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善款縮水是怎么回事 網友不買賬原因
時間:
學良2
兒童資訊
日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云南昭通魯甸“冰花男孩”一事又有了新進展,目前所募集到的社會捐款已達30萬元左右,但有網友指出,“冰花男孩”僅分得了500元。下面一起看看吧!
冰花男孩善款縮水是怎么回事
對此,魯甸縣教育局局長陳富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自己也經歷過頭頂冰花,趕著山路上學的少年時代,自己感同身受。在整個魯甸縣,像這樣的“冰花男孩”還有數千人。
“冰花男孩”本人收到的款項之所以不多,是因為30萬元捐助屬于捐贈人沒有指定用途的善款,將用來救助更多類似的學齡兒童。不過,回應并沒有終結質疑,在1月16日晚,此話題躥升至微博實時熱搜榜前列。
通讀當時的整篇官方回應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和相關基金會確實采取了多方行動來保障包括“冰花男孩”在內的留守兒童溫暖越冬,可是網友對其回應卻不甚滿意。
究其原因,客觀上可能在于媒體報道中故意強調30萬元與500元的對比,對官方的回應有所取舍——碎片化傳播導致媒體信息刊載量有限,只能將最有吸引力的信息進行傳播。至于為何“30萬元與500元”是最適合傳播的信息,那就與慈善領域的歷史欠賬、刻板表象不無關系。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主觀上的一些回應方式、角度和內容與新媒體的關注不“同頻”,思維不“對表”,受眾不“解渴”,也是重要的原因。這其實也是新媒體時代,政府方面百思不解的難題:明明做了事,卻得不到認同。
當然,魯甸官方面對負面輿情,回應的速度與態度可圈可點,但中國網民已對“及時回應”產生“審美疲勞”了,取而代之的是細節決定成敗。那么,具體到本事件中,細節指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