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進行肌營養(yǎng)不良癥男孩高考518分 父親要背他上大學
&bsp;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這話一點也不假,雖然父愛并不像母親那樣體現(xiàn)于日常的吃穿用度上,卻時刻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令孩子終身受益。近日,一患進行肌營養(yǎng)不良癥男孩在高考中考取518分的好成績,而在這高中的三年生涯里,就是他的父親一直背著他去上學,在未來的大學生活里,他的父親照舊要背著他繼續(xù)完成學業(yè),令人感觸頗深。
父親的背影
武勝中學的師生都能看到這樣一幕:身高1米6的鄧德輝騎電瓶車載著兒子進到校園,然后俯下身,體重100斤的兒子順勢趴在其后背上,他再背著兒子走進二樓的教室,然后轉(zhuǎn)身離開,趕到附近工地打零工,這讓他每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中午再趕到學校,接兒子回家。
兒子的心愿
我想上大學,今后能找到一份工作,自己養(yǎng)活自己,這樣,爸爸媽媽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我比較多愁善感,喜歡寫作,準備報漢語言文學類的專業(yè)。目前正在寫一部科幻小說。
楊四海 成都商報記者 王超 攝影報道
高考,對于19歲的鄧琛來說,更像是一場賭博。很幸運,他沒有輸。
鄧琛是一名&ld;進行肌營養(yǎng)不良癥&rd;患者,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行走,最開始靠著母親的肩膀上學,到后來必須父親背著他上學。他說,希望將來能找到一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不再讓家人操心。
如今,以518分(文科)沖進本科線的小琛,又面臨新的難題,他該如何&ld;走&rd;進大學?一家人經(jīng)過商量最終決定,報一所離家近的大學,然后家人在學校附近租房,繼續(xù)父親背著他上大學。
兒子患病 16米的父親,每天背100斤重兒子上學
2007年,當時還在念小學的鄧琛經(jīng)常覺得四肢無力,走路緩慢,容易摔倒。&ld;就是往后面倒,最怕(走)上坡路了,必須踮著腳走才不會摔倒。&rd;小琛向成都商報記者講述。后經(jīng)多家醫(yī)院診斷,他患上了&ld;進行肌營養(yǎng)不良癥&rd;,經(jīng)過多次治療,病癥依舊。
母親蔣小瓊說,一開始,小琛還能勉強走到距家一公里左右的學校,但在上初二的一天,大雨,小琛剛出家門便摔進路邊深溝,卻無法自行爬起來,好在被路人及時發(fā)現(xiàn)。之后,蔣小瓊便經(jīng)常送兒子去上學,讓兒子的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借力行走。&ld;他不讓我們送,說別人要笑話他是跛子,其實是他自己心里過意不去。&rd;
三年前,小琛考入武勝中學,父親鄧德輝決定在學校附近租房子照顧兒子。小琛的班主任唐勇向記者回憶,一開始,小琛母親送他上學,有時候是背,有時候是攙扶。但高二那年,蔣遭遇車禍受傷,便一直其父親背著上學,每天早中晚從不間斷。
出租房距學校不遠,騎電瓶車就一兩分鐘。每天,武勝中學的師生都能看到這樣一幕:身高1米6的鄧德輝騎電瓶車載著兒子進到校園,然后俯下身,體重100斤的兒子順勢趴在其后背上,他再背著兒子走進二樓的教室,然后轉(zhuǎn)身離開,趕到附近工地打零工,這讓他每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中午再趕到學校,接兒子回家。
如今53歲的鄧德輝抬起手臂向記者展示,&ld;我身體好,有110斤重,背(兒子)慣了,就不累了。&rd;
一次&ld;賭博&rd; 考上大學,找份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
高考,對于小琛本人來說,更像是一場賭博。
在他看來,父母這些年照顧自己很辛苦,唯有用成績來回報。其實,曾有人勸鄧德輝讓兒子放棄學業(yè),&ld;身體都這樣了,讀書讀出來又能干啥?&rd;但鄧德輝說:&ld;他是我兒子,只要他讀書,我就肯定會送他去讀書。&rd;在鄧德輝看來,兒子很爭氣,學習上從來沒有讓家人操心。
&ld;有時候他晚上回到家里,一個人偷偷在房間里哭。&rd;鄧德輝說,他知道兒子這些年過得也不容易,為減少上課期間如廁的次數(shù),每天早上在家里都很少吃飯,在學校里個上午都不喝水,基本上只在上學前和放學后才上廁所。&ld;有時候?qū)嵲谛枰蠋瑢W會幫助他。&rd;
&ld;我想上大學,今后能找到一份工作,自己養(yǎng)活自己,這樣,爸爸媽媽就不用那么辛苦了。&rd;6月22日晚,在班級群里看到高考成績后,19歲的小琛松了一口氣,&ld;不算太差&rd;。
&ld;明明可以考得更好的,是你心態(tài)不好。&rd;一旁的母親蔣小瓊插話。小琛坐在靠墻的條凳上,對母親咧著嘴笑,有些不好意思,又似乎是對父母多年來辛苦照顧自己的一種愧疚。在此之前,他甚至想過,如果這次沒有考好,大不了復讀一年,&ld;我知道爸爸媽媽會支持我的&rd;。
&ld;如果你真的要復讀,我們肯定會支持你的。&rd;坐在一旁的鄧德輝說。
新的決定 陪兒子上大學,選一所離家近的學校
距武勝縣雙星鄉(xiāng)場鎮(zhèn)不遠的一處農(nóng)房,就是小琛的家。
前段時間,鄧德輝聽從親戚的建議,給兒子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希望兒子能借助電腦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了解。兒子高考成績還算不錯,原本是件高興的事,但對于鄧德輝而言,更多的卻是焦慮,兒子到底去哪里上學?
&ld;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坐車太遠了也不行。&rd;鄧德輝望向坐在對面的兒子。經(jīng)過一陣商量,他們決定報一所離家近的大學,&ld;成都或者重慶吧,坐車比較方便,離家也近&rd;。小琛說,目前還沒想好填報哪所大學,但準備報漢語言文學類的專業(yè)。&ld;我比較多愁善感。&rd;小琛說,為了宣泄內(nèi)心的情緒,逐漸喜歡上寫作,目前正在寫一部科幻小說。
作為父親,鄧德輝也有了新的打算,如果兒子能如愿被大學錄取,他便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因為妻子之前遭車禍受傷無法使重力,他打算一邊繼續(xù)背兒子上大學,一邊打零工賺錢。對于兒子更遠的未來,鄧德輝說走一步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