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惡作劇 13歲男孩誤飲墨汁后心肌受損(2)
對于小涵因同學惡作劇誤喝墨汁一事,7日晚,揚子晚報記者聯系上事發學校的張副校長。
他說,小涵在學校誤喝墨汁水,老師一開始沒報告學校,可能以為墨汁不會有多大事,不知道有毒。學校知道后,立即把此事向教育局匯報。接下來,學校將全力配合家長為孩子治療,只要能把孩子治好就行。
事發后,小涵家長認為做惡作劇的學生家長態度不好,對此學校也找了對方做工作,并且對做惡作劇的孩子作了一些詢問調查。這兩個孩子平時并無矛盾,而且學習還都不錯。
張副校長說,小涵所喝墨汁劑量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倒的劑量較大,一種是只擠了幾滴。&ld;畢竟是未成年孩子,學校暫無權作出嚴厲措施,目前是照顧小涵家長的感受,讓投墨汁的孩子停課在家,接受批評教育,目前對方也認識到錯誤并道歉。&rd;
張副校長說,小涵家長也報了警,學校也會配合警方調查。
7日晚,記者聯系小涵媽媽時,她正在派出所做筆錄材料。
我們常常說某個人&ld;墨水&rd;喝得很多,是指他的學識相當高,讀的書、寫的文章也不少。其實在中國古代,還真的有喝墨水的人,在北齊時,朝廷就下過命令,對那些在考試中成績差、卷子寫得&ld;不像樣&rd;的考生,一律要他們&ld;喝墨水&rd;。至于喝多少呢?那就得看他們的卷子差到什么程度而定。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因為刻苦練習書法,曾經錯把妻子送來的饅頭蘸著桌上的墨汁吃下;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年少時,有一次讀書讀到興奮處,誤將饅頭蘸墨水吃了。
為何他們吃完墨水沒事,小浩吃完卻中毒呢?
有人分析,是因為工藝不同所致。古代制墨法用的是各種植物及動物原料經燃燒或熱分解而成的炭煙,加上動物膠和天然中藥等原料制成,少量服食無礙,古代還有藥墨的制作,供遍遠地方急病使用。
現代制墨法所用的煙,是以提煉石油后的重油燒成的工業用油煙為最多,并依等級酌量摻入礦油煙,膠水多配用化學膠水,另外還有各種穩定劑、滲透劑、濕潤劑、防腐劑、防霉劑、化學芳香劑、合成香料等,這些東西的毒性很強。
小涵喝的墨汁是一種名叫&ld;一得閣&rd;的墨汁,其百度百科是這樣表述的:一得閣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膠、冰片、麝香、苯酚為原料。其中苯酚是防腐劑,使墨汁長期儲存不腐不臭。據了解,苯酚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晶體,有毒,當溫度高于65℃時,能跟水互溶,苯酚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可抑制中樞神經,甚至會損傷器官。
隨后,小涵的父母聯系到北京一得閣的生產廠家。根據留存的墨汁包裝,廠家說,小涵喝下的墨汁很可能是仿冒的。
一得閣墨汁廠家的答復,讓小涵父母更加焦慮不安。如果小涵喝下的是假冒的&ld;一得閣&rd;墨汁,那么這瓶身份不明的墨汁成分就更加復雜了。
投放墨汁的學生及監護人是否應該承擔責任?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劉芳律師認為,投放墨汁的學生向同學杯里投放墨汁導致產生嚴重的健康問題,符合侵權責任四個構成要件:行為、過錯、損害和因果關系,因此投放墨汁的學生應對中毒同學承擔侵權責任,鑒于投放墨汁的學生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應當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其監護人承擔。
學校是否要擔責?劉律師認為,學校不可能預見投放墨汁孩子的投放行為,因此學校對投放墨汁的行為無過錯,但孩子喝了墨汁出現不適,學校知曉后沒有及時送醫,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學校是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因為相關法律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有教育、管、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第三侵權人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任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