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學生研究滑雪榮獲"丘成桐科學獎"金獎
&bsp;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教育的發展,希望廣大學子們通過日常的文化學習,逐步培養起創新精神和創新念,為國家的進步與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日前,據悉廣州學生研究滑雪和粉筆灰榮獲&ld;丘成桐科學獎&rd;大獎,備受大家的關注。
憑借研究滑雪和粉筆灰,廣州市第六中學兩個團隊分別獲得了&ld;2015年丘成桐科學獎(物)&rd;金獎和銅獎。據悉,丘成桐科學獎有中國&ld;英特爾科學天才獎&rd;之譽,本屆吸引了全球700多支隊伍,并在清華大學展開最終角逐。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ld;丘成桐科學獎&rd;創立以來,廣東隊伍首次獲得全球唯一金獎。據悉,獲得金獎和銅獎的兩個團隊的隊長賈粵、郭見微獲得清華大學達一本線即可錄取以及降60分錄取的資格。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劉曉星
日前,記者采訪到了兩個團隊的隊長賈粵、郭見微。賈粵、梁燕琳、雷震宇三名同學憑著《型場地單板滑雪運動特征分析》一文以及現場精彩答辯,獲得本次競賽的全球唯一金獎。&ld;之所以確定這個選題,首先是我們希望不要太難,盡可能在我們中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另一方面,我在東北長到六歲才到廣州,對冰雪有獨特情結。而且在之前的索契冬奧會上,中國運動員在單板滑雪項目上得到了較好的名次,有望通過調技術動作,進而沖擊獎牌。&rd;隊長賈粵說。
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看了無數次滑雪運動員的錄像。最開始團隊做的是一個最簡化的模型,但是按照這個模型,運動員每一跳的高度和速度都是會衰減的。但通過觀察錄像,隊員們發現實際情況是不但不衰減,而且高度和速度都增加了,這明顯是不符合物學原的。于是,隊員們又重新設計了一個模型,一遍遍對比錄像,考慮運動員空翻損失的能量、轉體損失能量等細節,一遍遍修正模型,最終得到了一個最接近現實情況的模型,進而建立了一套微分方程組,計算運動員應該通過怎樣的起跳、入槽角度,去獲得更好的成績。
郭見微、鄧昊晴、吳宗懋團隊的研究對象是與學生們關系更為密切的粉筆灰。&ld;數以百萬計的教師每天都要用粉筆做板書,每天都生活在擦拭黑板后的粉筆灰塵中,容易引起鼻、咽、喉部不適。同學們也會受到影響。&rd;郭見微說,團隊之所以研究粉筆灰擴散現象,是為了給老師提供參考,同時也可以為教室布局提供參考。
據悉,相關研究要用到微積分、偏微分、流體力學等大學階段的知識。為此,團隊成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ld;突擊學習&rd;,掌握了大學生需要學習一年才能掌握的知識。在實驗階段,郭見微等人戴著口罩、在實驗室里與粉筆灰&ld;親密接觸&rd;,通過顆粒傳感器測量粉筆灰的濃度以及分布情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實驗上百次來排除偶然誤差。
對于&ld;學霸&rd;這個稱號,賈粵和郭見微均連連擺手稱自己不是&ld;學霸&rd;。&ld;我真的不是做題型選手,考試成績波動也比較大。&rd;郭見微說。賈粵則表示,自己不喜歡&ld;刷題&rd;,喜歡&ld;動手&rd;。&ld;我爸媽對我是放養式的,比較尊重我的意愿和興趣,除了五六年級上過市奧校之外,幾乎沒怎么上過補習班。&rd;賈粵成長在一個學者型家庭,賈粵則從小耳濡目染,對物有濃厚的興趣。他的父親則是研究昆蟲分類的,經常帶著大學生去野外采集昆蟲標本,賈粵小的時候經常跟著去。
據悉,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六中專門為有志于科研的孩子開辟了創新型實驗室。指導老師璩斌表示,學校非常注重學生們發現身邊的科學的能力。&ld;2013年,我們的學生團隊參加丘成桐獎,研究的是&ls;三國殺&rs;,取得了入圍獎。2013年的參賽團隊研究的是堵車現象,都是非常接地氣的。&rd;璩斌表示,他并不贊同家長在孩子太小的時候就送他們到補習班,容易禁錮孩子的思維。