主任宋元宗。“您治好過這樣的病,求求您救救我兒子……”盧媽媽一開口,涕淚橫流。她的兒子倪越從出生第三天就出現(xiàn)皮膚鞏膜黃染,到2歲多全身長瘤,父母帶他跑遍大江南北,負債累累卻難查病因。偶然一個機會,盧媽媽在網(wǎng)上看到報道,廣東一名男童癥狀與兒子相似,被宋元宗主任治愈。母子倆帶著借來的1000元,從江蘇灌南縣老溝村趕到廣州。
經(jīng)檢查,宋元宗判定倪越與廣東那名男童患的并不是同一種病,倪越所患,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名為“肝內(nèi)膽管稀疏癥(特發(fā)性)”的病征,并非不治之癥。新快報天天公益于2011年3月25日報道此事,倪越的遭遇立即引起讀者關(guān)注,多位熱心人士更為其捐款超過2萬元。數(shù)日后,原本覆蓋在倪越皮膚表層,令他坐臥不寧的黃瘤被悉數(shù)“鏟除”。
醫(yī)院減免若干費用后,盧媽媽花費不到一萬元,就遏制了在兒子身上肆虐多年的黃瘤。為節(jié)省費用,她決定帶倪越回江蘇老家繼續(xù)治療。
“謝謝廣州的好醫(yī)生,好心人!”盧媽媽在出院前夕寫下感謝信。
沒錢復查連續(xù)四年“失約”
送別倪越母子時,宋元宗主任一遍遍叮囑,由于最根本的致病原因仍難確定,小倪越仍需繼續(xù)服藥,而且要每年來廣州復查一次。盧媽媽連聲答應,但出院后卻屢屢“爽約”,直到今年8月,才出現(xiàn)在宋元宗主任的診室。“家里實在負擔不起每月3000元的藥費,所以倪越只吃了3年藥,之后就是斷斷續(xù)續(xù),有錢就買藥,沒錢就不吃。”盧媽媽告訴新快報記者,連續(xù)四年沒有復查,也是因為家庭貧困,騰不出出行的費用。
此次肝功能化驗后發(fā)現(xiàn),倪越的膽汁酸和膽固醇指數(shù)在下降,但是跟正常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肝臟方面的疾病需要長期地用藥物進行控制。宋元宗告訴記者,抑制倪越的膽汁酸從腸道吸收,抑制膽固醇合成以及降低轉(zhuǎn)氨酶,這三項指標需要用藥物長期控制。據(jù)他估計,隨著孩子生長發(fā)育可以達到抑制膽固醇的作用,再加以藥物治療,倪越的肝膽各項指標大概五年后可恢復正常,而這五年的鞏固治療費用大概在15萬元左右。
但盧媽媽此次赴穗,眼疾明顯加重了,填檢查單時,都要兒子拉著她的手找落筆的位置。記者注意到,盧媽媽不僅眼睛幾近失明,面部還布滿不規(guī)則斑紋,而她自己,根本看不到,“只聽別人說我臉上長了很多斑,我照鏡子也看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現(xiàn)在變成什么樣子了。”盧媽媽苦笑,“能湊一點錢帶兒子來復查已經(jīng)很不容易,哪有錢給自己看病?”
記者了解到,倪越家非常貧困,媽媽因眼疾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爸爸在縣上的一家工廠開車,每月的工資不到4000元,這些錢除了維持一家溫飽,所剩無幾。
如能查出病因或可改善視力
盧媽媽始終糾結(jié),自己“侵占”兒子的藥費治療眼睛。“我也想恢復視力,想看到家人,想更好地照顧兒子。”這些年,她也去過縣里的皮炎所檢查,但是皮炎所的醫(yī)生只是說她毫無抵抗力,卻無法判斷是什么病。“不敢去大醫(yī)院檢查,太貴了。”盧媽媽任憑病情惡化。
記者了解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眼科在了解到倪越母子的情況后,已為盧媽媽做了初步檢查,結(jié)果顯示其眼病十分嚴重,左眼只有一絲光感,右眼視力僅0.1,并且發(fā)生眼球和眼瞼粘連,倒睫的情況,眼角膜長滿了血管翳。如果不加以治療,失明的風險極大。“醫(yī)生認為盧媽媽并不是孤立的眼病,可能是全身病癥的眼部表現(xiàn),初步判斷為一種結(jié)締組織性病變。”宋元宗補充道,醫(yī)院風濕科專家計劃近日為盧媽媽做全面檢查,如能查出病因,或可改善視力。
溫暖980號
●溫暖訴求
5年前,4歲的倪越全身長瘤奇癢難忍,跟隨媽媽到廣州治療。在華僑醫(yī)院拿到“怪病”確診書時,媽媽全身上下只剩1000元。當年3月25日,新快報天天公益報道了倪越的故事,為他籌到2萬多元善款“鏟除”黃瘤。時隔5年,倪越第一次隨媽媽回廣州復診,恢復情況良好。令人唏噓的是,盧媽媽這些年為照顧孩子日夜操勞,眼睛幾近失明,“媽媽沒錢治病,我在學校學會眼保健操,回家給媽媽做,可她還是看不見。”小倪越的話讓身后的護士姐姐紅了眼眶。
【兒子的心聲】 “我要做媽媽的眼睛一直陪著她”
這次來廣州,全程都是倪越牽著媽媽的手,帶媽媽上火車,坐地鐵。因為媽媽的眼睛根本無法看清楚路面。在醫(yī)院里,倪越牽著媽媽的手掛號,找醫(yī)生,上下樓梯。五年的時光,讓這個9歲大的孩子成為“小大人”,媽媽為他的付出他全都記得,他說要回報媽媽。
倪越告訴新快報記者,在家時,媽媽經(jīng)常會眼睛痛,他就用熱毛巾幫媽媽敷眼睛。媽媽的眼睛看不清東西,他就會給媽媽找到想要找的東西。“我在學校里學了眼保健操,老師說做眼保健操對眼睛有好處,我放學回家以后就會給媽媽做一遍。可她還是看不見。我要做媽媽的眼睛一直陪著她。”倪越的話讓身后的護士姐姐紅了眼眶。
今年才上四年級的倪越在學校表現(xiàn)得十分優(yōu)秀,自從上學以來,每個學期的三好學生都被倪越收入囊中。倪越很喜歡學習,他每個科目成績都很好,尤其對英語感興趣,經(jīng)常拿著書給媽媽讀英語課文。“媽媽喜歡聽我背英語,所以我就背會每一篇,讓她開心。”
公益指引
●公益熱線:020-87776333
●公益郵箱:xkbttgy@163.com
●賬戶名稱: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天天公益專項基金
●銀行賬號:44032601040006253
●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廣州遠洋賓館支行
注:捐款時請注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號吳再鋒”。如需捐款收據(jù),請在匯款時附注捐款收據(jù)回郵地址、聯(lián)系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zhuǎn)賬回執(zhí)傳真至新快報(傳真號碼: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賬為準。
本版統(tǒng)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文圖:新快報記者 嚴蓉 實習生 杜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