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外學生家長反映:部分學校拒收自己孩子
&bsp; 近幾日,常州外國語學院&ld;毒地&rd;事件引爆網絡,并且還在持續發酵當中。首先,因為毒地的原因致使不少學生出現體檢異常,其中部分學生甚至被檢查出患有白血病,情節極其嚴重。之后,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健康,大家紛紛選擇轉學,但是依舊遭遇重重艱難險阻。
對為人父母的李麗(化名)而言,21、16、26的數值曲線讓一家人揪心。
這意味著,她的孩子因為寒假放學在家緩解了的病情,或許是因為開學而再次加重。
這3個檢查數據描繪了孩子的淋巴結大小,分別檢測于學校停課前、開學前和這一星期,最后也是最高的那個檢查數據來自上海長征醫院。
常州外國語學校的家長(微博)們說,為了尋求真相,他們在竭盡全力地進行統計。至于校方昨日所公布的&ld;轉學人數&rd;為46人,家長們并不認同。他們說,&ld;約有140多名學生開學后就沒來學校報到了&rd;。
復檢
昨日的常州,并沒有傳來讓家長們感到樂觀的數據,反而是家長們獲知了多名該校學生復檢的結果而更加擔心。
常州方面多次援引相關監測數據,以此來表明&ld;常外地塊土壤和地下水并未受到污染&rd;。但家長們拿出了自己的統計報告,&ld;昨天有七八名學生得到了復檢的結果&rd;,&ld;以前沒問題的孩子,現在也出了問題&rd;。家長王強(化名)強調,其中&ld;常外&rd;的學生,一般具有3個病特征:白細胞減少、甲狀腺結節和淋巴結腫大。
王強說,這些孩子很多被帶往上海的三甲醫院長征醫院作檢查,&ld;那里的甲狀腺診治技術較常州強得多&rd;。
常州校方稱,全市8家醫院在今年1月11日和2月29日接受學生就診體檢587人,&ld;部分檢查指標異常133人&rd;。但家長們表示,于無法相信當地醫院的診療水平和統計方法,而大多數去了醫療水平更高的上海、南京等地作定期檢查,這部分的學生事實上并未統計在列。
在&ld;常外污染事件&rd;爆發后,對于學校諸多孩子得病,家長們迫切希望知道的是‐‐這么多孩子出現病狀,究竟是否在&ld;正常&rd;范圍內。
他們想到了一個簡單的&ld;抽樣調查&rd;辦法:即隨機找兩家常州的中學的班級作對比,看看同齡人是否出現相同的疾病概率。
這樣的方式是否科學,并未得到相關部門的回應。
根據家長們在自發進行的交流中獲得的數據和信息,于前往外地醫院復檢的結果&ld;不太樂觀&rd;,轉學的學生人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ld;我親朋好友的小孩最后都放棄了今年進入這所學校的打算,雖然他們都符合該學校的入學資格。&rd;王強說。
轉學
讓家長們存疑的,還有對于常州市公布的&ld;學生到校&rd;數據。劉虹(化名)稱,官方通報的表述為&ld;常州外國語學校&ls;應到校&rs;的2451名學生&rd;,&ld;應到校&rd;的基數自動將&ld;本該到校&rd;的學生人數排除在外。在劉虹等家長看來,這一數字應該在2451名基礎上,再加上約140名在開學前就已轉學的學生。
劉虹回憶,于孩子疾病的原因尚未查清,忐忑不安的家長在今年1月15日等候至凌晨也未能得到相關的解決方案,最終下決心讓孩子們轉學。
按照劉虹等家長的說法,在孩子春節開學是否入學的問題上,家長們與學校進行了激烈的對峙,部分家長堅持&ld;不入學&rd;。
但家長們表示,學校通過班主任事先對&ld;學生的報到愿望&rd;進行了統計,后者&ld;游說&rd;家長入學的方式大致有兩種,先是建議學生在規定日期來報到,一旦遭到家長拒絕后,老師的口氣開始強硬,&ld;必須向校方提供家長簽名的書面假條,否則算曠課多日,可取消學籍&rd;。
家長們認為,于是,&ld;應到校&rd;的學生人數就從&ld;本該到校&rd;的人數中經過了&ld;刪減&rd;,如果家長依然強烈拒絕,這部分人數就予以排除。
家長們說,他們的統計很簡單,就是&ld;數人頭&rd;,這項工作不難進行,只要花點時間即可。在昨日,家長們的這些疑問也未得到校方的證實。
也有部分家長態度軟化。劉虹堅持了一周時間,最終同意孩子回到學校。她說,常州當地的另外一所教育質量僅次于常外的中學并不愿意接收&ld;常外&rd;的孩子,而孩子只能轉學去了戶籍地地段學校,這對本來優秀的孩子是種極大的精神打擊。
編制
家長們的不滿甚至指向了&ld;原本可愛&rd;的老師。
家長們反映,去年事發后,家長們利用各自的社會關系,準備讓孩子們去其他學校借地補習,有部分常外老師答應了家長的要求。為此,家長們還聯系上了其他學校的教室。
&ld;但很快遭到了校方的阻止,有一名老師上了半天課就被校方勒令回校,不準在外授課。&rd;家長陳韻(化名)說,之前,很多老師和家長都站在同一陣線,甚至幫學生們呼吁,要求檢測學校的環境。
但隨后老師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ld;他們不要求學生去進行醫療檢查,反對部分家長的主張,&rd;陳韻說,為了聯系學生工作而建的家長群后來就多數沉默了,家長的意見也開始&ld;分化&rd;。
于擔心成人的意見影響到孩子們的情緒,部分家長還退出了微信群。更有與當地教育系統密切聯系的家長私底下表示,雖然現在學校屬于民辦,但校方同意給老師們解決編制問題,這動搖了老師們的態度。
昨日,面對記者的疑問,常州外國語學校方面也未證實該說法,只表示&ld;一切等調查結果&rd;。
要求查清真相的家長們還覺察出一種微妙的變化,那些在公務員(微博)體系或事業單位的家長們要么態度截然相反,要么選擇沉默。
&ld;有個學校上級單位的家長最后放棄了讓孩子轉學的想法。&rd;陳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